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福厦高铁厦门站北广场(驶过七十年春风之厦)

福厦高铁厦门站北广场(驶过七十年春风之厦)1988年,厦门政府正式管理厦门民航站,命名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区经济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厦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当时我就在航管楼的变电站值班,离现场只有二三十米远,内心非常澎湃,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带着我的技术投身于这个充满新鲜和希望的行业,在机场待一辈子。机场从建设到正式通航,只花了一年零九个月,这样的“厦门速度”令人瞩目,并且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完全利用国外贷款进行建设的机场。当时至少从十四个地方调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包括通讯、导航、气象…一百来号人不分昼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宿舍两腿一伸,非常好睡。那时还叫“厦门民航站”,我在场务队上班,负责飞行区配电系统、跑道灯光等运行调试。距离通航只剩最后一个月,每天跟着老师傅边加班边学习,穿梭于跑道、工地上。2150米!没有交通工具,一双腿在跑道上不知道走了几百个来回。10月22日当天,机场举行了盛大的通航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厦门市委网信办主办《梦想列车——驶过七十年》网上重大主题活动,讲述厦门70年追梦故事,描绘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口述历史: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通航

讲述人:王文艺,元翔厦门空港电气工程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首批建设者、机场发展36年历史见证者。

福厦高铁厦门站北广场(驶过七十年春风之厦)(1)

1980年,我还在福州上学,当时喜欢和同学爬上山去看飞机,离得很远,但非常兴奋。对机场工作的向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萌发。1983年,我被分配到机场工作,就参与到机场通航的建设中。从入职到通航四十几天,没回一次家。

福厦高铁厦门站北广场(驶过七十年春风之厦)(2)

机场从建设到正式通航,只花了一年零九个月,这样的“厦门速度”令人瞩目,并且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完全利用国外贷款进行建设的机场。当时至少从十四个地方调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包括通讯、导航、气象…一百来号人不分昼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宿舍两腿一伸,非常好睡。

那时还叫“厦门民航站”,我在场务队上班,负责飞行区配电系统、跑道灯光等运行调试。距离通航只剩最后一个月,每天跟着老师傅边加班边学习,穿梭于跑道、工地上。2150米!没有交通工具,一双腿在跑道上不知道走了几百个来回。

福厦高铁厦门站北广场(驶过七十年春风之厦)(3)

10月22日当天,机场举行了盛大的通航仪式。当时中央的领导、民航局的领导,包括科威特亲王,都出席了仪式。一架中国民航三叉戟客机从上海飞过来,在厦门上空进行测试,最后顺利降落在停机坪,着陆的这一刻,就意味着高崎机场成功通航。

福厦高铁厦门站北广场(驶过七十年春风之厦)(4)

当时我就在航管楼的变电站值班,离现场只有二三十米远,内心非常澎湃,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带着我的技术投身于这个充满新鲜和希望的行业,在机场待一辈子。

1988年,厦门政府正式管理厦门民航站,命名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区经济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厦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

福厦高铁厦门站北广场(驶过七十年春风之厦)(5)

通航36年,今天的高崎机场已经成为厦门和周边腹地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和桥梁。目前机场已经开通航线186条,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美、澳三大洲,旅客年吞吐量突破2655万人次,运输架次突破19万架次……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在空中编织着这座城市的时代新篇,化身厦门特区振翅翱翔的钢铁之翼。

新近获批的翔安新机场,体量将会提高3倍以上,定位为重要的国际机场、两岸交流门户机场,厦门机场由此迈向“大空港”,飞进新时代。(文/陈雪晶 何凯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