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似无用,却是有大材,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当其无,有器之用。"无用是大用,杯子是空的,才能装水喝。中空就是"无",我们用的就是这个"无"。房子就是水泥壳子,里面是空的,所以才可以住人。我们用的也是这个"无",这个"空"。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正是因为圆孔中空无物,才能够承载多方力量,轮转无穷。这就是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透过车轮的自然法则,人们便可以了解修身成就的要诀,即中空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虚怀无物,合众辅而成大力。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器,用来盛放东西。我们使用的是空的部分,这个空的地方用来装饭,装菜,装水,都可以。

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往往都是"无用"的。有用之物是水,无用之物是源;有用之物是雨,无用之物是云;有用之物是枝,无用之物是根。

一般人往往只眼盯有用之物,真正的聪明人才懂得无用之物的奥秘。你过得不好,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活得太"有用"。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1)

0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老子用比喻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中空无用有大用"的道理。古代造车,车轮至关重要,车毂的中心支点是一个小圆孔,由此向外周延,共有30根支柱辐辏,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

对这种以30根辐辏合而构成的车轮来讲,没有哪一根支柱算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因为30根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特定的功能而完成转轮的使命,无所谓哪一根更重要。

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正是因为圆孔中空无物,才能够承载多方力量,轮转无穷。这就是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透过车轮的自然法则,人们便可以了解修身成就的要诀,即中空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虚怀无物,合众辅而成大力。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2)

02

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器,用来盛放东西。我们使用的是空的部分,这个空的地方用来装饭,装菜,装水,都可以。

"当其无,有器之用。"无用是大用,杯子是空的,才能装水喝。中空就是"无",我们用的就是这个"无"。房子就是水泥壳子,里面是空的,所以才可以住人。我们用的也是这个"无",这个"空"。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似无用,却是有大材,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真正的大用看似无用,实则是抱愚藏拙。这种人常常能包容一切人的长处,而自己却以"无用"的面目示人,比如汉高祖刘邦、汉昭烈帝刘备、水泊梁山的宋江,无用之人揽有识之士,天下英雄尽入我囊中,皆是深谙此道。

老子曾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依相存,世间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有大用。

无用之物就像数字0,看起来没有什么作用,但零的位置决定了数字的大小。

人不能只在看得见的有用之物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无用之物,真正决定人生高度与厚度的通常是无用之物。

有用之物就像粗壮的树干,无用之物则是深藏的根系,树干固然显眼,但倘若失去了根,树干也就没有了生机。

世间"无用"之物很多,但乐于"无用"之物的人却少。

就像读书,很多人认为读书是"无用"之物,它既不能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财富,也不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

但书能提高人的修养与素质,人能从书中获得许多知识。

这些知识或许你暂时用不到,但沉积在你生命里的知识与素质就像一堆薪柴,在未来遇到一点合适的火苗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3)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美国的《教育法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国家机器制造一颗螺丝钉,而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他具有完全的心智以及在社会中生存的必要技能。

与康德的"人非工具"理念一样:教育是培养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工具。你不必对社会有用,你要去追寻自己的价值。

据说乔布斯大学一年级辍学之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有一门是美术课,这门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却在10年后设计电脑的可变字体时发挥了作用。

乔布斯本人这样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没有这样的字体了。"

这些故事都试图在向你我传达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鉴于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领悟力不同,所以我们对于知识有用性的认识千万不能过于短视。

纵观人类历史,很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大学时代往往读的是"无用"的人文类专业。

比如,投资银行高盛的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在哈佛的本科专业是历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在耶鲁的本科专业是文化与行为,网上支付公司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和前CEO、《从0到1》的作者彼得·帝尔在斯坦福的本科专业是哲学,等等。

乔布斯反思的时候不禁感慨道:"在我念大学时,是不可能把未来的很多点连接起来的。只是在10年之后,当我回头看时,是如此清楚和显然。"

因此,所谓"有用"与"无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而一些看似短期无用的知识,很可能就是长期非常有用的知识。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4)

但在中国,我们追求的是"有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周围的人就给你灌输"有用"的东西;再经过高中的应试教育,文理分科;大学专业分类,最终把你塑造成一颗螺丝钉,实现你的"产品定义"。我们按照自己定义去培养人才:全科优秀,钢琴十级,外语流利……但是,流水线上的制造终归不是创造。

有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仅仅是因为看到其他孩子报各种班,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这时不妨停一下,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状态。有人这样描述中国人的一辈子:小时候被逼着拼命学,长大了拼命工作,有了孩子再逼着孩子拼命学,老了再帮子女带孩子,子女的孩子长大了,自己也入土了。

其根源也是没把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搞清楚,一代一代就这样循环下去了。孩子被逼着学"有用"的东西,大了做"赚钱"的工作,而其他的都是"无用"的,而所有这些都是环境强加的,都是被动的,却很少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做事。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作为老师,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坚持教育信仰,要围绕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

所教的直接能提分当然有用;不能马上提分,只要日后会有用,或对孩子思想品德有好处就该坚持。有些老师考前所谓押题,押到了,得分比较理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挺牛,实际上作用并不大。真正有用的东西会持久发力,长期有效。比如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可能半年一年才慢慢生效,作用却是持续产生的。至于良好习惯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升,则更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更高追求!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5)

03

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太害怕失败了,因为我们败不起,需要承担的责任太多,让你不得不往前走...

所以,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

但是,也有一些高手,看起来云淡风轻,洒脱自在。我一直在探寻他们如此自在的秘籍,直到我看到了独孤求败的故事…

《神雕侠侣》中,杨过得到一件神兵,是把厚重的铁剑,上铸八个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断臂后的杨过得到的那把玄铁重剑的剑身上。正是这把重剑,让杨过得到顿悟,以重克轻,打败金轮法王,成就了神雕大侠。

又重又钝的重剑,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兵之王",并不在于剑器本身,而在于用剑之人对自身剑技的雕琢。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6)

玄铁重剑的主人,剑魔独孤求败剑十年,20岁用的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30岁用的是一把更讲究控制力的软剑,直到40岁横行天下,难求一败时,才用得起这把无锋的重剑。从锋芒毕露,到锋芒内敛,做到以简化繁,以拙胜巧,这背后没有30年的苦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位快要退休思维教师感言:30年弹指一挥间,与学生斗智斗勇,年轻气盛到刚柔并济,须得刻苦磨练才能达到,不仅要练技能,还要练心性。

不管我们做什么行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终究是由他内在的品质所决定的。王国维先生说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谈方与圆的处世之道对你的启发(无用方为大用趣说车轮法则)(7)

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也始终推崇"治大国如烹小鲜",审美世界一直强调"雅俗共赏"。然而,书山学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理想的彼岸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在这一远一近,一高一低中,古文化的精髓脉脉流淌,深深地植根在现代人新鲜的血液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