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游览(红楼梦香车宝马)
红楼梦元春游览(红楼梦香车宝马)当然轿子的最高等级当属八抬大轿,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个轿子是结婚的时候,或者我们开玩笑的时候说:“除非你八抬大轿来请我,否则我就不来。”书中有一段贾雨村中试回地方做官之后,乘着大轿在大街上前呼后拥地经过,引起轿杏的注目,才有了后面大家际遇。秦可卿出殡的时候,北静王水溶“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而“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子。”这就是等级不同的表现。一说起古代大户人家坐什么交通工具?首先想到的就是轿子。确实,古代富贵人的标配方式就是轿子,尤其是女性。林黛玉自江南进京,有这样一段描写“弃舟登暗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轿子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有小窗,从纱窗向外瞧了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但是不要以为所有的轿子都是一样的,轿子也是分为等级的,首先体现在轿子的大小上,有二人小轿、四轮小轿,还有八抬大轿。历代史书上对轿子也有明确的记载,官员
《红楼梦》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无数的人研究《红楼梦》,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除了羡慕华丽的衣裳还有头饰之外,对于他们出行的方式也是好奇。
我发现《红楼梦》中每个人的出行方式不一样,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从出行方式也能窥探出不同人的命运走向。所以,这一次我们就来聊《红楼梦》里的交通工具。
轿子:古代富贵人家的标配一说起古代大户人家坐什么交通工具?首先想到的就是轿子。确实,古代富贵人的标配方式就是轿子,尤其是女性。
林黛玉自江南进京,有这样一段描写“弃舟登暗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轿子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有小窗,从纱窗向外瞧了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但是不要以为所有的轿子都是一样的,轿子也是分为等级的,首先体现在轿子的大小上,有二人小轿、四轮小轿,还有八抬大轿。历代史书上对轿子也有明确的记载,官员要按照规定乘坐轿子,普通老百姓即便有钱也不可以逾越,可见在当时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阶层。如《明史》中记载:“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輿之。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
书中有一段贾雨村中试回地方做官之后,乘着大轿在大街上前呼后拥地经过,引起轿杏的注目,才有了后面大家际遇。秦可卿出殡的时候,北静王水溶“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而“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子。”这就是等级不同的表现。
当然轿子的最高等级当属八抬大轿,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个轿子是结婚的时候,或者我们开玩笑的时候说:“除非你八抬大轿来请我,否则我就不来。”
但在《红楼梦》里,八抬大轿真的有。在第五十三回,大年三十那天,贾母有诰封者皆案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在第十六回合,听闻元春金凤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贤德妃,贾府上下喜气洋洋,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乘坐四乘大轿入朝,这四乘大轿就是八人轿。
在古代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步行,车子是大户人家才会用的交通工具。那古代用车干什么呢?
首先是用来拉较重的东西,我们在电视剧里常常会看到大户人家出门,后面跟着一箱箱的衣服、首饰等。
《红楼梦》里,林黛玉进京,荣国府用轿子来接,这在上面以前提到,还用车辆来拉行李。林黛玉跟贾母见面叙过之后,要跟随邢夫人去见贾赦。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帷青紬车,邢夫人携带林黛玉,坐在了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
这辆翠帷青紬车,从字面来理解,“翠帷”是指绿色的帘幕,“青紬”是用青色的粗丝织成的丝绸产品,强调的颜色的翠绿。
在贾府除了贾母之外,女眷们出门,车子的使用频率要比轿子要高很多。第四十六回,邢夫人奉贾赦之意,想要贾母讨鸳鸯给他做小妾,就叫了王熙凤过来商量,凤姐劝不住,又担心鸳鸯不答应,邢夫人会怀疑自己走漏风声,就说:“我才进大门时,见小子们抬车,就太太的车拔了逢,拿去收拾去了。不如这会子坐了我的车一起过去倒好。”
对于贾府里的人来说,院子与院子之间的来往或者短途出行,大多数用牲口或者人力拉。若去远一点地方,车辆就成了常用的出行工具。最为经典的场景是二十九回。贾妃要贾府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其他人嫌热,凤姐喜欢热闹想去解闷,贾母一高兴也要去,还打发人到大观园告诉众人:“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在古代女眷不常出门,一听贾母说想去的都可以去,就连心如枯木的李纨也要去,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除了贾母坐着八人大轿,李纨、凤姐、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之外,其他人都坐车。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车盖车。众丫头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
舟船:水路,就要有船在贾府除了陆地,水上也有一片天空。在第二十回,林黛玉父亲林如海身染重病,要接林黛玉回来,贾母不放心,就要贾琏送她回去,书中写道“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你以为只有出远门的时候,才会有船吗?在大观园里有活水引出的蜿蜒水路贯穿各处,也备着船,用来游乐或劳作。贾政视察建好大观用,刚要进港洞,想起有船无船的事。贾珍回答:“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妃省亲时,先是坐在金顶金黄绣凤版舆内,见大观园内外如此花团锦簇,默默感叹奢华过度。这是执拂太监跪请登舟,元妃下了舆,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岸装饰得如同仙境,“船上亦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縸,桂楫兰桡,自不必说。”元春所乘就是之前贾珍所说的那只座船了,随行太监们乘坐小舟跟随。
在娱乐还不是很多的年代,乘坐游船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兴奋到不顾手头上要做的事情,就像这游船。
贾母带着二进贾府的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要饮酒行乐,李纨带人开楼拿高几,说:“恐怕老太太高兴,越性把舡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了下来预备着。”北宋的《集韵》中是这样解释的:“船,俗作舡。”这两个字在古代常相互替用众人听了李纨的话,将船上所用之物都搬了下来船上用品备好之后,李纨就令小厮传驾娘们到舡坞里撑出两只船来。贾母带着刘姥姥游了沁芳亭又到了黛玉的潇湘馆里坐下,才想起怎么没见宝玉,众丫头们答说:“在池子里舡上呢。”乘船游乐不是常有的事,所以宝玉知道预备了船只以后,忙不迭地就坐船去了,连陪同贾母都没顾上。
上述所用的出行方式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拿出一件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而在贾府确实最为平常的事情。
我们从出行方式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首先,出行方式暗示人物的命运
对于贾府来说,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以及装饰物都已经暗示了主人公命运的走向。
贾母携带一圈人乘坐马车去清虚观的场景,薛宝钗、林黛玉二人坐在翠盖珠缨八宝车是绿色 车盖,装饰有串珠璎珞,非常华美。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的朱轮华盖车,轮子漆成红色,车盖也装饰得华非常华丽,对马车的描写也暗示人物最后命运走向。像薛宝钗、林黛玉二人乘坐的八宝车,意味着她们要跟宝玉有牵扯不清的情缘。
其次,出行方式代表了等级制度
《红楼梦》作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地位不同的人,出行方式不同,这是无法忽视的等级制度。
像贾母乘坐的轿子是八抬轿子,就算同样年高体弱的刘姥姥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可见贾母的地位之高。对于贾府来说,无论是省亲,还是光耀门楣,一切用度奢侈太过,用银子堆砌出一个与黄金国戚身份相匹配的省亲别墅。
出行方式是一种排面,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体现。
最后,贾府内的人注重身心享受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在古代,很多人都停留在生理或者安全需求,这两个阶段,但在贾府,已经在追求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了,所以他们会乘船游玩,看看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领众人在水亭上借着水音听音乐。这种音乐很巧妙,只有阅历颇丰的贾母才有这样的见识,才会享受这种情调。
无论历史尘埃会累积多厚,都无法掩盖《红楼梦》的光芒,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出行方式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从而达到一种艺术高度。
而他笔下的出行方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学意象,无论是贾母的轿子,还是林黛玉的轿子等等,这些蕴藏深意的出行方式都带上了富贵化、生活化、日常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