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而后报告道:“班长同志,主席听闻你大婚,特地派我作为代表前来参加婚礼,这是主席的信和随礼!”正当后排看热闹的村民小声议论时,一位穿着解放军军服的年轻人穿越人群,精神抖擞地站在新郎面前敬了个军礼。据说,这位新郎外出当了十来年兵,他的媳妇也因此等了他十多年。这不,前几个月新郎复员归乡,这才把未完的婚事续上。不过让村民们失望的是,他们原本想着小伙儿当了十多年兵,不说当首长,好歹混个一官半职回来,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9年12月30日,陕北清涧县的一个小农庄中锣鼓喧天,村落的一角人潮涌动,爆竹在一户人家门前噼里啪啦地炸响。

自陕北彻底解放以来,村里鲜有喜事,如今好不容易有年轻人成亲,村民们纷纷前来庆贺,沾沾喜气。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

农村结婚老照片

据说,这位新郎外出当了十来年兵,他的媳妇也因此等了他十多年。

这不,前几个月新郎复员归乡,这才把未完的婚事续上。

不过让村民们失望的是,他们原本想着小伙儿当了十多年兵,不说当首长,好歹混个一官半职回来,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正当后排看热闹的村民小声议论时,一位穿着解放军军服的年轻人穿越人群,精神抖擞地站在新郎面前敬了个军礼。

而后报告道:“班长同志,主席听闻你大婚,特地派我作为代表前来参加婚礼,这是主席的信和随礼!”

战士的嗓门不大,但在周围村民听来却如同平地起惊雷,霎那间全场寂静。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2)

农村婚礼老照片

新郎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主席为何特地派人前来庆贺?接下来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主席来信

1949年5月,战士张瑞岐回到家乡清涧县,对于村民来说,他是特殊的客人,也是离乡多年的游子。

起初,村民在听闻张瑞岐即将返乡的消息,都对此颇为期待。

从十年土地革命到十四年抗战,再到三年解放战争,陕北作为革命老区,一度是中国共产党与解放军的大后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输送无数新鲜血液,清涧县自不例外。

自从红军将此地的地主恶霸赶走后,村里数以百计的年轻人纷纷参军投身革命。

但革命总是要流血的,他们中不少人在战斗中负伤,在残疾中度过余生。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3)

红军战士

这还算好的,还有人葬身沙场,有的甚至连尸骨都找不到。

所以在村民们看来,张瑞岐少年参军,能在红军中安然无恙当了十几年兵,肯定是能力过硬,没准已经当上首长了。

那个年代村子里能出一个干部,就像古时候秀才中举一样,不只是张家祖坟冒青烟,整个村子都与有荣焉。

盼星星盼月亮,村民们终于把张瑞岐盼回来了,那天,村里不少人都前去村口迎接。

可是实际情况却让村民们大失所望,只见张瑞岐身着朴素的军装,独自提着行李归来,身边也没有跟着一两个警卫。

看来张瑞岐这些年并没有在部队里混出名堂,一些村民心中不禁犯嘀咕。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当了解放军战士,也算是为革命出过力,为穷人谋福祉。

所以村民们心中的失望一闪而逝,并热情地帮张瑞岐张罗当年未履行的婚事。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4)

农村婚礼老照片

于是,这年年底万事俱备下,张瑞岐迎娶等候他多年的姑娘,在这个白雪皑皑的日子里,那抹红艳艳的嫁娶颇为喜人。

正当张瑞岐将新娘迎回家中,婚礼仪式进行到一半时,一位意料之外的宾客闯了进来,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从战士口中,乡亲们确确实实听到了“主席”二字,当今中国,倘若不在“主席”前冠姓,那毫无疑问便直指一人——毛主席

所有人当场目瞪口呆,半晌没反应过来。

这解放军战士在说什么?主席?毛主席?他老人家亲自派人来给张家娃娃送贺礼?

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所有人都被定格在那一瞬间。

不知是谁发出了第一声欢呼,在场众人纷纷活跃起来,有的不自觉鼓起了掌,有的热络地同新郎新娘的亲戚攀谈起来,还有的犹豫着要不要凑上前去,看看主席写的信。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5)

农村婚礼老照片

张瑞岐也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了一跳,来人他自然认识,是过去警卫班的同志,名为马汉荣

老战友重逢,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婚礼上,张瑞岐自然兴奋不已。

可是,马汉荣刚才说啥?是主席派他来的?还带了随礼?

与乡亲们一样,张瑞岐瞬间被雷得外焦里嫩,等到马汉荣将信塞到他手中,才慢慢回过神来。

张瑞岐打开信件,只见信纸上写着工整的寥寥数行字:

瑞歧同志:

我派马汉荣同志前来参加你的婚礼,祝你俩白头偕老,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多做贡献。顺捎上100万元(旧币)请收下。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6)

毛主席

当时的100万旧币相当于新币100元,在当时能够买下八百斤大米或者一百三十多斤猪肉,在农村买一头猪绰绰有余。

捧着这封信与钞票,张瑞岐感觉到沉甸甸的重量,他万万没想到日理万机的主席在百忙之中,居然会记得一名普通战士的婚姻。

他忽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泪水模糊了视线,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祝福,一下子将他的思绪拉回十三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少年从军

1936年2月,红军到达陕北清涧县进行为期16天的休整,而这支红军,正是毛主席率领的大名鼎鼎的红一方面军,也被称为中央红军。

彼时的中央红军刚抵达陕北根据地不久,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先后经历600余次战斗,沿途攻占反动派700余座县城,营以上干部牺牲达430余人,普通战士更是数以万计地倒在漫漫长征路上。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7)

红军长征

因此,到达陕北后红军的首要任务便是整顿队伍,并吸收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才是中国革命的希望。

陕北作为革命老区,早先便有陕北红军在此建立根据地,并为当地百姓打土豪分田地,所以在陕北,红军所过之处,百姓无不竭诚欢迎。

所以在红军驻扎清涧县期间,方圆百里的年轻人们纷纷踊跃前往征兵处报名入伍,一时间征兵处所在的小院人满为患。

自小张瑞岐就从父母那儿听到过不少红军的故事,甚至于自家耕种的田地,都是过去陕北红军前来打土豪分得的。

这一年的张瑞岐虽然未满十八,但按照当时农村的传统,已经到了能够娶妻自立门户的年纪,家里人也为他寻好一门亲事,只等时机成熟便可完婚。

再之后,张瑞岐就如同父母先辈一般,守着自家田地耕耘一辈子,做个老实本分的农民。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8)

陕北窑洞

倘若没有意外发生,张瑞岐的一生将如此度过。

但是,红军的到来令张瑞岐看到新的可能。

听乡亲们说这支红军自南方来,与敌人进行过无数次战斗,如今兵员损失惨重。

可是当红军将士们进入县城时,张瑞岐所看到的是整齐的队列,严明的纪律,如虹的气势。

哪怕是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军服,哪怕是一些战士身上仍打着绷带,也丝毫没有令队列露出颓势。

在张瑞岐眼中,这已经不是军队,而是一把藏于鞘中的利剑。

队列中,张瑞岐看到不少年轻战士,其中有些可能年龄比自己还小,但从他们坚毅却又锋芒内敛的眼神中,张瑞岐却感受到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气质。

这是军人的气质,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气质。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9)

红军长征

红军的种种令张瑞岐心驰神往,恨不得立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可他家中尚有双亲,还有未过门的妻子,这些因素将他束缚,令他不得不考虑自己当兵的后果。

该如何向家人,向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交待?

当一个人真正下定决心,要为某一项自己热衷的事业奉献时,一切阻碍都将荡然无存,对于张瑞岐来说同样如此。

他所要做的,只是迈出那大胆的第一步,之后便可心无旁骛地迈出无数步。

张瑞岐将自己加入红军的想法告知父母后,出乎意料地得到他们一致的认可。

其实在那个年代,对于贫困农民来说,“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可比现在来得更加真切。

红军就如同穷人的救世主,自家孩子能成为他们的一员自然是求之不得。

于是张瑞岐告别了父母亲人,在红军休整结束后跟随队伍离开生活十数年的清涧县。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0)

期间,张瑞岐与国军对过枪,与日军拼过刺刀,一次次艰险的战斗,不仅给他的躯体留下伤痕,同时也令他逐渐明悟,过去身为农民分到的土地,都是每一位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牺牲换来的,那些土地浸染着烈士的灵魂,这使他对肩负的使命产生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张瑞岐战斗英勇表现突出,颇得首长赏识的他被调到中央警备团4连,而他与毛主席的缘分也就此展开。

主席警卫与革命信念

中央警备团,也就是现在的8341部队,号称众多解放军部队中最为神秘的一支。

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这支部队专门负责中央首长安全工作,责任尤为重大。

能够入选中央警备团的战士,无论是思想觉悟还是战斗力上,都是各个部队的精锐。

1938年,随着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战果斐然,日军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1)

日军

当时,由于国军的节节溃败,日军在华北掌握主动权,尤其是制空权方面更是横压中国军队一头。

于是通过铺开的情报网,日军掌握了我党中央位于陕西延安的情报。

自那以后,日本空军隔三岔五光顾延安,不要钱似地倾泻火力。

主席当时在宝塔山附近凤凰山的窑洞居住,哪怕没有生命危险,但这么一折腾同样影响到了主席的日常起居。

不仅仅是领导人的安全问题,还给当地百姓民生也带来极大困扰。

一不留神,庄稼地、房屋,都要被糟蹋,如果躲闪不及,自己可能都有生命危险。

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中央书记处经历数次搬迁,为保险起见,每搬迁一次便要筛选替换一批警卫员。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2)

1944年,中央书记处迁往枣园,由于过往表现优异,包括张瑞岐在内的16名战士被选为主席贴身警卫。

起初张瑞岐的内心充满激动与忐忑,毛主席是何许人也?党和军队的最高领袖,无数穷苦百姓的救星。

在中央警备团期间,便有不少老兵给他讲述主席过去的种种英明决策,多次挽救革命于危难之中,如今能给毛主席当警卫,张瑞岐自然是不胜荣幸。

但不安也是有的,张瑞岐自问农民出身,不过比一般同志身手要好一些,可在领导人身边办事,生怕因为自己不够机灵误了大事。

不过这些杂念随着张瑞岐与主席相处时间长后,便逐渐烟消云散,尽数化为对主席的敬佩。

与很多高位者不同,主席身上有一股独特的亲和力,对待张瑞岐一干警卫颇为随和。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3)

警卫连战士

警卫连的战士们大多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年纪比主席小了一两轮,所以主席将他们当作子侄看待。

平时结束办公后还会坐下来与他们唠上家长里短,或是为他们上思想政治课,哪怕工作上出现烦心事,主席顶多只是自己生闷气,从不向警卫员耍脾气。

其中令张瑞岐感触最深的,当数1944年的那个秋天。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同志在陕北安塞县带领战士们挖掘窑洞期间,突发坍塌事故。

千钧一发之际,张思德奋力将战友推出窑洞,自己却在石块倾泻下牺牲。

消息传到枣园毛主席处时,张瑞岐看见主席默默流下两行清泪,那天主席点烟的频率也比往常高了不少。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4)

9月8日,组织为张思德同志举办追悼会,主席发表深情的演讲,其中一段话令张瑞岐记忆犹新: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张瑞岐在一旁听得泪目,是啊,这种人人平等的态度正是自己加入红军的初衷。

而奉行这一理念的伟大领袖,更值得自己去出生入死。

离别与传承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时的老蒋意识到全面进攻收效甚微,于是转为重点进攻,其中一记重拳直直砸向陕北根据地。

当时,国军将领胡宗南率25万大军将根据地四面包围,兵锋直指延安。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军,是退是守,成为主要问题。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5)

胡宗南

不少人认为,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党中央所在,倘若延安丢了,便等同共产党人和军队的精神支柱垮了,所以非死守不可。

可是该怎么守?西北野战军刚刚成立,拢共才3万人左右,死守就如同以卵击石。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主席提出“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所谓革命圣地不只是一个地方,只要党中央还在,只要革命火种还在,天下无处不延安。

听从主席的策略,中央暂时放弃陕北根据地,向东撤入华北地区。

临行前,主席考虑到身边的不少警卫员都来自陕北,可能不愿意离开故土,便将十来个警卫员叫到跟前,和蔼对他们说:

“同志们,现在我们要离开延安去往河北,路上的困难想必同志们是不怕的,但毕竟远离家乡,如果你们不愿意一起转移,也可以留下来,陕北革命也是需要人的嘛。”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6)

毛主席

从平时的聊天中,主席得知张瑞岐是家中独苗,还有未过门的媳妇,况且他也已经老大不小了,便趁此机会劝张瑞岐复员回家。

但张瑞岐却断然拒绝主席的建议,坚持要将警卫员的职责进行到底。

见张瑞岐明确表态,身边的战士们纷纷表达了同样的信念。

转眼间两年过去,解放战争攻守易势,国军最后败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全国即将迎来解放,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也从西柏坡转移到北平。

彼时全国大局已定,考虑到总不能让警卫员一辈子都守在自己身边,主席开始为警卫员们安排出路。

按理来说,张瑞岐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派往地方学习,可他此时已经三十多岁,还尚未成家,等到学成归来又不知何年何月去了。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7)

毛岸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主席当即以命令的形式让张瑞岐复员归家,将多年前的婚事了结。

临行前,主席特地请他吃了顿饭,还让长子毛岸英将一斤北京水果糖,还有一条五台山牌的香烟送给他,并让他同贺龙元帅一同乘坐飞机回陕北。

纵然有万千不舍,但终究到了离别之际,张瑞岐带着对主席和战友们的留念挥泪告别。

与主席告别时,张瑞岐本可以向主席提出在家乡给他安排工作之类的,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就如同少年参军时那般,他是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做贡献,如今全国解放,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婚后,张瑞岐与妻子过着老实本分的农民生活,闲暇时候,他也会受邀前往村县的宣讲大会,以无产阶级战士的身份向乡民们讲述革命的故事,将红色的种子播撒。

陕北娶媳妇播放(陕北小伙复原回村结婚)(18)

而过去与毛主席共事的经历,则被他作为最宝贵的回忆,永远封存在心中,不因年华流逝而黯淡。

中国革命正是因为有无数张瑞岐这般只知奉献不图回报的年轻人,他们前赴后继地踏上革命道路,最终才铸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参考:

[1]:《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J 王明前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新式整军运动在西北野战军的缘起》 J 孙建刚,程动田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邯郸师专历史系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