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公寓除夕夜作战(爱情公寓骗术再现江湖)
爱情公寓除夕夜作战(爱情公寓骗术再现江湖)导演: 毕赣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参考今年圈钱烂片《后来的我们》预售1.2亿(但其中掺了不少退票的水分),最终13亿的成绩,这部新片的票房绝对不会太差.你一定已经听说了这部电影的大名——地球最后的夜晚
今天是2018年12月31日星期一。
巴塞君在这里当一回大仙。
我预言,就在今天晚上,你的朋友圈将会被成双成对晒电影票的情侣所攻占。
为什么?因为这部神秘电影的预售票房,已经破了2亿。
参考今年圈钱烂片《后来的我们》预售1.2亿(但其中掺了不少退票的水分),最终13亿的成绩,这部新片的票房绝对不会太差.
你一定已经听说了这部电影的大名——
地球最后的夜晚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导演: 毕赣
主演: 汤唯 / 黄觉 / 张艾嘉 / 李鸿其 / 陈永忠
预售就收回了成本,最大的功臣是谁?
不是导演毕赣,不是女主角汤唯,更不是献唱了推广曲的田馥甄和窦靖童。
而是影片的宣发。
他们借着《地球最后的夜晚》这个片名,在跨年夜当晚搞了一个「一吻跨年」的活动——
“影片可选择在21:50分开场,结束时恰好就是0点0分跨年那一刻,观众可以与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同时在抖音上,官方也发起了各种#一吻跨年#的话题,文案都给你写好了,就等着评论区的小年轻各种@自己另一半:
“又多了一个愿望:希望可以买到《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点的电影票,然后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看,在电影最后结束时刻相拥接吻到第二年。”
一亲就是两年,这便宜可占大了。
要不是没有人可以吻,巴塞君也扛不住这种诱惑。
虽然我觉得,零点的现实情况可能是——
看完电影的观众要么在排队出电影院,要么在感叹140分钟的电影终于结束了,赶紧去厕所嘘嘘……
不管怎么样,这波操作,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彻底引爆了预售票房。
这种营销方式虽然成功,但也有其隐患。
除开跨年场次,《地球》在其它时间段的预售,只有300万。
大部分的票房都锁死在了跨年那个夜晚。
而这真有可能是《地球》最后的夜晚。
零点场结束后,翻一翻猫眼的评论,画风已经从“年度期待”变成“年度最烂”了。
简直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
毕赣的片子真的这么差吗?
时间来到今年5月,法国戛纳电影节。
影节进行到第五天,黄晓明出现在了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
你以为教主是来“蹭红毯”的?
不,他这次是贵州青年导演毕赣的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联合出品人。
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的《地球》,很给中国电影和影人争气。
在首映的德彪西厅,一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门口还排起了等着碰运气的长队。
放映结束后,全场掌声不断,爆款口碑不断流出。
官方评分,一度蹿升到所有单元的第3位。
外国影评人甚至夸张地形容:“毕赣的影片是杨索、塔可夫斯基、侯孝贤、王家卫和大卫·林奇的结合体。”
观众如此激动,不是没有道理。
在戛纳版的片头,有这样一段字幕提醒:
“本片非3D电影,请观众在观影时自寻正确时机佩戴眼镜。”
一头雾水?
原因是在这部片中,毕赣不仅继续挑战长镜头,还玩起了前2D后3D的特殊模式。
影片前半段是普通的2D制式,但70分钟后,随着片中的男主角也进入电影院、戴上眼镜,电影开始进入一段长达60分钟的「3D长镜头」。
这种半交互的方式,以前从来没有人玩过。
这是我们会看到的提醒
为了完成这个高难度长镜头,毕赣和他的团队没少忙活。
光排练拍摄的过程,就花去了3、4个月的时间,7次尝试,只有2次成功。
幸好他做成了,才有了后来轰动戛纳的效果。
在戛纳风光无限,并不等于就能票房大卖。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上映2个月票房6000多万,已经是他的生涯纪录。
而《地球》拍摄成本高达7000万,比前作《路边野餐》的20万多了一座珠穆朗玛。
虽然《路边野餐》当年进入院线10天,得到了600万票房,但在电影市场面前,毕赣的作品受众还是偏窄。
对于《地球》,毕赣直言:「票房没期待,少亏就是赚。」
黄晓明却很勇:“为了支持好电影、好导演,哪怕赔钱都没有关系。“
现在看到预售的成绩,不仅没亏,还大赚了一笔。
以黄晓明为首的出品人们,应该做梦都能笑醒。
但国内外口碑反差如此之大,也在大冬天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究其根本,就是“货不对板”。
《地球》宣发主打的标签是「浪漫爱情电影」。
但看过毕赣《路边野餐》的人都知道,他的作者性体现在诗意化、意识流。
大量的留白、静默的镜头、读不懂的台词、看起来没有逻辑的叙事,都是他的风格。
简单来说,这是个拍「文艺片」的导演。
超现实的诗句,几乎充斥了《路边野餐》全片
如果给毕赣的电影做一个用户画像,大部分的受众都会是来自一线城市的文青、学者。
但优秀的宣发,让这部电影成功地下沉到了三四线小城。
小镇青年趋之若鹜,攻占跨年场次的绝大部分座位。
然而事实是,《地球》不是《前任3》,没有那种爱的死去活来的共鸣,这部分观众就不会买单。
看之前凑热闹凑得越积极,出了影院之后骂娘就骂的越狠。
暑期档上映的《爱情公寓》大电影,是活生生的前车之鉴。
仗着情景剧积累多年的人气,这部电影预售票房高达2亿8000万。
噱头十足的营销,让它在上映之前就开始捞钱。
不少粉丝立下flag,说《爱情公寓》票房肯定能破30亿。
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由于货不对版、剧情胡扯、欺骗观众,《爱情公寓》的评分低至3.1,排片率在一周内跌至1%,最终只骗走5亿多票房。
虽说片方依然是赚了,但《爱情公寓》这块招牌也彻底砸了。
现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也玩起了“一锤子买卖”,那么毕赣本人的招牌……
想想还是挺可惜的。
可以预见,今晚的跨年场,会有更多人睡着、提前离场、留下差评。
这种「骂娘效应」会更大规模地爆发,渗透到各个社交平台,对影片口碑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无可否认,能去到戛纳参展的片子,艺术性肯定不低。
毕赣的作品,绝对有可以欣赏它的人群。
但与受众不成正比的票房,正在反噬影片本身。
这到底是文艺片的春天,还是灾难呢?
现在,随着零点的慢慢靠近,观众们似乎嗅到了什么,开始不断卖出手上的电影票......
《地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后来的我们》,巴塞君不知道。
但这种没有后续的营销方式,和口碑跳水的严重程度,看起来越来越像——
《地球最后的爱情公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