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的盐湖小火车(遇见来自阿迷的)
粉色的盐湖小火车(遇见来自阿迷的)然后悠悠地钻过百年“洋酸角树”,沿着弯弯曲曲的百年米轨,向着百年老站-大塔站方向开去。注意,是开远火车站!彼时,“申遗”旗风猎猎。一时间我不禁猜想,将有多少英雄豪杰的人生下半场,要与这百年米轨剪不断、理还乱。而在我的想象中,自己是研究会申遗班队中的一员。开远火车站前的百年三角梅只有4节车厢的绿皮小火车,汽笛声如母亲呼唤孩儿回家般温柔而响亮,从开远火车站开出。
专程到开远体验南北轨道交通列车,也就是开远米轨小火车,正是滇越铁路全线通车纪念日,即4月1日。
开远火车站
那日,云南省滇越铁路研究会在蒙自召开了年会。头一天,也就是3月31日滇越铁路通车大典纪念日,又与红河学院联合,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申遗·相生与交融”的滇越铁路研究论坛。作为会员,我参加了这两个活动。
2022年12月16日通车的弥蒙高铁。 后方建筑群为开远城区。
彼时,“申遗”旗风猎猎。一时间我不禁猜想,将有多少英雄豪杰的人生下半场,要与这百年米轨剪不断、理还乱。而在我的想象中,自己是研究会申遗班队中的一员。
开远火车站前的百年三角梅
只有4节车厢的绿皮小火车,汽笛声如母亲呼唤孩儿回家般温柔而响亮,从开远火车站开出。
注意,是开远火车站!
然后悠悠地钻过百年“洋酸角树”,沿着弯弯曲曲的百年米轨,向着百年老站-大塔站方向开去。
驶出开远站
暮春的和风吹过了百年前的“小蒸汽”,拂过了“花车”米其林,携带着今日的绿野飞花,欢快地吹拂着此刻的东风21,和车厢内愉悦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童。
车厢里的旅客
我在软座车厢找了个靠窗的位子,把车窗抬到最高处,尽情享受着自然、开放,和谐、安宁,当然还有闲适和惬意。
@莹莹 摄
不禁想起童年时,昆明的小火车南站还在,米轨小火车就从家属院门前经过。我们一帮在大院和学校都不得待见的“黑五类”子女,只能聚在米轨小火车道上。
大塔展线
初中毕业的毛毛哥在这里为我们表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和“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大塔文化墙
毛毛哥在两条铁轨中间走着台步,亮着各种角度的台相,我们四散坐着,或看,或跟着学。不过,常常是杨子荣或是郭建光正走着“枕木步”上山打虎,或低吟思索时,远处就传来了小火车的汽笛声。于是,米轨道的功能不断在“舞台”与小火车道中交替展现,而毛毛哥的表演又重头来过,以至于我后来只记得开头这几句词。
小歇
我们还曾经在毛毛哥的领导下筹备组建一支“××铁道游击队”,为的是保卫这段米轨的“占有权”。可是,还在寻找“装备”中,毛毛哥的爸爸就“解放”了,到一个卫生所担任所长。毛毛哥也被市歌舞团录取,扮演郭建光,到处巡演去了。
植物与枕木
不多久,那些哥哥姐姐们要么进了化工厂当工人,要么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只剩下我一人,背着书包在米轨上胡乱地扔着石头。后来,我也走了,去了一个没有米轨小火车的集训队。
开远米轨车票。
时光荏苒,芳华不再,如同滇越铁路这百年米轨,喧嚣过,灿烂过,终将归于寂静。我们这帮人再也没有聚过,或许是我当年太小,没能进入他们的记忆。
开远站台
“快看,七孔桥!”惊呼声将我的思维拉了回来。从窗外望去,火车正驶上一座伟岸的石拱桥,不用质疑,一定是滇越铁路线上著名的玉林山七孔桥。桥面有坡度,桥台两端位于不同方向的反曲线上。
七孔桥
我急忙将手机伸出窗外抓拍,后座传来了爷孙对话:
“这座石桥是1908年就修的了,是法国人来修呢,已经100多年了,比爷爷还老喽。”
“爷爷,爷爷,石桥都已经死掉了,你还活着呢。”
“乖孙孙!你看,它某死,它不会死,它还能跑小火车呢!”
是的,石桥不会死,滇越铁路也还活着,以别样的方式。
这不,从阿迷开来的小火车,正一路蜿蜒从山脚城中爬升至山顶。
蛇行中的小火车
2003年滇越铁路云南段全线停止了客运。2018年,开远重启了米轨旅客列车,兼具公交、旅游。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由开远站出发,至大塔站后折返。车行程23公里多,用时超过2个小时。这是目前为止,滇越铁路云南线上惟一的客运列车。
热情的乘务员
返回时,我在1909公园站下车。显然,这是近年为纪念滇越铁路阿迷段通车而修建的主题公园和车站,游人很多。
站台候车
目送小火车徐徐缓缓、从容淡定地远去,它不似儿时记忆中的那般威风和狂野,“哐当哐当”的豪迈变成了“咔嚓咔嚓”的吟唱:“我的青春,已脱掉青涩的外衣,岁月已磨平毕露的锋芒,洗尽铅华,变得温婉而安详。”
备材
如果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我从不曾提起的米轨童年,就深藏于遥远的阿迷。
神秘绿植
在开远,我遇见了来自阿迷的小火车,也遇见了我心中的那个女孩。
(开远古称阿迷,因为滇越铁路的修建通车,让阿迷得予“四面伸开,连接广远”,1932 年改名为开远。)
(图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