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但超哥死活也想不起来雷叔叔后半句说啥了,所以他决定拿着五角钱去吃饭。此时,超哥福至心灵,想起了雷锋叔叔的那句名言: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因为兄弟多、家里穷,超哥也没吃过啥好的,但在他记忆的最深处,有碗肉丝面,却一直让他难以忘记。在超哥十岁左右的时候,他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五角钱。攥着这五角钱,超哥刹那间有种睥睨群臣、俯视苍生的优越感,当然,最令超哥困惑的还是:这么多钱,该怎么挥霍?

1

改革开放那年,超哥三岁。

超哥不知道这件事对中国有多重要,因为对他而言,能从母亲的扫帚下顺利跑掉更重要。

超哥整天在田里打滚、河里洗澡,晃晃悠悠就长大了。

因为兄弟多、家里穷,超哥也没吃过啥好的,但在他记忆的最深处,有碗肉丝面,却一直让他难以忘记。

在超哥十岁左右的时候,他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五角钱。

攥着这五角钱,超哥刹那间有种睥睨群臣、俯视苍生的优越感,当然,最令超哥困惑的还是:这么多钱,该怎么挥霍?

此时,超哥福至心灵,想起了雷锋叔叔的那句名言: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

但超哥死活也想不起来雷叔叔后半句说啥了,所以他决定拿着五角钱去吃饭。

他独自一人,来到一家破旧的面馆,点了一份肉丝面。

根据超哥事后的描述,当时那碗面条劲道弹滑,汤浓味鲜,尤其是久违的肉丝,更是锦上添花,另外,点缀的葱花也功不可没。

在超哥14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去郑州打工,超哥便要求同往,不为别的,就为挣钱吃饭。

超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郑州西郊的一家车床厂,做操作工。

工厂有食堂,超哥一顿能吃掉七个馒头,就是菜稍微差些——清水煮白菜,逢到伙房师傅高兴,偶尔也会放点盐。

少年嘛,都爱做梦,所以,当超哥面对着清水煮白菜时,常常假想它是红烧肉。

有时超哥也会想,自己是个厨师该多好,天天吃好的,想吃啥就做啥。

车床厂的工作很单调,活儿也挺累,而且超哥经常听到工友们的惨叫声——车到手了。

每听及此,超哥便暗自心惊,为了保全自己的十指,也为了能吃点好的,超哥决定去饭店上班。

2

1990年底,超哥辞别毫无留恋的车床厂,去二马路劳务市场找工作。

很多单位见他年龄小,不肯用他,超哥却不气馁,整天守在劳务市场,饿了就随意吃点儿,困了就和别的务工人员一起打地铺。

这样的日子过了好久,超哥终于在一家烩面馆谋到了一个工作——打杂。

先是打扫卫生,后是给大厨打下手,老板见他伶俐活泛,没过一个月就让他上灶做烩面。

做烩面说简单也简单,和好面,醒一醒,扯成面片,煮熟放进碗里,兑些羊汤,放点羊肉、豆腐皮就成了。

两个月后,十五岁的超哥觉得,在这方小小的烩面馆,他已经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超哥决定跳槽

超哥跳槽到了一家过桥米线馆。

在外人看来,超哥的事业是停滞不前的,有所改变的只是把面变成线,其实还在汤里泡着。

但超哥不这么想,毕竟这是一家供应早中晚餐的店铺,在烩面馆是绝对喝不到胡辣汤的。

超哥从配菜做起,慢慢地,开始跟着店里大厨学习做凉菜和炒菜。

这两年,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没啥波澜,超哥最大的收获就是练了手,炒菜越来越溜。

3

1993年,超哥的事业更上层楼,他离开过桥米线店,去了海天大酒店。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1)

当时粤菜盛行,海天大酒店的粤菜很出名,看到大厨做的粤菜,超哥觉得之前学的东西都是白搭,不说别的,人家这儿的厨师服都是纯棉的。

超哥越走越感到餐饮行业山高水深,以前的感觉是雏鹰展翅恨天低,现在的感觉则是一山还比一山高。

超哥开始潜下心来向大厨学习粤菜。

大厨刚开始是拒绝的,但超哥的勤快让大厨心生好感,加上好烟好酒伺候,大厨就不再设防,经常指点超哥。

超哥一点就透,也不用大厨多费唇舌,他又很勤奋,所以进步很快。

超哥说,我总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做菜上,目的就是,以后当我喝咖啡的时候,有人为我做菜。

这句话有点像刘邦第一次看见秦始皇说的那句——大老板,当如此也!

在海天的两年,超哥做的凉菜颇有火候,卤味也是一绝,有时候逢到熟悉的食客来,还会点名让超哥做菜。

如你所知,很多国营企业的职工喜欢磨洋工,没啥大追求,旱涝保收即可。

在酒店,超哥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做事很专心,他并不能理解这些厨师磨洋工的行为:你们难道不喜欢做菜吗?

他想换一个积极向上的单位去,因为时间像把杀猪刀,红了樱桃,软了油条,再这么下去,自己就真的变成老油条了。

4

当时,经七路的“开封第一楼”的老板通过熟人知道了超哥,就想高薪挖超哥过来,超哥觉得自己困的时候,能有人主动送枕头来,是件好事,就答应了。

1995年5月31日,超哥用四道凉菜征服了第一楼的老板。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2)

蒸野菜、鸡丝粉皮、汾酒酱牛展、木瓜丝,这四道菜依次上桌,简洁大方,干脆利落,还未动筷,便让人馋三分。

在第一楼,超哥见识到了规范的管理模式,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跟大厨学做菜。

超哥在第一楼主要负责做凉菜和卤味,也经常做些粤菜。他一心想把粤菜做好,就萌生去广东的想法,想好好学习粤菜。

两年后,超哥辞了工作,去了广州的白云宾馆,来到这里以后,超哥发现,广东人做事很认真,管理模式严苛到变态——行政人员经常戴着白手套去后厨抚摸抽油烟机和犄角旮旯,一旦发现灰尘,负责卫生的人员就得扑街。

但超哥从没扑过街。

5

超哥觉得,自己手艺差不多了,管理知识也学会不少,就准备向自己的梦想发起最后的冲锋——开店

1997年,经七路有家炸酱面馆贴出转让的告示,超哥看这里车旅辐辏,很是热闹,就寻思接下来。

当时超哥的存款只有三万,转让费都付不清,更别提装修了,于是超哥东拼西凑,居然借来了八万,可见超哥人缘真不错。

年底,超哥搞好装修,开了家火锅店。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超哥的粤菜做得这么棒,为啥不开个粤菜馆,而是开个火锅店?

对于这个问题,超哥也顾不上回答,因为店里生意实在太好了,一天的流水账就有五千多块。

看到这里,你可能还有疑问,为啥他一开店生意就这么好,我开店怎么老是不挣钱?

对于这个问题,超哥本人拒绝回答,因为四个月后,他的火锅店被迫关门了。

原来,这一带本是要拆迁的,炸酱面馆的店主心黑,自然不会说这些。等到拆迁人员来了,超哥才发现自己上了当。

没办法,门必须关,只是——还有几万元的外债还没有还清,这可怎么办?

二十二岁的超哥一筹莫展。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3)

当时紫荆山有家酒吧,愁容满面的超哥决定呼酒买醉、借酒浇愁,别以为酒吧消费高,你只消花十块钱,就能喝一整晚。

然而,酒杯终会空,人也总有清醒的时候,头疼欲裂的超哥开始思考操蛋的人生。

想来想去,挣钱还债是当务之急。

1998年,超哥再次南下,去了广州。

超哥坐火车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做托运的人,说话很是投机,便互留了联系方式,下了火车,超哥开始找工作。

他去了一家餐馆做厨师,每个月三四千块钱。

超哥觉得挣得不多,就想起了火车上做托运的那帮人,超哥瞅个闲暇的空儿,找到了他们,表示了想加入的意思,那帮人也爽快,看超哥人不错,就让他入了伙。

以前叫托运,现在叫物流。

当时物流不发达,托运也公司很少,所以超哥在的托运公司很挣钱,超哥说,一个月大约能挣一万多。

超哥勤劳,也能吃苦,在广州干了两年,确实存下不少钱,超哥就又回到郑州,还清了欠款,还买了个房子。

超哥决定还得干点啥,毕竟到了新世纪,得有新的一番作为。

6

2000年底的时候,超哥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家豆浆加盟店,超哥觉得这种投资小的生意挺好,至于利润——不试一试怎么知道?

超哥在郑州大学的南门,租下了一间32平米的房子,开始卖豆浆,附带着卖些鸡蛋灌饼和豆腐脑。

大学附近的小吃摊从不缺少,但超哥的豆浆店,看过去干净卫生,很正规,吸引了不少大学生。

超哥每天三点多就起了床,去卖些食材,再赶回店里。

因为用心,加上做过厨师,对食物的要求比较高,超哥的生意好的不得了,一个月能有三四万的收入。

顺便说一句,如果我是超哥,有这个收入,我可能会卖豆浆卖到死,可惜我不是超哥,超哥也不是我。

2003年的时候,超哥关掉了红火的豆浆店,租下了东风路农业大学附近的几间房。

120平的房子,被超哥隔断了18个小窗口,超哥准备招租。

超哥留了两个窗口给自己,卖些豆浆、茶叶蛋和饮料,其余的窗口,租户有的卖刀削面,有的卖鸡蛋灌饼,还有卖水饺的。

超哥每个月收的租金已经很可观了,其实没必要这么拼,超哥则说,闲着才累。

这间店面超哥不是太满意,毕竟不是自己想象中餐馆的样子。

有一次,超哥路过汇丰源烩面馆,门口排队的食客让超哥大惊,一碗烩面居然有这么多人愿意等?

郑州是一碗碗烩面搭成的城市,烩面的霸主地位很难撼动,超哥心想,自己要是开家烩面馆,不死也得褪层皮。

在超哥心里,那碗肉丝面,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就想做一碗那样好吃的面,看到烩面的火爆,又想到烩面市场的残酷,所以,超哥准备从拉面着手,

超哥想到拉面,就想到了兰州。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4)

2004年,超哥去了兰州,拜会了一个叫黄建生的人,此人很是了得,旗下的“黄师傅牛肉面”在兰州很是出名。

超哥想加盟黄师傅的品牌,黄师傅则说,现在牛肉面还在更新,尚不成熟,如果你想做,我可以免费把配方给你。

话已至此,超哥只好作罢,黄师傅见他有些失落,就说,虽然不做牛肉面,你可以加盟一家火锅店试试。

火锅,超哥心中永远的痛啊。

但是实地考察一番后,2004年,超哥在政七街红专路那边开了一家涮羊肉火锅店。

由此可见,超哥终于克服了火锅的阴影。

他不但克服了阴影,还有点小激动呢,——这个火锅店实在是太赚钱啦。

7

安于现状的人是无法理解爱折腾的超哥的,所以,当超哥卖掉火爆的火锅店时,有人给了超哥一张精神科医生的名片,并祝愿他早日康复。

但超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忘不掉那碗面

这是2005年的事。

在随后的一年里,超哥再次跑到兰州,遍尝各大餐馆的拉面,还去了饭店跟大厨学习做拉面,包括如何熬汤和配料。

当年那股疯魔般学做粤菜的热情,又回到超哥的身体里了。

2007年5月1日,超哥的“百宴拉面”在丰产路开始试营业。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5)

头天的销售额有点超出超哥的预期——居然有2万多元。

接下来的几天,营业额每天都在暴涨,看着盈门的食客,超哥的心里如同春风吹过泸沽湖、细雨滋润九寨沟,甚是舒爽。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百宴拉面品类多(十几种)、口感好的缘故,加上超哥对菜品的严苛要求,生意不好才怪。

百宴拉面几乎没怎么动用媒体的力量,只凭借食客的口碑就在烩面之城杀出一条血路,并与之分庭抗礼,确实牛掰。

接下来的生意就太好做了,稳定好产品质量,开分店,招加盟,百宴拉面的招牌在河南很多地市都开了花。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结果也挺如意。

但超哥发现了一个问题,厨师的手总是褪皮。

做拉面需要用到拉面剂,以确保面条劲道,也可让面拉得更细,而拉面剂这种东西,毕竟是添加剂,长期食用终归不好。

其实,行内人都知道拉面剂的害处,但都心照不宣地保持了沉默,超哥之前很喜欢去店里吃拉面,后来就不去了。

拉面剂成了超哥的一块心病。

8

2012年的时候,超哥去了“拉面之国”日本,想尝尝别人的拉面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看看别人怎么解决拉面剂的问题。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6)

那些做拉面的百年老店,大多不是手工拉面,而是用机器,不用添加拉面剂,一样能做出劲道且细的拉面来。

这让超哥的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超哥的观念里,只有手工制作的食物才有温度,也更有人情味儿,冷冰冰的机器出来的东西能好吃?

但是——确实好吃。

超哥找到一个台湾商人,说明了自己的要求,定制了一台拉面机。

当和好的面粉从拉面机里出来,变成极细的拉面时,超哥终于长出一口气:滚蛋吧,拉面剂。

拉面剂的问题解决了,超哥想到了面粉中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让面粉变得细嫩爽滑而且很白,虽然好处多多,但毕竟有害。

超哥又开始寻找无添加剂的面粉。

在孩子的一次家长会上,超哥认识了王刚——一加一天然面粉的老总。

超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刚哥,刚哥说,我们的面粉没有任何的添加剂,都通过国家检测了。

2013年的时候,百宴拉面正式和一加一天然面粉合作。

百宴拉面开了6年,市场上的拉面馆也林林总总,超哥有了危机感,自家卖的拉面,别人大多也有卖,与其跑得吐血,不如改变路线。

超哥有个极为冒险的想法。

9

在百宴十几种拉面中,超哥发现“菌香拉面”的点击率很高,超哥就又开始了马不停蹄地考察市场,甚至为此又专门去了趟日本,在确定市场没有这个品类的拉面之后,超哥决定把这个单品极致化。

2014年11月22日,超哥更换了店名,将百宴拉面更名为“百宴菌菇拉面”。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7)

改名并不是最狠的,超哥居然还将十几种拉面统统去掉,只保留这一款,几十道热菜凉菜精简到只有六道凉菜。

超哥还关闭了两家直营店,同时,通知加盟商,退还加盟费,让其改掉店名,从此不再招加盟。

餐饮圈迅速传开了这个消息,和超哥亲近的人都痛心疾首,同行却暗暗高兴。

股东说,不把店名换回来就撤资。超哥第二天就把这个股东的几百万股本打回去了。

超嫂说得更决绝,你不把店名换回来,你就换了我。

超哥是个好男人,自然不会换掉超嫂,当然,他也没把店名换回来,他解释,现在市场没有这个品类,咱们把这个单品做到最好,一定会有市场价值。

超哥轰轰烈烈地扯开了百宴菌菇拉面的大旗。

食客进店之后,发现只剩下了一款面,都摸不清头脑,不过,既然来了,就尝尝吧,哪知端上来后,顾客顿时食欲大减——汤汁的颜色竟然有些发黑,其实是菌菇颜色所致,但这绝对影响心情;吃了一口后,发现味道也大不如前。

百宴菌菇拉面的销售额持续下滑,下滑率几乎与多年前开业时的增长率持平。

超哥懵圈了。

10

此时的超哥,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遇到难处就买醉的少年了,他静下来,把整个事情想了一遍,将单品极致化的想法没有问题,市场也没问题,竞争对手更不用担心,思来想去,超哥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单品极致化上,因为自己并没有把菌菇拉面做到极致。

想通此节,超哥一头扎进厨房,和厨师团队开始对菌菇拉面进行升级更新。

拿钱给老公投资他现在生意失败(为一碗面老婆要离婚)(8)

一遍遍地实验,一遍遍地试吃,超哥还花高价从云南买来天然绿色、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的菌菇,并对熬制汤底的牛骨也有了更严的要求。

说几千次的实验有点夸张,几百次肯定有的。

食客每次来,都能觉察到菌菇拉面的不同——比之前的那碗又好吃了。

口口相传的力量是巨大的,虽然只有这一款(后来又增了一款菌菇拌面),但并不影响上座率。

两年后,百宴菌菇拉面又回到了当年的巅峰时刻。

超哥说,“现在你吃到的百宴菌菇拉面,和两年前相比,简直是两碗面,但是你不知道,这碗面用掉了我多少的心血和时间。”

天然的面粉,天然的菌菇,这碗天然的面,值得品尝。

11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超哥也已人到不惑,起起落落折腾得多了,对人生也不再迷惑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如果有时间路过自己的店铺,超哥就会停下车,叫一碗面吃。

然而,就在超哥吃面时,他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吃那碗肉丝面的心情,和今时相比,没有什么区别。

- END -

出品丨一杆枪

文章编辑丨Angie

文章来源丨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