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比真实的自己好看多少(虚荣的女人在镜子前自我欣赏4)
镜子比真实的自己好看多少(虚荣的女人在镜子前自我欣赏4)拿着镜子的女人(木板画),1630-1650图片来源: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一个拿着镜子的女人1625年彼得·雅各布斯·科德(1599-1678)一个人形的“假板”,像这个一样,作为一个真人大小的提醒,提醒人们17世纪家庭的虚荣心的罪恶,而一个拿着扫帚的同伴则宣扬勤奋的美德。
镜子有很多意味,但当我们使用“搔首弄姿”这个词的时候,一定是含有贬义的。因此,对镜贴花黄的行为,经常被我们理解为虚荣。
今天,就来聊艺术品中的镜子,是如何表现虚荣这个内涵的。
5.虚荣女性在镜子前自我欣赏或梳妆打扮的寓言形象,在欧洲艺术中大量出现,作为对自我的道德告诫,在过去几个世纪里一直很流行——特别是当它们也经常为男性观众提供撩人的题材时,起到了双重作用。这些形象体现了复杂的、性别化的规则,要求女性美丽,但惩罚努力的外表。
图片来源:伦敦国家美术馆
一个拿着镜子的女人1625年
彼得·雅各布斯·科德(1599-1678)
一个人形的“假板”,像这个一样,作为一个真人大小的提醒,提醒人们17世纪家庭的虚荣心的罪恶,而一个拿着扫帚的同伴则宣扬勤奋的美德。
图片来源: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
拿着镜子的女人(木板画),1630-1650
无名艺术家
在同一时代,加布里埃尔·梅苏(Gabriel Metsu)的寓言故事《镜子前的女人》告诫女性不要过于关注身体美而忽视精神美。
图片来源:华莱士收藏馆
《镜子中的女人》(1657-1662年)
加布里埃尔·梅苏 (1629–1667)
华莱士收藏馆
镜子可以很容易地反映欲望、美丽和虚荣,比如委拉斯贵支的《维纳斯梳妆》和许多对爱之女神的理想化描绘。
图片来源:伦敦国家博物馆
维纳斯梳妆,1647-1651年
委拉斯贵支 (1599–1660)
伦敦国家博物馆
在委拉斯贵支的这幅画中,裸体的维纳斯斜倚着镜子,凝视着自己模糊的倒影,而她的儿子正是爱神丘比特。镜子里的素描笔法让这一幕的焦点集中在她的身体上,意在私人的愉悦。
同样,在保卢斯·莫雷尔的《世俗之爱的寓言》中,红润的脸颊的女人毫不掩饰地指向她自己的倒影,象征着物质和欲望。
图片来源:菲茨威廉博物馆
《明镜少女,世俗之爱的寓言》1627年
保卢斯·莫雷尔(1571–1638)
菲茨威廉博物馆
在18世纪的日本浮世绘作品中,女人们梳妆的形象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作品喜多川歌麿等艺术家创作,旨在突出美丽和愉悦。
图片来源: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公共领域,维基共享
高しまおひさ用两面镜子观察她的发型
喜多川歌磨
后来的绘画继续遵循“虚荣心”构图的传统,利用镜子和手势创作出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既惩罚了女性对外表的关注,同时又物化了她们的身体。
图片来源:牛津大学考试学校
拿着镜子调整头发的女人
乔治·范霍滕(1888-1964)
这种复杂的性别歧视在乔治·范霍滕的《拿着镜子调整头发的女人》等作品中表现得很明显。
图片来源:爱丁堡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
带镜子的自画像约1962年
格温多琳·E·罗杰
爱丁堡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
然而,现代艺术家的一些作品展示了女性为自己利用镜子的力量,比如格温多琳·E·罗杰上世纪60年代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