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或许是湘西的秀丽风景孕育了沈从文卓越的才情,他虽然只是个乡下人,却有着不同于农民的温文雅尔。而这个人,正是他的学生——张兆和。也正是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沈从文邂逅了他人生中的挚爱。沈从文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文/凌晨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那么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沈从文

世人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爱不欢”,是否只有两情相悦的爱情,婚姻才能得到幸福?或许,我们在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婚姻里,能够找到答案。

01.情话说得很美

沈从文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湘西苗族人,行伍出身。可这个来自农村的“土包子”,却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奋斗,在27岁时被胡适聘为上海吴淞中国公学的任教老师。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1)

也正是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沈从文邂逅了他人生中的挚爱。

沈从文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而这个人,正是他的学生——张兆和。

或许是湘西的秀丽风景孕育了沈从文卓越的才情,他虽然只是个乡下人,却有着不同于农民的温文雅尔。

沈从文是一个善感多情的才子,所以初见张兆和时,便被她的眉清目秀、聪慧可爱给深深地吸引了,对其一见钟情。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2)

但沈从文和张兆和之间,却有着两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1:张兆和出身名门,相貌美丽,是中国公学当之无愧的校花,向来不缺追求者;而沈从文只是个农民的孩子,相貌也极不出众。

张兆和的好友,将她的一大批追求者编号成“青蛙一号”、“青蛙二号”……而沈从文,被编号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2:张兆和是学生,而沈从文则是她的老师。在过去,师生之恋,向来是被世人所不容的不伦之恋,张兆和难以爱上这个大了自己8岁的老师。

但爱情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便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开始生根、发芽,尤其是对于感情饱满的文人来说,更是如此。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3)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从此沈从文开始了他漫长而艰难的求爱之旅,但沈从文终究还是个憨厚老实的农民孩子。自卑木讷的他,没有勇气当众向自己的“女神”表白。发于心头,行于笔间,沈从文只能将自己的情意化于纸上,成了一篇篇美丽的情书,以表达自己深切的爱意。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只有一句十分简单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

是啊,爱情往往都是没有缘由的东西,虽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

他又说:“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致张兆和情书》)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4)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好像这是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

张兆和像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梦:“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致张兆和情书》)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5)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沈从文写的每一首情诗,细读起来,都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一首情诗,都美得惊艳。

02、所谓的相爱,其实是一厢情愿

董卿曾说,她最喜欢的情诗,就是沈从文的那一句“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还短不过简简单单两句话,却道尽了无尽的深情和无奈。

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从一而终,至死不渝,他会为了她的一个微笑而彻夜未眠,也会为了张兆和的一次抱怨和责难,而陷入崩溃的边缘。

他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张兆和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古稀之年的老人,看着皱皱巴巴的信,依旧会哭得像个无助的小孩。

世人万千种 浮云莫去求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怦然心动》

但沈从文嘴里的相爱,其实是自欺欺人的谎言,两人的爱情,不过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6)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早在沈从文追求张兆和时,就一直没有得到共鸣和回应,对于沈从文的强烈攻势,张兆和更多的只是以沉默表示拒绝。

但越是这样,沈从文追得就越紧,但张兆和对沈从文,除了学生对师长的敬重之外,并没有一点男女之间的情愫,老师狂轰滥炸的情书给张兆和带来的只有苦恼。

可沈从文是那么的执着,面对张兆和的冷漠,他反而说: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沈从文的《月下》

沈从文好像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尽管他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乡下人,张兆和不来,他就等,似雨中那痴痴的亭子,始终不曾放弃: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沈成文的《雨后》

张兆和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这份热烈而真挚的情感,只能选择忽视,可面对张兆和对自己不理不睬,沈从文依旧火力不减,大有不攻下“堡垒”誓不罢休之势。抱着这份对爱情的信念,爱得越深,越得不到,也就容易迷失自己,在感情里变得卑微。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7)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在对张兆和的爱里,沈从文充满了奴性,他卑微地爱着张兆和,将她当作“女神”一样在心里供拜,一厢情愿的认为张兆和总有一天也会爱上自己,但张兆和的想法,显然和他不一样。

正如胡适对张兆和说:“他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只是倔强而任性地回答道:“我顽固地不爱他。”一样

03、强求来的幸福,只是短暂的甜蜜

无论是地位和付出都完全不匹配的两个人,从一开始就只是一厢情愿,不平等的爱情或许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要知道在爱情和婚姻里,一个再努力也撑不起两个人天空,爱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炽热的火炭,而是两情相悦的陪伴。

1930年,沈从文离开上海,赴青岛大学任教,和心生人分隔两地,他的情书也从青岛写到了上海。也许是心上之人不在眼前的缘故,沈从文的那份浓烈的爱意似乎也暂时得到了稀释。在写给张兆和的信中,言语间的似乎也有了更多的温柔。

我希望我能学做一个男子,爱你却不再来麻烦你。我爱你一天总是要认真生活一天,也极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为着这个世界上有我永远倾心的人在,我一定要努力切实做个人的。

随着沈从文态度的渐转,张兆和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8)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她在日记中写:“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是谁安排了这样不近情理的事,让人看了不禁摇头”。

是啊,可怜可敬,仅仅只是可怜可敬罢了,而不是可爱。四年坚守,一千多封情真意切的情书,沈从文那份执念和痴情,终于让态度坚如磐石的张兆和,对他渐渐也有了一丝同情和感动。

沈从文这个不认输的“乡下人”凭着自己的一股韧性,追到了自己的女神。但“守得云开见月明”,见到的月明也只是同情和感动,而不是爱。

1933年9月9日两人成婚后,张兆和随沈从文去了青岛,在和心爱之人的朝昔相伴中,沈从文在创作上的灵感被激发了出发,小说《边城》就是在那段时光里完成的,小说中“黑而俊俏”的翠翠,便是张兆和的原型,皮肤微黑的张兆和,在学生时代被叫做“黑凤”。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9)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在婚后的几年时间里,两人如胶似漆的甜蜜,从他们对彼此的昵称中就能看出来。沈从文亲切地叫张兆和“三三”,而张兆和叫他“二哥”。

张兆和担心他:“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撑的。”

沈从文安慰她说:“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如果幸福的瞬间就此定格,一定是一副极美的画卷,但现实总是喜欢打得人啪啪作响。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从文离开了北京,去到西南联大任教,张兆和则一人留在北京,照顾年幼的孩子。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10)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分居两地,虽然两人依旧书信不断,但是这个时候在信中,生活中的琐事代替了你侬我侬的甜蜜。不善于理财的两个人,生活也陷入了艰难,在信中张兆和抱怨沈从文过去不知道节俭,转瞬之间,柴盐油米的琐碎让“女神”变成了“怨妇”

而在沈从文的书信中,取而代之的是他对这段感情的猜疑和疑虑,在他看来,张兆和在有机会离开北京来和自己相见的情况,几次故意错过机会,他怀疑她,不再爱他了。

04,所谓的爱情,最后竟成了一地的鸡毛

同情和感动终究不能和爱情划等号,他们的婚姻也难以像他写的情书一样,美丽而动人,迷人而长久,也难以从青丝守到白发

不可置否,沈从文和张兆和之间,也曾有过幸福,但却极其短暂,在短暂的幸福过后,生活只剩下了一地鸡毛。

分居两地,战火连绵,生活的困境考验着两人的感情。同情和感动终究不是爱情,再优美的情诗也无法掩饰一片狼藉的现实。

那个被叫做“三三”的女神,她不过也是一寻常女子,也会因为生活的困境,照顾孩子的困乏,也会因为两个孩子的奶粉钱而忧心忡忡,难免忍不住对丈夫有所不满。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11)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而张兆和的抱怨,在沈从文看来,却是对爱情的不忠和背叛,他告诉她,你永远是一个自由人,如果你爱上了别人,你可以选择离去。

他对她的误解,让她很是失望,她回他:“来信说那些废话,什么自由不自由的,我不爱听,以后不许你讲,此后再写那样的话我不回你信了。”

沈从文骨子的自卑,或许张兆和是无法理解的,面对两人之间的矛盾,他内心是极其不自信的,他把她的抱怨理解为移情别恋,与其让她主动告诉自己,还不如自己抢先一步,至少还能保留自己的仅存的一点体面。

建国后,沈从文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雪上加霜的处境以及他人的冷眼,让张兆和又一次忍不住抱怨,她不明白为什么沈从文会犯这样的错误,抱怨他不积极向上,不努力向新中国靠拢。

当年眉清目秀的学生,转眼已经成了两个小孩的母亲,粗糙的生活,从小就家境优渥的她,哪里体会过这样的艰辛呢,丈夫的不理解,不信任,成了她心里最大的结。

而她,依旧还是他当年那个心中的女神,即使她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妻子,孩子的母亲,面对众人的批判他可以忍受,面对妻子的责难,他却痛心疾首,几近崩溃。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12)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岁月静好下的爱情,只有在风暴来临时,才知两人的心是否能紧紧依偎。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姻,并没有像他的情诗一样,浪漫而温情,反而因为彼此的不理解,成了一地的鸡毛。

05,故事的最后,只剩了一段长久的叹息

后来张兆和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正如张兆和评价的那样:“斯人可贵”

这时的张兆和终于读懂了沈从文对自己的深情,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两人早已天人永别,一切都太晚了。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13)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是圆满的幸福?还是感动之余的一丝遗憾?他一生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张兆和一人,他说他为此感到庆幸。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从文

1988年,先生去世,他回到了那片他挚爱的湘西故土里,在这里,他可以生生世世地守护着他挚爱的翠翠。不知此时的先生,是否已明白,爱情终究是强求不来的。但我依然相信,在爱中,他是快乐的,如果重活一回,先生依旧会无怨无悔地爱着他的翠翠。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全内容(情话很美婚姻很难)(14)

沈从文故乡—湘西风情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沈从文 《边城》

回首先生的一生,是充满苦难而卑微的一生,但他却因为自身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就了文学史上一座座不巧的丰碑。

正如他墓碑上的墓志铭:“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先生伟大的一生,也因为自己一厢情愿的痴念,而变得悲切。提起先生,依旧让我肃然起敬。而在先生的婚姻里,我们是否也应该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爱情亦是婚姻,终究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苦苦得来的爱情,是感动之下的同情,这样光鲜的浪漫,不用风雪的肆虐,走几步就成了抖落一地的鸡毛。

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爱不欢,即使得到了,也终究是一杯苦酒,苦苦寻觅,卑微地爱着,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痛苦地纠缠着。

而一个人的痛苦,好过两个人地纠缠,走过平淡,熬过艰难,你会发现两情相悦的缠绵才是婚姻里最美的流年。

(注:原创首发,抄袭必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