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创新打造人才强市(两会三人行促进创新融合)
加快科技创新打造人才强市(两会三人行促进创新融合)“现在我对体育加医疗加科技,也就是体医工融合,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我不在北京,如果没有和北京这么多行业里的顶尖专家长期磨合,我不会有这样认识。如果我们创造一个专家们跨界磨合的机会,找到技术可应用的场景,让场景成为技术的孵化器,就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让研发更有针对性,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率也会更好。要做成这样的事很难,因为需要很多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但是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的机会和优势。”刘昊扬表示。刘昊扬认为,“新场景和新技术研发密不可分,在新技术出现早期,大家缺乏对它的认识,做技术研究的人可能对应用的领域不熟悉,而业务领域的专家更了解这个技术。这就需要很多跨领域的专家碰撞和磨合,形成一个机制。北京有最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专家。如果能够打造一个这样的机制的话,不仅在中国是最有优势的,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特别有优势的。”市政协委员、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扬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并在体育、医
“十三五”期间,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进入“十四五”,北京把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作为目标。不论是在1月4日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前的“我是委员”集体采访活动中,还是在1月5日市政协部分界别联组会上,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都是重点主题。
针对北京如何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市政协委员、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扬;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市政协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分别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新技术全域应用场景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促成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其中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市政协委员、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昊扬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并在体育、医疗领域进行过诸多尝试的市政协委员,刘昊扬对“如何发挥首都资源聚集优势,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关键在于新场景和融合创新,让技术研发人员和业务领域专家跨界磨合,用场景孵化新技术,从而使研发更有针对性。
什么是融合创新?刘昊扬的理解是,让创新要素进行创造性组合,使其形成一个互补的关系,从而让整个创新体系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后达到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建设北京科创中心、占领新经济制高点非常重要。
刘昊扬认为,“新场景和新技术研发密不可分,在新技术出现早期,大家缺乏对它的认识,做技术研究的人可能对应用的领域不熟悉,而业务领域的专家更了解这个技术。这就需要很多跨领域的专家碰撞和磨合,形成一个机制。北京有最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专家。如果能够打造一个这样的机制的话,不仅在中国是最有优势的,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特别有优势的。”
“现在我对体育加医疗加科技,也就是体医工融合,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我不在北京,如果没有和北京这么多行业里的顶尖专家长期磨合,我不会有这样认识。如果我们创造一个专家们跨界磨合的机会,找到技术可应用的场景,让场景成为技术的孵化器,就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让研发更有针对性,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率也会更好。要做成这样的事很难,因为需要很多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但是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的机会和优势。”刘昊扬表示。
挖掘数据价值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构建新技术全域应用场景、支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建设板块首个被提及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
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影响全球发展格局。数据已经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为此,齐向东建议:实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价值,推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据是数字经济最活跃、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建议北京市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权责清晰的组织体系,明确数据要素交易的范围和准则,促进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齐向东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果对数据安全的保护力度过大,会让数据的共享和流动变缓,如果对数据安全的保护力度过小,会导致数据的滥用变本加厉。必须兼顾数据流动和数据安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数据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利用,鼓励采用创新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做到‘数据不动程序动、数据可用不可见’。守好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和流转时的‘安全红线’。”
吸引优秀人才
在推进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同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也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要点,并明确指出要增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度;加大青年人才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破四维”和“立新标”并举加快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市政协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
“发展国际科创中心是一项创新性举动,创新的核心关键是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建立国际科创中心。只有不断地引进人才,才能逐步实现我们要建立国际科创中心的目标,并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水平及地位。”李晓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
如何有效吸引人才?李晓轩建议,“可以为引进的人才在购房、购车、落户、子女入学,甚至纳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扩大吸引力。其次要更多地参与国际组织,在国际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鼓励我国的高端科技人才主动担任相关职位,寻求相应的政策支持,还可以通过吸引国际人才(即外籍人才)的加入,更好地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只有好的政策,才能让北京对国际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不仅要让外籍人才进得来,还要让他们愿意留下来。”李晓轩强调。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