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治理群租的做法(这些社区成功治理群租)
上海治理群租的做法(这些社区成功治理群租)老年人便捷享受数字化“福利”虹口区巴林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型老旧小区,因设施老旧存在物业管理难题,居民意见很大。最近,虹口区对巴林小区实施了“美丽家园”改造,更新了房屋路面,升级了绿化与花园,还引入了一套“智慧小区”管理平台。“垃圾堆物、违章停车、楼道堆物等过去很难及时发现、处理的问题,通过平台都能实时反馈到监控室内的‘智慧大脑’,发出预警,监控室人员可立即进行处理与调度。”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郑经理说。巴林小区是虹口区首个“智慧小区”试点,接下来“智慧小区”管理平台建设将融入了更多小区“美丽家园”改造。“我们这些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不仅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还能享受到高水平的物业服务。”巴林小区一位老居民说。不久前,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肖昌收到一条预警提醒:小区某住户水表数据异常,疑似存在群租现象。居委干部上门调查,发现房间内住了9个人,还看到了几个高低铺。
“这个电梯换得真好!”黄浦区中福花苑一期的居民楼最近更换了两部“服役”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居民们发现,这是带着“智慧大脑”的电梯:有识别系统,发现有电瓶车被推进来,电梯会语音提醒,并拒绝搭载;有远程跟踪系统,察觉有人被困在电梯中,会自动将情况传送到小区监控室,向工作人员发出报警……黄浦区是建设较为成熟的中心城区,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住宅楼电梯占总数60%以上。为确保老百姓使用电梯的安全,黄浦区每年为超龄电梯免费“体检”,一旦发现问题,以财政补贴部分资金推动业主对超龄电梯进行更换。今年以来,黄浦区将“智慧电梯”建设纳入老旧电梯更换项目中。“电梯车上楼入户与电梯因老旧‘关人’,是我们楼组居民反映最多的治理难题,用上‘智慧电梯’后,这些难题迎刃而解了。”中福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贾春凤说。
城市数字化转型,落脚点是老百姓的福祉。今年以来,上海各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以数字化改革为目标,助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社区治理中的管理难点、民生热点,打造了一批“便民、为民、亲民、暖民”的数字化治理应用场景,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
解决治理难点,让老百姓安心舒心
在社区中,管理难点的解决,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过去,有很多治理问题很难依靠人力解决,如今借助数字化改革的契机,这些难题都有了智慧化的解决手段。
不久前,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肖昌收到一条预警提醒:小区某住户水表数据异常,疑似存在群租现象。居委干部上门调查,发现房间内住了9个人,还看到了几个高低铺。居委干部马上向街道汇报,街道相关部门对这一群租问题进行了处置。
这条信息源头来自街道的“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系统。这个智慧系统以社区3.4万栋房屋、近8万人口建立了扎实的“数字底座”,又沉淀“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以及区、街道13个业务子系统数据,构建起社区治理的“数字全景图”,并用算法分析工具构建起27类识别模型,在社群画像、风险预警、应急救援等8个领域17个场景拓展了智能应用。这次,“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系统按照识别模型,进行用水用电的数据分析,推断出了房屋内可能有群租行为。“群租现象存在安全隐患,但过去因比较‘隐蔽’很难发现,治理后也容易回潮。现在,我们通过‘数字驾驶舱’,能够比较精准识别出群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宋杰说。据悉,系统启用三个月来,已识别确认30户群租,准确率超七成,平均发现时间从3个月缩减至1个月,周边居民的满意度非常高。
上海有很多老旧小区在硬件设施上并不占优,但住在老小区的居民对美好生活同样有着很多期待,数字化改革更要让他们受益。
虹口区巴林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型老旧小区,因设施老旧存在物业管理难题,居民意见很大。最近,虹口区对巴林小区实施了“美丽家园”改造,更新了房屋路面,升级了绿化与花园,还引入了一套“智慧小区”管理平台。“垃圾堆物、违章停车、楼道堆物等过去很难及时发现、处理的问题,通过平台都能实时反馈到监控室内的‘智慧大脑’,发出预警,监控室人员可立即进行处理与调度。”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郑经理说。巴林小区是虹口区首个“智慧小区”试点,接下来“智慧小区”管理平台建设将融入了更多小区“美丽家园”改造。“我们这些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不仅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还能享受到高水平的物业服务。”巴林小区一位老居民说。
老年人便捷享受数字化“福利”
数字化改革,要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美好,尤其不能“忽略”那些对数字化手段不熟悉的老年人。上海在推进数字化治理中紧紧抓住“亲民”这个关键词,让看似高大上的“数字化”变得“可感、可用”,更让老年人也成为数字化福利的受益者。
这天一早,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新上线的“云上养老合作社”引来了一批尝鲜的老年居民。老年居民拿着手机,围着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沙国新问:“哪里可以获得电子助餐券?”“点开‘智慧养老’,一键就可以进行申领。”沙国新在一旁演示。
大城市老人居家养老有着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但各种为老服务资源太过分散,老人不知怎么选、怎么用?半淞园社区引入了“合作社”的理念,承包老人的“医食助兴”。打开半淞园路街道微信公众号,点击“淞园生活——智慧养老”,一个“云上养老合作社”一目了然。
“太方便了!”78岁的沈国应老人点开“食”版块为记者演示。“这些饭店都是我们可以去的社区长者食堂,其中有不少老字号呢!领好社区提供的助餐券,就可以享受优惠了。”在合作社,老人可以选择中意的服务内容下单,享受完服务后,通过“打星”来评价服务质量;养老服务部门及时对接老人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政府管理部门实时监管,了解供需双方动态。
上海老人很幸福,市、区提供了多种政府补贴让老人享受就餐、理发、助浴等为老服务;但很多老人在享受服务后,结算一直是个难题。经常发生老人找不到结算发票的情况,老人为此焦虑不已。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开发了一套“同心邻距离”智慧结算体系,为每个老人设立了一个“虚拟账户”,后台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标准,按月为老人的“虚拟账户”充值。老人享受服务后,后台可以自动结算。现在,静安寺街道老年居民不用带钱、带卡,到为老服务单位只要“刷”一下脸,就能享受服务。
老年居民非常渴求就医方便。今年,宝山区在全市层面率先应用了“互联网 医疗健康”理念,建立了家庭病床,将智慧养老纳入“一网统管”之中。家住宝山区淞南地区的李阿婆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她就成了医生的关注对象。如今,她与医生的交流依赖一个平板电脑,这是一种移动远程访视方式。有需要时,她只要打开操作软件,呼叫医生,医生就会及时上线提供诊疗意见。“原来,家庭医生每两个星期到我家查房一次,在此基础上,如今每个星期医生还有几次视频查房,询问我的身体情况、提醒如何用药。我现在真的做到了足不出户看医生!”李阿婆特别满意。
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路
数字化改革,要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路,上海各区打造一个个“便民”数字化场景。
在紫石泾船闸处,一艘船舶在闸内等候。当船舶靠近水闸时,位于调度室的船舶过闸管理系统,会自动调取船舶的基本信息、人员信息、装载量和历史通航等关键信息,经由管理人员确认后,闸门缓缓打开。
这是由松江区水务部门开发的上海首套船舶过闸管理系统。船舶过闸不需要人工登记,如同汽车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ETC门架般快速便捷。“闸内外的水位差别较大,原来过闸口人工收费时,每次我要下船,难度高,有一定安全隐患。但从装上了感应设备后,我再也不需要爬上爬下。”皖含山货1578船主李之贤直说,这套智慧系统做到我们船户的心坎里了。
社区治理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要汇集民智、汇聚民意。数字化手段,让老百姓更便捷地参与社区治理。在奉贤区,115万名市民现在都是社区治理的“百灵鸟”和“啄木鸟”。在路边看到窨井盖没关上,在小花园门口看到共享单车乱停放,在小区看到建筑垃圾乱堆放,无论发现什么问题,都可以打开“拍贤城·美奉贤”小程序,填写发现问题、上传问题照片、勾选问题位置后提交,由奉贤区城运中心平台流转至相关责任部门解决、落实。
在系统后台,可以清晰看到市民提交的每个案件的流转、处置过程。如,居民曹先生通过小程序“曝光”了柘林镇苍工路1058号东侧的一个窨井盖缺少一半。该案件流转至区城运中心平台,接案后,区城运中心平台第一时间派遣至柘林镇城运平台进行核实,确认此窨井盖的处置责任部门,随后处置责任公司派出维修师傅,赶赴现场对窨井盖进行了更换。当晚,曹先生在现场发现窨井盖已“上新”。便捷高效的处置调动起曹先生当好“啄木鸟”的积极性。通过这个小程序,奉贤区涌现出一批像曹先生一样的热心市民,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治理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为城区建设提供金点子。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来源:作者: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