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贞节牌坊是什么时候废除了:女人为何要立 贞节牌坊
女人贞节牌坊是什么时候废除了:女人为何要立 贞节牌坊在秦始皇时期,巴邑(现在重庆巴南区)有个叫“巴清”的寡妇,她是中国有记录最早的女企业家,司马迁记载说:“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巴清庙内的巴清塑像“贞节牌坊”是中国传统礼教制度下的产物,在面对贞节牌坊时,人们习惯性的会认为,这又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没错,每一座贞节牌坊下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但是对于每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言,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一副副沉重的枷锁,是中国妇女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那么为什么以前会出现“贞节牌坊”?又是谁为女性制造的这副沉重的枷锁?
“每一处牌坊下面,不仅仅是埋葬了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
大家好 我是三分!
一说到“贞节牌坊”,大家接触最多的,都应该在影视剧当中,在众多作品中有两部令人难忘,一部是1966年台湾导演李行制作的电影《贞节牌坊》,另一部是1993年热播的电视剧《包青天系列之贞节牌坊》,讲述了两位女性主角,遭遇早年丧偶,独身一人抚养孩子,过着艰辛的生活,在传统道德的约束下,她们渴望爱情,却不得不臣服命运的悲惨人生。
《贞节牌坊》和《包青天系列之贞节牌坊》两部作品
前言“贞节牌坊”是中国传统礼教制度下的产物,在面对贞节牌坊时,人们习惯性的会认为,这又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
没错,每一座贞节牌坊下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但是对于每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言,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一副副沉重的枷锁,是中国妇女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那么为什么以前会出现“贞节牌坊”?又是谁为女性制造的这副沉重的枷锁?
巴清庙内的巴清塑像
由来典故在秦始皇时期,巴邑(现在重庆巴南区)有个叫“巴清”的寡妇,她是中国有记录最早的女企业家,司马迁记载说:“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巴清”靠经营丹砂产业发家致富,并响应国家号召,捐款修建长城,始皇帝见其深明大义、疏财忠国,便封她为“贞妇”。
“巴清”病逝后,始皇帝御笔亲题“怀清台”一篇,向世人褒奖她的事迹,后又令李斯为其专门修建了一座"女怀清台",初代“贞节牌坊”就这样诞生了。
将程朱理学发扬光大的三位历史人物
历史转折从秦汉开始,一直到唐代,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贞节观念还是比较宽松的,即使寡妇再嫁,也决不会被视为不符合礼教,更不会去严加指责或禁止的。
汉末才女蔡文姬曾嫁过三次;唐代也曾有23个公主再嫁过,这些女子的再嫁,在当时的社会里,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好。
在古代寡妇不守贞洁的下场极其凄惨
直到宋朝开始,历史开始有了转折,当时,“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禁锢妇女的思想,实行女子缠足的恶习,禁止女性再婚改嫁,使女性的社会地位,从那时候开始受到了蔑视。
而到了明清时代,对女性的婚姻自由的限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残酷程度。
《大明律》中首次规定:“若命妇夫亡,罪亦如之,追夺或离异。”
陆续出现了《内训》、《古令列女传》、《闺范入》等等,有关于女性教养类的书籍,开始从小毒害女子们的思想。
节孝祠
愈演愈烈清代时期,各地方开始大量修建“节孝祠”,矗立大牌坊。将被坚守贞洁的妇女题名坊上,并由官府发放三十两“坊银”。
恪守妇道,保守贞洁事迹特别突出的,皇帝还亲自“御赐诗章匾额缎匹”,节妇烈女的名字还会被编入正史和地方志。
这样一来,把对节妇烈女的崇尚推至了极点,于是,成千上万的妇女以身殉夫,或自愿、或被迫,愈演愈烈。
方苞石像
清代学者“方苞”写过一篇《康烈女传》:书中主角康烈女是一个商人的女儿,她许配给了贫家之子张京,可是还没过门,张京就死了,康烈女却以张氏媳妇的身份自居,上吊自杀殉夫。
张家原本是个破落之家,张京的父亲品行又不好,本来人们都看不起他们,但是由于康烈女的殉夫行为,张家马上身价百倍,瞬间成为了京师有名望的人。
现存的贞节牌坊
写在最后作家胡适曾说:一块石头,变作了贞节牌坊,便引无数妇女牺牲她们的青春与生命,去博礼教先生的一篇铭赞,或志书“列女”门上的一个名字。
恪守贞洁是“名”, 情愿牺牲,便是“分”,此为“名分”。
可见,在封建礼教严格的朝代里,“名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它是束缚古代女子思想的一把枷锁。
而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埋葬许多古代女子青春的坟墓。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恳请各位大家帮忙点赞评论加转发!
您动动手指就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同时欢迎大家踊跃评论发言,谈一谈您是怎么看待历史上“贞节牌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