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如何一个屋檐下相处(婆媳最好的相处方式)
婆媳如何一个屋檐下相处(婆媳最好的相处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秀玲是儿媳。她说自己结婚以后,婆婆对自己是不错,但就感觉她一直没把自己当成家人对待,而一直像外人。家里有个什么事,婆婆都是把闺女找回来商量,还关上房门,就怕自己知道啥。每次闺女走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卷”的,我知道,她连自己祖传的金手镯、金耳环也都给了闺女,别当我不知道。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婆媳相处是门艺术美兰是婆婆。她说,儿媳你再怎么对她好,都是“白眼儿狼”。妈叫得亲,但是“浪声浪气”的感觉,这妈就是从嘴里说出来的,没走心,这一声妈,一直感觉就像“在空中飘着”,没落地过。
有人说婆媳历来就是一对“冤家”,是“死对头”,是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我觉得未必,这要看彼此怎么相处,才会减少矛盾、做到最大限度的融洽。我从婆婆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相互探讨。
1、婆婆不可能把儿媳当闺女,说当亲闺女那是自欺欺人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不赞同。不管你赞不赞同,这是现实问题。
儿媳娶进门来,虽然是自家人,婆婆也可能会向亲家承诺:我一定会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对待。但是婚后的情况往往闺女是闺女、儿媳是儿媳。
即使再通情达理的婆婆,也不会把儿媳和自己闺女同等看待;再明事理的儿媳,也不会和婆婆完全“一个心眼”。
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婆媳相处是门艺术
美兰是婆婆。她说,儿媳你再怎么对她好,都是“白眼儿狼”。妈叫得亲,但是“浪声浪气”的感觉,这妈就是从嘴里说出来的,没走心,这一声妈,一直感觉就像“在空中飘着”,没落地过。
秀玲是儿媳。她说自己结婚以后,婆婆对自己是不错,但就感觉她一直没把自己当成家人对待,而一直像外人。家里有个什么事,婆婆都是把闺女找回来商量,还关上房门,就怕自己知道啥。每次闺女走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卷”的,我知道,她连自己祖传的金手镯、金耳环也都给了闺女,别当我不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儿媳不是婆婆养大的,不会有很深的感情。老人说:“没有骨血,就是不亲”。这个不是绝对,但具有普遍现象。到什么时候,婆婆都不可能把儿媳当亲闺女对待。
女儿就不同,女儿可以理解自己的心情,还会把自己的妈当成“老小孩”,儿媳可能吗?
所以,婆婆的结论是:儿媳对自己的妈比对我要好,我给她再多钱再多东西她都可能拿去孝敬她妈了。
儿媳的结论是:我对这老太太再好她也不觉得我好,还把我当外人,让我感觉自己就不是她家的人。
也有相处得特别好的,就看个人情商
2、聪明的婆婆,会“爱屋及乌”没有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儿子儿媳出现了矛盾,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当母亲的心都会站在儿子这边。但嘴上可能会说“等我说他”、“这事儿肯定是他的不对”、“放心,我会站在你这边,我支持你”,也许真会去批评、当儿媳面数落自己儿子,但那批评也许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关于娶了个“懒儿媳”,不干家务、不做饭不刷碗、不关心家人等等,可能婆说婆有理。我当初也这样认为,儿媳不干家务就是懒,娶进家门就该干家务,照顾老公孩子甚至关心公婆。其实,那都是“老黄历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同的生活理念。
现在的儿媳大都有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网络化时代,一些工作就是通过网上,比如现在的网络教学、网络商店营销等,新形式的赚钱养家方式,可能我们做婆婆的都落伍时代了。
过去认为只有朝九晚五才算是正经上班的年代,已经开始翻篇了。
现在开网店的儿媳越来越多了
我们既然爱自己的儿子,就要爱儿子的所爱。就像我们爱孩子,也尽力去维护与孩子相关的亲情一样。婆婆如果把儿子和儿媳的关系拎得特别清,就一定会自讨无趣、陡生烦恼。
比如,我的儿媳回来也是整天捧着个手机,从来不干家务,也不怎么和我交流。开始,我也很反感,过年回来几天,也不和家里兄弟姐妹亲近,不与家中老人聊天,而是整天对着手机自言自语。
当我把这想法传递给儿子的时候,没想到儿子告诉我:她忙啊,忙着和客户联络呢。
我这才发现我错了。其实儿子儿媳过年回来看自己,我应该高兴才对,这说明他们在创业之余,也没忘记公婆,没忘记家中老人。他们也挺不容易的,这么短短几天还要人家做家务、刷碗,怎么忍心呢!
后来,我发现她有时还会忙到下半夜一两点钟才能睡觉,我就感觉好心疼。这要是自己的女儿,该会是什么心情?所以,我做好饭,有时热了好几遍也不忍心喊孩子们起床,直到他们睡饱了再把饭菜端上桌来。
婆婆要通过一些生活细节理解儿媳,而不是责怪
我开始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创业太不容易了!他们现在不啃老已经是最大的孝顺了。过去,我们有幸端上”铁饭碗“,他们有什么?美好的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靠自己奋斗。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一步步稳固爱和家庭,来逐步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能不靠父母不靠家庭自己立足,是多么的艰辛和难得啊。
所以,我第一次开始用母亲的眼光看儿媳了。不管她怎么看我待我,我丝毫不在乎。因为,她爱我的儿子,我也爱自己的儿子,这就是彼此的共同点。
有了这个共同点,那些琐碎的家务事,还拎得那么清楚干嘛。
3、婆媳最好的关系,是保持一种即若即离婆婆不能与儿媳太亲密了,太亲密会让她感觉是一种精神负担。因为你生病了她没时间照顾你,自己会感觉特别失落;也不要太疏远了,太疏远就缺少了亲情关系,自然儿子也就渐渐和自己疏远了。
——即若即离的关系,最好。
邻居王大姐就是这样做的,让我看到了婆媳关系的”美景“。她和儿子在一个小区两栋楼居住,王大姐从来不干涉小两口的生活,人家两口子没有孩子,想干啥干啥,想上哪上哪去。
儿子儿媳似乎很忙,很少去看望她,她就主动来看望他们小两口。
王姐来的时候,从来都不”空手“。她手中拎着孩子们爱吃的食物:包子或饺子。她说这也是儿媳爱吃的。说这话的时候,她笑盈盈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她说咱退休了,也没太老,反正闲着也是无聊,给孩子们做点事情,心里挺高兴的。
她的身影在夕阳中好美呐。王姐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美人,在单位里当干部,现在退了,气质、神韵、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我觉得王姐身上有什么东西触动到我。像她们这种即若即离的婆媳相处方式,我也正在努力学习实践中。
婆媳关系好,孩子从中也受益
因为不比不知道,这一比,就感觉自己还是很有差距的。我儿子儿媳远在深圳,儿媳从来不给我们打电话,刚开始我也抱怨过,不怎么愿意亲近她。但想到儿媳和儿子几年来一直恩爱的过日子,儿子从国外到北京,从北京到深圳,一路走到哪里跟哪里,我就开始喜欢这个儿媳了。婆婆要看到儿媳”不被人知的一面“,这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所以,我觉得当婆婆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锅碗瓢盆,要看到美味的日子里,那些和美味生活有关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儿媳的默默付出,人家从来不说的,不会像锅碗瓢盆摆在明面上。
所以,我现在隔一段时间,也会像王大姐那样,买点儿媳喜欢吃的海菜饼子、咸鱼、新鲜玉米之类,顺丰快递寄给她。因为我知道儿媳平时最馋这一口。
我相信,当她品尝到我的“心意”的时候,也一定会念起我这个远方的婆婆——我过生日的时候,她自己在深圳支撑门面(实体店),听说我在头条写文章,还特地买了部新手机,让我儿子专程飞回来看望我,这让我真的很感动。
小结:我认为,婆婆和儿媳,这种爱屋及乌、即若即离的相处方式是非常不错的。彼此心里都有,彼此没有负担,自己的儿子轻松自在,幸福全家。
所以,当婆婆的要尽量看到儿媳的长处,眼睛不要总盯着那些鸡毛蒜皮掰扯。现在的年轻人,把自己的一些精力放在网络上也未必是坏事,人总需要精神追求,网络是打开眼界、认知世界的大门。我们老年人也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所以我对年轻人的态度是:不干涉、多牵挂、人离心不离、多向孩子们来学习(他们新知识丰富)。
生活中,和儿媳“保持一点距离”,会让儿媳感觉自己生活有不少空间,这是相互理解、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空间。彼此努力一点点,这个空间就会四季如春、风景如画。
我认为这个距离应该是——我喊你的时候,你能听见并愿意回家;你喊我妈,我依然能笑成那朵快要枯萎的花。
美丽的心灵庄园风景,婆媳共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