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另外,一张便签,于丹繁体字、简体字混用,也不严谨:要繁体就都繁体,要简化字就简化字,比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就曾专门规定,书法作品禁止繁简字混用——道理很简单,一旦混用,不文不白,很容易给人“穿越”之感,对未成年人也是不好的引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学者写错了,实在是让人遗憾。只能说明,舌灿莲花的于丹,恐怕还需要锤炼自己的基本功,以免贻误后人!写者无心,读者有意,人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堂堂大教授写了一个别字——“升”当为“生”——这可是初中生都要求熟练背诵并默写的啊!很多人开始嘲笑,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能说清楚为什么写“生”不能写成“升”。其实,从意义上来讲,“升”也是讲得通的,“一轮明月从海平面升起来”,意思表达是没有问题的。但诗人为何要用“生”字呢?这就是炼字的精妙之处了:“升”是一种客观状态的描述,明月从海平面升起,引发世人的无限遐思;但“生”则蕴含着“孕育”

于丹是著名的文化传播学者,北师大知名教授,长期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其语言简洁凝练、内涵隽永深刻,很受观众欢迎,已故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在谈到于丹对普及经典所作的贡献时就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一座桥”。但言多必失,于丹的讲座更多是个人对古人典籍的理解,很多地方牵强附会,加之那些华丽的语言背后,其实就是言之无物的鸡汤,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1)

解读本身,见仁见智,只要能打开人们的心扉,触及人们的灵魂,给人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洗礼,也未尝不可,但堂堂大学者、大教授,写错别字,还是很常见的错别字,就有些不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010年的中秋节,于丹在美丽的青海湖游览,随手在便签上写下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诗,并后批为“在最美的青海湖边度过最美的中秋节 此誌”。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2)

写者无心,读者有意,人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堂堂大教授写了一个别字——“升”当为“生”——这可是初中生都要求熟练背诵并默写的啊!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3)

很多人开始嘲笑,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能说清楚为什么写“生”不能写成“升”。其实,从意义上来讲,“升”也是讲得通的,“一轮明月从海平面升起来”,意思表达是没有问题的。但诗人为何要用“生”字呢?

这就是炼字的精妙之处了:“升”是一种客观状态的描述,明月从海平面升起,引发世人的无限遐思;但“生”则蕴含着“孕育”的意思,大海广博无边,明月从海平面升起,如同是大海孕育出一个新生命一样,更能表达海和月浑然一体的依偎感;同时,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情绪也有一个逐渐孕育的过程,明月升起,情绪也随明月逐渐产生,才会有后面的“怀远”。也就是说“生”比起“升”更有生命感,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学者写错了,实在是让人遗憾。只能说明,舌灿莲花的于丹,恐怕还需要锤炼自己的基本功,以免贻误后人!

另外,一张便签,于丹繁体字、简体字混用,也不严谨:要繁体就都繁体,要简化字就简化字,比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就曾专门规定,书法作品禁止繁简字混用——道理很简单,一旦混用,不文不白,很容易给人“穿越”之感,对未成年人也是不好的引导。

但换一个角度,于丹老师那一笔字,真的还是很漂亮,很大气的。

无独有偶,另一位在百家讲坛风生水起的大教授也翻了车,这个人叫做康震,也是北师大知名教授。

康震老师讲解古诗词,一本正经地幽默,引人入胜,加上画画的水平极高,在观众中人气非常高。但2016年,康震教授在2016年“中国校长创新与发展大会”上的演讲,就翻了车。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5)

康震讲的百家讲坛好吗?如何看待教授翻车(6)

开篇,康震就提出了两个振聋发聩的问题:石壕吏为什么抓人?为谁抓人?(其实还应该有第三个:怎么抓人——后面讲到了,“态度不好”)。

然后,康教授从时代背景讲起,说石壕吏是为了郭子仪的军队征兵,是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是正义的召唤,云云。康震的解读有没有道理呢?有,读诗要分析时代背景,“三吏”“三别”都是以“安史之乱”为大背景,石壕吏确实是为李唐王朝征兵,有一定的正当性。但解读诗词文章,还必须从作者的立场出发,不能随意解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描写的是杜甫从洛阳出发,一路西行所见皆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诗人悲从中来,以这样一组诗表达出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饱含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你完全抛开作者的感情,自行解读,不就是脱离了作者、脱离文本吗?读诗读文有三个境界,即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出社会人生,而“读懂作者”是前提,是基础,抛开这一前提和基础,后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所以,康震的这个解读,就是打着“家国情怀”的幌子在为石壕吏翻案——爱国爱家,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血,但那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何况,李唐就是国吗?就是老翁、老妇以及他们战死的三个儿子所钟爱的“国”吗?为了一个封建王朝,就能把老百姓视如齑粉吗?

这能与外敌入侵时“十万子弟十万兵”相提并论吗?

为酷吏翻案,还是在所谓的“校长创新与发展大会”上,康震想要传达什么?

文化需要传承,才能代代相续,成为独特的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文化性格;传承需要传播者,教授就是最专业的传播者。但作为肩负文化传承重任的教授们,恐怕还得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注重基础,避免贻误后人;更得注意一些基本的认知,不能随意解读经典,以免扰乱人们的思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