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豪横的座驾,八一八豪车江湖三侠五义封神榜
盘点那些豪横的座驾,八一八豪车江湖三侠五义封神榜虽然都是品牌重新定位的命题,但是相比捷豹的下行之路,沃尔沃的上行之路会更加艰难,当然,他也可以选择不上行,而整体豪车市场向好的背景下,品牌的容错性还很高,主打个性价比先搭上个牛市把量做大,也不失为好路一条。要不索性拥抱互联网,把定价继续提上去,但是售价继续往下来,高调打品牌升级,同时销售上学互联网公司做活雷锋,大打数据牌,吸引风投来烧钱——烧成了最好,那就牛掰大发了,烧不成至少把品牌烧起来,把保有量烧起来,那退回来也有一席之地不是。做互联网,油爆枇杷行不通,得豁得出去呀。但是,胖哥仍然不认为沃尔沃后劲可以很足。一来,沃尔沃的品牌定位仍然模糊,用咱朋友秋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在整体年轻化和互联网化的思路之下,沃尔沃对品牌的定位仍然显得飘忽。二来,沃尔沃的品牌很难支撑他所期望的价格,S60L就是明证,不大幅降价根本上不了2000,XC60在被用来感受路之前也会遭遇这个问题。看上去这个双品牌企业距
最近跟朋友们闲扯,说到今年乃至以后两三年,中国车市最闪亮的星星必然是高级轿车市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千美元的水平上,高级轿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应该在30%左右,高的能到40%,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车市,却刚刚过10%。
不妨断言一句,未来5年之内,中国必会出现年销量近百万的豪华品牌,现在看来奥迪和宝马成功“封神”的可能性最大,届时奔驰也会突破六十万甚至更高,如果其不犯错的话。不过更有意思的话题是,至少会有三到五家二线豪华品牌,年产销量会随着这波大势头上到30万水平。如果要问哪些品牌有这样的机会,呃,这可真说不好了,事实上如今二线豪华品牌们之间的差距都算不上大,譬如捷豹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这二线“五义”谁做好了都有机会上去。体系能力在上量的过程中会起到比产品性能和品牌传播更关键的作用。对任何一家而言,要在五年内突破30万,都意味着年均5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
更大胆一点地说的话,胖哥甚至有这么个感觉:至少有一家,或许有机会在销量上,紧赶慢赶地赶上ABB三侠的步伐——可惜咱天眼开得不够,暂时只猜得中这结局,猜不中是谁能得到这个结局……不过没关系,这不现在胖哥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大车坛著名百(wu)灵(ya)鸟(zui)么,说不好到底是谁,具体凭借什么一举弥合巨大的销量鸿沟登上“封神榜”,成为德系豪车的撼动者,但要说叨说叨各路大神会因为什么而上不去,倒不是什么难事儿,嘿嘿。下面就试着一家家为乡亲们讲来。
首先是,捷豹路虎。目测其今年销量铁定破十万,而且不是破一点儿。
看上去这个双品牌企业距离奔驰最近,而且刚刚实现国产。一切看上去都那么顺眼,似乎只要躺在路虎身边的这只捷豹,稍微发发力,追赶奥迪宝马还很困难,但是比肩奔驰,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但是,前提是捷豹能够发上力。之所以这样说,倒并不是说路虎没有上升的余地了,只是SUV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已经接近尾声了。保持稳定理性的增长,是路虎未来所能做的,但光靠这个追赶封神榜前三侠显然不够。
应该说,捷豹想要从一个小众奢华品牌变身为ABB那样能跑量的品牌,这事儿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私以为,或许总裁高博带领着陆逸、车艳华、王燕三员大将至少得为捷豹解决三个问题:其一,确定品牌定位,不要在奢侈和高级之间首鼠两端,从目前来看,下行更有利;其二,调整因为XF的失败导致的产品线混乱问题,凯迪拉克就花了很长时间来弥补SLS的失败,包括终端定价的大幅失守;其三、敦促英国方面迅速拉长捷豹的产品线。三条缺一,捷豹就难以成为这家公司的半边天。据说捷豹也已经准备好了一款SUV产品,明后年就会上市,但我想说的是,不能撬动轿车市场,捷豹就不能算是成功。
接着说沃尔沃,这两年以来最活跃的品牌。传播上解放思想最彻底,最深受新兴媒体喜爱,能把发布会办出挨踢界观感的唯一车企。不要误会,胖哥说的这些都是中性评价,不是溢美。沃尔沃从S60进口以来,新一代的产品获得了两点成功:一是设计上大幅颠覆沉重老旧的形象,支持了品牌的年轻化;二是率先投用了模块化平台,包括发动机和整车,传播上占尽了先机,在同质化产品的年代,这一点尤为珍贵。再加上穿花绕眼的汽车移动互联方面的大胆发展,沃尔沃在今年超越雷克萨斯升到第五,并不奇怪。
但是,胖哥仍然不认为沃尔沃后劲可以很足。一来,沃尔沃的品牌定位仍然模糊,用咱朋友秋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在整体年轻化和互联网化的思路之下,沃尔沃对品牌的定位仍然显得飘忽。二来,沃尔沃的品牌很难支撑他所期望的价格,S60L就是明证,不大幅降价根本上不了2000,XC60在被用来感受路之前也会遭遇这个问题。
虽然都是品牌重新定位的命题,但是相比捷豹的下行之路,沃尔沃的上行之路会更加艰难,当然,他也可以选择不上行,而整体豪车市场向好的背景下,品牌的容错性还很高,主打个性价比先搭上个牛市把量做大,也不失为好路一条。要不索性拥抱互联网,把定价继续提上去,但是售价继续往下来,高调打品牌升级,同时销售上学互联网公司做活雷锋,大打数据牌,吸引风投来烧钱——烧成了最好,那就牛掰大发了,烧不成至少把品牌烧起来,把保有量烧起来,那退回来也有一席之地不是。做互联网,油爆枇杷行不通,得豁得出去呀。
雷克萨斯,这是胖哥很喜欢的一个品牌,可惜不得天时。
在可见的未来,品牌属地对雷克萨斯的影响可想而知。尽管新发的NX,给出了雷克萨斯不再坚持高定价策略的信号,但是这很难对抗越来越多来咨询买车的人们不由分说就拒绝日本车的现实。日系企业甚至都不敢于动用资源去正面回击竞争对手在互联网上对他们的各种诋毁,雷克萨斯甚至刻意想隐瞒自己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迈开大步追赶德系的腔调。随市场爆发而增长,或许是雷克萨斯未来比较合理的发展节奏。
凯迪拉克,内什么,胖哥的牙有一点疼(上海通用是胖哥最喜欢的汽车企业,几乎没有之一。所以咱在这里说什么那都是因为爱哈)。
凯迪拉克在未来几年之内销量超过20万或30万都不奇怪。但是,要说追上德系,恐怕很难。除非……德系自己出了大问题,自己掉下来。凯迪拉克可以把任何传统型的销售、市场传播和公关做到极致,所以SRX、XTS在产品能力并不出众的前提下能够上到2500台一个月的水平,但是你几乎很难想像这些产品能实现爆发性增长,ATS-L也如是。此非战之罪。凯迪拉克能保证经销商的高盈利能力,或许这对于这个品牌更加重要。
英菲尼迪,一个大张旗鼓折腾了一年多,但是年销量预计也还在3万水平的品牌。胖哥在二线“五义”名单中最纠结的一员。事实上,如果把DS算成豪华品牌的话,后者更有机会依靠低价和勤奋取得突破。但是,对于品牌建设情有独钟的胖哥还是相信,英菲尼迪这两年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不会像一个肥皂泡那样一吹即破。几乎同时间实现国产化的英菲尼迪和讴歌,后者实在看不到颇具的希望,而前者至少有破局的勇气。
但是,英菲尼迪要站稳第二阵营,需要的不仅是品牌建设的大手笔,还需要产品的支撑。或许是感知到了这一点,Q50上市甚至不惜使用了业内无人敢用的电子控制转向系统。可是咱不得不提醒英菲尼迪一句,产品的支撑,是基于成熟、安全技术,把产品做得更精致、讨喜,而不是好大喜功地硬来。如果英菲尼迪未来会遭遇什么发展风险的话,类似于线控转向系统这样激进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是最主要的原因,而英菲你可比不了大众,不是谁都能越出事儿卖得越好的。
依胖哥的想法,要判断哪个二线豪华品牌能够真正脱二进一,别的都是假的,你看看到底谁能在奥迪A4L和奥迪A6L这两个层级上,把轿车卖上月销5000的水平,那基本上就可以不谨慎地看好伊了,可以通过昨天刚刚开通的沪港通去买他们的股票了。至于靠SUV实现初期的快速增长,建立初步的品牌认可,这没问题,但是要想发足狂奔、比肩德系,轿车上量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