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制作模型越野车拉杆(模型制作范例四驱车S2倒跑)
怎么制作模型越野车拉杆(模型制作范例四驱车S2倒跑)3、72mm凤凰车轴*2根(特别推荐)2、620轴承*5个总之,第一步,要有构思,大概要有雏形。不喜欢一边改一边构思,一边改方案。主要配件明细:1、S2底盘总成 导电片 3.5:1高速齿轮组
原作者:yinzhe019 文章转自迷你四驱车论坛
回坑两年,一直想做一辆S2的倒跑,但是自己太懒,没有做车拍照的习惯,以至于近两年做了16台车,没有一辆有过程记录,趁这个机会发个帖,督促一下自己做个改装记录。
下面就开始吧!
这张图片充分说明了我不是一般的懒,既然展示所需配件,还是没有摆齐全。
总之,第一步,要有构思,大概要有雏形。不喜欢一边改一边构思,一边改方案。
主要配件明细:
1、S2底盘总成 导电片 3.5:1高速齿轮组
2、620轴承*5个
3、72mm凤凰车轴*2根(特别推荐)
4、sx盘专用超大径渗碳轮毂
5、1.5mm蝙蝠款碳纤维龙头*1根(改装前托架)
6、2.0mm加长碳纤维雪糕条*1根(车头扩展)
开盖的过程需要连贯操作,因此没拍照片。
然后粘胎,上磨胎机正胎,颇似小时候的自行车去正圈,这是磨胎前比较重要的环节,决定了最后磨胎的精度。
正好胎之后,磨胎吧,这个环节相信更多的技术流比我知道的更多,所以就不在这里讲解了。
看下面成品图,因为技术有限,没有做拼胎,感觉这蓝色硬胎磨好之后,抓地力够用了。
一套轮胎总重量7.3g,直径26.8mm,基本满意,胎面太薄的话,抓地力下降很多,纯属个人经验。
轮胎弄完,已经是凌晨2:40了,第一天就做好了轮胎,工时大概5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7点就起床了,没办法,年龄越大睡眠越差,好几年没睡过懒觉了。
那就进行第二步吧,底盘优化。
没有改装前,称重13.2g,下面就把多余的部分切割掉。
工具上场!不管是底盘还是碳件,电磨是必不可少的改装工具。
电磨三件套,磨片负责切割和打磨,省时省力;钻头负责开孔;磨头负责打沉孔。
上图黄色框内的部位需要修剪一下,否则做抵抗时会有妨碍。
镂空底盘也是纯手工打造,钻孔-裁剪-磨边,折腾下来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有条件,某宝很多CNC加工的底盘,精度很好,可以买成品。
之所以我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是我比较享受这个制作改装的过程。
好了,底盘抠了两个多小时,赶紧洗漱上班了,差点迟到。
晚上下班到家,开始吧,传动部分的组装。
放出神器,热潮出品的凤凰车轴,真的是非常好用!性能我就不评测了,谁用谁知道!
记住,装轮子一定要用装胎工具,否则一旦装歪,前面那些功夫全部白费!
安装,一定要慢,注意观察车轴的进入状态,一旦阻力变大,要适当松动后再继续。、
车轴安装备好,记得套一个马达垫片,目的是为了降低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如果不是非要苛刻追求全田车,向620这种轴承可以多备一点,NSK、NMB等等,泡到zippo油里,随时可以用。
下面就是传动部分的正式组装。
先套上一个轴承备用,准备安装抵抗和齿轮。
如上图所示,安装到这一步,就是抵抗齿轮的细节,因为懒,冠齿没有做低摩擦处理,精度只要调试好,效果基本不影响。
从底盘一侧穿出轴之后,要装三个马达垫片做抵抗隔离,以我的经验,三个刚好与轴承隔离开,也保证齿轮咬合松紧度适中,互不干扰。
套上轴承和马达垫片,就可以装胎了,记得留一点松动,不要卡死了。
前轮安装亦是如此,装好之后,用手拨动轮子,感受一下传动的顺滑度,如果不顺畅,要逐步检测,看哪个环节摩擦过多。
做好传动部分之后,就是安装过渡齿和马达导电部分,过渡齿我没有选择抵抗齿轮,只是用了一根渡氟的齿轮轴。
以为个人感觉,过渡齿如果做抵抗,同心度不够还不如不做,仿件齿轮精度太差,建议不用。
装好之后,就来测试一下传动的效果吧。
用虚电开动马达,记住要用虚电,转速力矩都小一点,有利磨合。磨合时,不要上润滑油。
听声音,噪音小振动小,就说明磨合的很好,传动部分就算成功了。
上齿轮油,再磨合一段时间,来测试下基本载荷的马力和速度吧!
选用hyper(红3)马达,个人感觉不管是双头还是单头马达,hyper是表现差异最小的,因此每次都用这个马达来检测。
如图显示,松下1900mah的电池,2.6v电压,32km的时速,表现还算优秀,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安装了。
下面进入车头、车尾、减震模块的改装设置了,没错,碳纤维走起来,切割打磨工具走起来,记住,别忘了自我防护,一定要用可以防护pm2.5的专业口罩或面罩,否则没用。
打磨过程污染很大,因此没拍照片,上图是偷轻处理后的样子。只有蝙蝠尾有两处连接孔的改孔,其余都是手工切割和打磨。
看看口罩上面的粉尘和切割打磨现场,知道危害有多大了吧,一定要做自我防护!
接下来就是模块的装配,这个比较简单,就是拧螺丝,拧螺丝,拧螺丝。
上图是预装图。
拧螺丝不用拍照片了吧,直接看安装好的样子吧。
大家看到的碳纤维三点连接托架,可以换用tamiya的三点混碳凤尾改装,效果一样坚固。
车尾模块的组装,导轮固定用的是某宝网购回来的田宫例空心马达轴,尺寸规格和强度都不错,推荐使用。
一般都是用单头马达的轴,长度38mm。个人感觉30mm的长度足够用了,因此不管是螺丝还是马达轴装导轮,我都用30mm的长度。
即便是马达拆出38mm的轴,我也会用电磨切割成30mm,算是强迫症吧。
安装19mm导轮,过程比较暴力,虽然买了马达轴安装器,但还是觉得锤子简单粗暴更直接!
如上图,车子的基本架构初步完成,就剩减震模块的设置了。
下面就是做前后提丁架,电磨噪起来吧!
切切切,就成了下边这个样子。
切之前,一定要预摆一下提架的位置,不要一下切错了。
后提架是在东北提丁的基础上又优化了一下,没有用丁砖,也是为了减轻重量和减震效能。
提丁架做好就可以安装了,配重丁丁可以根据跑道的难度进行选择。
车子装配到这个阶段基本接近尾声,就剩下刹车装配了。
很多车手都认为,田宫例的复合跑道,基本上就是玩的刹车。
这一点上不可否认,刹车的控制水平,也是田宫例的核心技术之一。
根据不同的跑道来设定刹车,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来获得经验值。
这里对刹车的调试不再做演示,毕竟跑道不同,调试思路不同,改出来的差别也比较大。
好吧,放出几张成品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到这里基本上这辆FM-S2装配结束,因为车壳赶时间制作,比较粗糙,再加上手头的ps油漆只剩瓶底了,壳子配色不是很搭调,凑合看吧!
符合我实用主义的特色,能用好用就行!嘿嘿!
THE END……
小编语:这估计是宅君看到过的,最齐全的四驱车改造教程,有兴趣的看官就赶紧马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