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简易解读(混乱时代下的坚贞爱情者)
双城记简易解读(混乱时代下的坚贞爱情者)长官,注意一下那位小姐。帮助那位先生扶她出去。你还看不出她快要昏倒了么!电影《双城记》剧照《双城记》广泛描绘19世纪后期法国及英国社会生活,探索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源,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危机与现实的英国社会联系在一起,借古喻今告诫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者: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百姓的极度贫困是革命的根源。《双城记》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双城记》用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作为框架,忠厚善良的劳瑞先生、饱经沧桑的曼内特医生、正直无私的查尔斯以及冷酷阴险的德发奇太太等一大批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这些人物中,让我最感动最深刻的就是西德尼·卡尔顿。
《双城记》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地狱--
放下《双城记》的那一刻,震撼、愤怒、感动、欣慰、哀伤等情愫充斥着我的心,为贵族阶级的腐朽残忍、飞扬跋扈的现象而愤怒;为革命群众奋起反抗爆发出的伟大力量而震撼;也为群众在革命运动中疯狂盲目、丧失理智的复仇行为而气愤;为卡尔顿对露西纯洁崇高、真挚无私的爱而感动;为卡尔顿站在断头台上的那一刻而生出淡淡的哀伤;也为卡尔顿生命的延续而欣慰。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一部著名的感受型的现实主义小说。
《双城记》广泛描绘19世纪后期法国及英国社会生活,探索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源,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危机与现实的英国社会联系在一起,借古喻今告诫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者: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百姓的极度贫困是革命的根源。
《双城记》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双城记》用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作为框架,忠厚善良的劳瑞先生、饱经沧桑的曼内特医生、正直无私的查尔斯以及冷酷阴险的德发奇太太等一大批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这些人物中,让我最感动最深刻的就是西德尼·卡尔顿。
电影《双城记》剧照
长官,注意一下那位小姐。帮助那位先生扶她出去。你还看不出她快要昏倒了么!
西德尼·卡尔顿第一次出现就与众不同,贝勒满法庭上的人若无其事地望着天花板。由于长期的积怨,观众盼望着一场杀人活剧上演,而他的一张字条使精心策划的攻势土崩瓦解。
西德尼·卡尔顿带了一身的忧郁,总是灰心、失望、冷漠、凄凉的。生活使他变得懒散、冷漠、玩世不恭。他的性格被社会扭曲了。他妥协于这个社会却又格格不入。
作为律师的他才华出众,却心甘情愿屈身于庸俗的皇家律师斯特莱佛先生之后,做他的助手,做别人成功的垫脚石,他仿佛亲手筑起了一堵墙,隔绝了自己与名、与利、与社会,默默地逗留在角落里。
《双城记》插画
在审理查尔斯的叛国罪案件时,是他第一个注意到曼内特小姐由于紧张和不安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并立刻大叫提醒长官,她快要昏倒了。
他,就是这样碰到了这个影响了他一生命运的女人——露西·曼内特。从此,卡尔顿深深地爱上了露西,还爱屋及乌,连露西住的那幢房屋周围的街道,以及附近街上铺路的的石头,都倾注了他的感情。多少个夜晚和黎明,他在那里徘徊,徘徊,在那里流连忘返。
在自己深爱的露西面前,自暴自弃、虚度年华成为他最大的心理负担。他不敢相信,自己这么一个有着声名狼藉经历的人能给露西幸福。
他内心的善良使他担心自己会让露西痛苦、悲哀和侮辱,会拖着她一起堕落。于是他把这份情感隐藏在心里,宁可痛苦地徘徊在午夜的街头,压抑着心中热烈的感情与无尽的思念。 当知道了露西选择了达尔内后,他痛苦却并不嫉妒。他选择了默默祝福,暗暗守护在她身边。
电影《双城记》剧照
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在露西和达尔内举行婚礼前,当卡尔顿偶然单独与露西见面时,卡尔顿对露西说以后不会再打扰她,但愿意为她和她的任何亲人做任何事及任何牺牲。
那段真挚的表白,不但会令露西,也会让旁观者由衷地感动,面对即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心上人,卡尔顿不是选择忘怀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而是将自己纯洁而真挚的爱情升华到了极点。卡尔顿对露西珍贵的爱情,虽然闪现于一时,却持久了一世。
爱情,是什么?是包容,是索取?是单纯的占有,还是博大的宽容?这个话题如此陈旧却依旧没有答案。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总是在想到底有没有天长地久,到底有没有真挚无私。
在《双城记》中,卡尔顿给了我们答案,给了一个人对于爱情应有的信念。
电影《双城记》剧照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不必复活;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终于,无常的命运使得卡尔顿要将自己的承诺变为现实,而他要为之付出生命的却是露西的最爱——查尔斯。
即便是这样,他也义无反顾。当他抱起因为听到查尔斯被判处死刑而晕倒的露西,将她放到床上的那一刻,他的心是多么的痛。也许卡尔顿早就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下定了牺牲自己的决心,他迅速想出了营救查尔斯的办法,为了露西和她的孩子小露西,他已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卡尔顿在充满血腥的巴黎街头度过自己最后的时间时,他想起了父亲墓前庄严的词句,那段《圣经》上耶稣的短短的话,激励了他,为了露西而献身的决定更加坚定。
当年轻的生命终于像这个月夜阴沉的流云缓缓而逝时,他从容地进入了监狱,是伟大的爱情让他有条不紊地开展自己的计划,成功地营救了查尔斯,而他在上断头台的前一刻,还用自己的力量消除了一个即将赴死的贫穷缝纫女工的恐惧。
卡尔顿的牺牲是一种重生,他将自己深深的爱永远留了下来,他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电影《双城记》剧照
他知道自己的离去可以带给所爱的人更多的快乐,也可以换来更多人的幸福。 正如他的预言,露西以后的孩子会以他的名字命名,长大后会走上他走过的人生道路并成功,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太多的分离让我们这一代人丧失了对真爱的追求,丧失了很多信心,很多理想。然而,卡尔顿牺牲式的死亡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也唤回了我们的很多希望,很多畅想。
卡尔顿对露西的爱是专一的,更是坚定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无私的爱和生命给予了露西一个美好的未来。当他作为查尔斯的替身,平静地接受本不属于他的死亡,安详地走上断头台时,这悲剧的故事便拥有了充满希望的结尾。
他崇高的爱,拯救的不只是一个生命,更点亮了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树立了他一直渴望拥有的果断、坚定的形象。
看完《双城记》,发现原来世上没有真正的恨与爱,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固定的性质,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就像卡尔顿对于查尔斯,本该是恨的,因为是查尔斯使得他失去了拥有露西的机会,但卡尔顿却选择用博大似海的爱来化解这种恨。
也许,在卡尔顿心中查尔斯已经成为了他所深爱着的露西的一部分了,因此他也深爱着查尔斯。卡尔顿没有选择恨,而是将恨升华成了一种最最伟大的爱。
《双城记》中,卡尔顿的伟大赋予了他太多的光芒,但就这个人物来说,他还是有悲剧的性格。
他的自卑放任了自己,又因为放任而感到绝望。他没有尽力地追求露西,而是把对她的爱隐藏在内心,默默地承受着痛苦,无私地付出,不求一丝回报。这种爱凄美而崇高,但却过于低调。或许如果卡尔顿自信一点,卡尔顿努力一点,露西选择的就是他了。
不管怎样,《 双城记》给我们的感动是难忘的,它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感悟,关于爱,关于恨,关于复仇,也关于重生。当小说尾部卡尔顿看到希望的时候,我们仿佛也从整部书阴郁的情绪中看到了点点星光。
感动于狄老的良苦用心,感动于卡尔顿至死方休的梦、沁人肺腑的情,更感动于这份人世间最崇高、最永恒、永不退色的爱,那么难得,那么美好,也必将永存!
-end-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