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湖环湖自行车赛(一车难求前国脚也经常参与)
青岛湖环湖自行车赛(一车难求前国脚也经常参与)“无车可卖”的不仅是李明一家。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自行车专卖店发现,骑行热持续升温之下,各商家都出现了“缺货”情况,万元以上的高端公路车更是一车难求。“机械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和技术长期被海外品牌垄断,再加上疫情导致的供应短缺,现在国内自行车厂家之前的库存基本都卖完了,我们经销商几乎拿不到货。”李明说。骑行不但是健身圈的新晋“网红”,还带火了自行车销售行业。李明说:“我们店最近半年的营业额同比翻了一番,目前已无车可卖了。”“我是2019年在执教北体大队期间开始骑车锻炼的,后来回到青岛时把车子一起托运回来,然后就坚持下来了。”宿茂臻说,现在骑自行车已经成为自己日常健身的一种重要方式,“天气允许的话,一般一周最少一次,大概两个小时,二三十公里的样子。”“骑行者”宿茂臻。随着“双碳”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愈发强烈,骑行日益成为岛城市民热门的户外休闲方式之一。据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
一辆单车,御风而行,穿越都市繁华,亲近自然之美。最近两三年,沉寂多年的自行车悄然重回人们的视线之中。沿海一线、滨海大道、崂山景区……装备齐全的骑手身影不时穿梭其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骑行相关的新一轮健身消费热潮也随之而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受到销量持续走高和供应量不足的共同影响,中高档自行车尤其是公路赛车“一车难求”。岛城一家捷安特品牌专卖的负责人李明介绍:“现在不要说现货,就是预订都不接受,因为厂家根本就生产不出来。”
“蹬自行车”漫游青岛领略山海之美。
不只现货,连预订都遥遥无期
9月6日,前国脚宿茂臻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运动视频,短短几天,就引来近40万人围观、15000人点赞留言。与以往不同的是,宿茂臻这次没有“秀脚法”,而是以一名自行车骑手的样貌示人。“从石老人到火车站,来回43.59公里,耗时3小时4分钟。”他在视频结尾展示了自己的运动成果。
“我是2019年在执教北体大队期间开始骑车锻炼的,后来回到青岛时把车子一起托运回来,然后就坚持下来了。”宿茂臻说,现在骑自行车已经成为自己日常健身的一种重要方式,“天气允许的话,一般一周最少一次,大概两个小时,二三十公里的样子。”
“骑行者”宿茂臻。
随着“双碳”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愈发强烈,骑行日益成为岛城市民热门的户外休闲方式之一。据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周军介绍,目前青岛常年坚持骑行健身的市民有数千人,各家俱乐部基本都会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你往崂山方向走走,公路上、水库边、景区里都能看到‘我们的人’”。
骑行不但是健身圈的新晋“网红”,还带火了自行车销售行业。李明说:“我们店最近半年的营业额同比翻了一番,目前已无车可卖了。”
“无车可卖”的不仅是李明一家。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自行车专卖店发现,骑行热持续升温之下,各商家都出现了“缺货”情况,万元以上的高端公路车更是一车难求。“机械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和技术长期被海外品牌垄断,再加上疫情导致的供应短缺,现在国内自行车厂家之前的库存基本都卖完了,我们经销商几乎拿不到货。”李明说。
线下销售火爆的状况,同样在线上蔓延开来。京东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京东新百货自行车品类销售增长迅猛,按照成交额统计,公路车同比增长120%,城市自行车同比增长90%,山地车同比增长70%,折叠车同比增长60%,穿戴装备同比增长100%,骑行服同比增长163%,自行车配件同比增长90%。
是健身器材,更是年轻人社交平台
自行车为何“一夜翻红”?业内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人们的远途出行减少,更多是在市区及周边郊区开展户外活动,兼具健身和社交属性的自行车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马蜂窝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平台上关于骑行的数据已经增长108%;从百度搜索指数的平均值来看,今年3月开始,“骑行”搜索数据陡然攀升,从此前最高的58万次跃升至257万次。
38岁的健身达人刘清泉已经坚持跑步6年,去年开始,他的“健身清单”上又新增了自行车的内容。“我一般是平时跑步,骑车安排在周末,时间会比较充裕,能骑得远一些。”刘清泉说,骑行让他发现了更多青岛的美,“都说青岛上下坡太多不适合骑车,但这样的独特路况反而让骑行更有乐趣,身边时快时慢的风景,是平常领略不到的。”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泽龙认为,自行车“爆火”的背后,折射了人们健身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他说:“传统印象中,自行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观念在升级。这样‘小运动、大产业’的行业,具有综合带动作用强、产业链长、绿色生活方式引导能力突出等特点,发展空间非常大。”
李正章是道口路一家自行车店的老板,这家由他父亲创办于2008年的店铺,14年来为顾客提供器材装备,也成为车友们交流互动之地。在李正章看来,青岛一直有着较为稳定的“自行车人口”、有固定的圈子,近来“爆火”只不过是被更多人关注到罢了。“拿我们自己店来说,这些年的营业状况基本稳定,一般是3-9月卖得好,其余半年没什么生意。”他说,“在青岛,自行车早就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健身器材了。青岛的自行车运动要有大发展,光靠卖车、拉人头可不行,应该在提供自行车停靠、食物补给、休息淋浴、自行车维修、线下沙龙、约伴骑行等服务上多下功夫。”
李正章口中的“车友圈”,正凸显了自行车的社交属性。有业内专家表示,部分年轻人加入骑行大军,不仅为了健身运动,更是为满足结交朋友、社交“打卡”和塑造个人形象的心理需求。
漫游青岛,从骑行中领略山海之美
将时针拨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自行车是中国人的重要代步工具。那时的早晚交通高峰,壮观的自行车洪流,让中国成了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1993年,中国居民自行车保有量达到5亿辆,平均每两个中国人就拥有一辆自行车。
与其他城市一样,在青岛,自行车也有过自己的“黄金年代”。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大金鹿”皮实耐用行销全国,贵为当年“结婚三大件”之一,是几代青岛人的共同记忆。那些“70后”“80后”甚至“90后”们,谁小时候还没坐过父亲的“大金鹿”的前杠呢?
但进入21世纪后,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城市版图不断扩大,“费时费力”的自行车被各种机动车所取代。特别是青岛独特的丘陵地形,老市区一些道路狭窄且上下坡较多,自行车渐渐成为“时代的弃儿”。市内的各条道路尽管几经拓宽、翻建,但几乎都没有预留“非机动车道”,当然,这也与相关的国家标准有着直接关系——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规范要求,非机动车道纵坡宜小于2.5,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5。青岛地形高低起伏,坡道和弯道多,城区大部分道路设计坡度均超过国家规范要求,不具备自行车骑行的天然条件。
“青岛的路况对骑行者确实不太友好,我一般都是按照交通法规在机动车道的最右侧骑行,但身边车辆呼啸而过,还是感到很危险。”宿茂臻说。
周军同样认为,安全是目前青岛骑行者们最该关注的问题。他建议,大家最好到一些相对封闭或者车流量较少的市郊区域骑行健身。“譬如西海岸的凤凰山、唐岛湾公园,崂山的南北九水和水库周边,就很适合日常骑行或举办一些比赛活动,还有城阳、莱西等这些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都有不错的地方可供选择。”
据了解,曾是2019世界休闲体育大会自行车比赛场地的莱西湖,目前正在进行环湖路改造提升。工程竣工后,一条全长31公里的最美骑行公路,将串联起艺术油画、遗址文化、自然生活、水库文化四大主题特色小镇,营造一条连接莱西文化与娱乐休闲的生态长廊。
“青岛的美和活力,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也应该影响更多人。”李泽龙认为,随着骑行广受欢迎,国内不少城市都结合自身旅游特色推出了主题线路,通过举办骑行赛事,展示城市形象,促进“体育 旅游”消费。他说:“北京、成都等地都有相关的产品推出,青岛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山海特色,推出自己的品牌赛事和活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