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陵名伶(镇江磨笄山藏着一个女人的动人往事)
金陵十三陵名伶(镇江磨笄山藏着一个女人的动人往事)戴颙有一女,名磨笄,颙妻早逝,磨笄孝顺。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磨笄将戴颙身前的住所题名为“听鹂山房”,将招隐山故居改为招隐寺,自己迁居磨盘山上,择地结草庐而居。 直到五十四岁去世,戴颙将创作的曲子整理成乐谱的志愿并未完成,引以为憾。 宋武帝刘裕屡诏他入朝做官,他矢志不移,一生不愿做官,一直隐居山林,后人为纪念他,改兽窟山为招隐山。招隐山牌坊 戴颙爱骊鸟,常携斗酒、双柑和桐琴于门外林下静听骊鸟鸣叫,创作了15部桐琴曲谱,谱就了《游弦》、《广陵》、《止息》三部千古绝唱,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辉煌篇章。
镇江磨笄山,因状似磨盘,乡人又称其为“磨盘山”。磨笄山风景秀丽,具备“不离闹市,已入山林”的条件。每天很多人入山晨练,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山上隐藏着一个女人为传承父志,添彩中国音乐史,终身不嫁,开启一段文化传承佳话的故事。
磨笄山
故事要从南朝音乐家、雕塑家戴颙说起。
戴颙原居浙江桐庐,因酷爱兽窟山林木幽深、泉水叮咚、骊鸟婉转的风景,迁居此处潜心创作音乐。
宋武帝刘裕屡诏他入朝做官,他矢志不移,一生不愿做官,一直隐居山林,后人为纪念他,改兽窟山为招隐山。
招隐山牌坊
戴颙爱骊鸟,常携斗酒、双柑和桐琴于门外林下静听骊鸟鸣叫,创作了15部桐琴曲谱,谱就了《游弦》、《广陵》、《止息》三部千古绝唱,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辉煌篇章。
直到五十四岁去世,戴颙将创作的曲子整理成乐谱的志愿并未完成,引以为憾。
戴颙有一女,名磨笄,颙妻早逝,磨笄孝顺。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磨笄将戴颙身前的住所题名为“听鹂山房”,将招隐山故居改为招隐寺,自己迁居磨盘山上,择地结草庐而居。
听鹂山房
为了坚定自己的心志,她日日磨笄,矢志不嫁,整理乐谱,终于使父亲的事业得以传承。
试想,在生活相对单调的古代,一个女子,独身住在山上,面临无数个寂寞的漫漫长夜、风霜雨雪的变幻考验,要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是需要多大的心力啊!
对于此,唐骆宾王曾留诗曰:
共寻招隐寺,
初识戴顒家。
还依旧泉壑,
应改昔云霞。
今天,在磨笄山东山腰仍有一块亩余平地和崖下一方十多平方米的水池,传说就是磨笄居住生活的地方。
1996年,镇江市政府拨款在山顶和山腰处各建一座石亭,名磨笄亭,磨笄山从而得以正名。
磨笄亭
顾仁华先生撰写的《最美是镇江》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天,磨笄山都有很多晨练的人,老王是风雨无阻,每天必到的人。他每天会用左右手掌拍击磨笄亭边一棵松树干200次,这一行为已经坚持了20年。
随着松树的生长,如今树干上留下了两道深深的凹陷,中间的隆起似人的鼻梁,两边凹陷像人的脸颊,下挂的脂痕如人的泪水,老王从此停止了用手去打击。
是老王的打击使松树疼痛而流泪,还是磨笄亭的修建勾起了磨笄守志的千年往事,引发松树怜惜的眼泪,我们不得而知。但磨笄坚守初心,百善孝为先,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意志力确实值得现代人学习。
漫步磨笄山,思绪回到千年之前,那时人与自然山水相依,心灵宁静,时光慢得可以处处留痕,可以为了一个承诺坚守一生,可以为了一个心愿舍宅为寺,可以为了追忆父亲放弃自身幸福。
戴颙生前坚持做一名隐者,可父女两代人的坚守使得他们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他们的名字也如他们的事业一样,穿越千年,至今为人铭记,甚至用地名的方式追思。
这真是“唯有隐者留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