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点莫衍琳:小女人与女汉子
爱一点莫衍琳:小女人与女汉子李容在这个贫寒而又充满爱心的家庭中长大,父母辛勤劳作,李容自由成长。小学毕业后,中学就离家住校读书,小小年纪主意都是自己拿,父母只是暗中护佑。李容笑称自己是个“放养的孩子”,而这“放养的孩子”性情开朗、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也是棒棒的。1990年底,李容出生在南川金佛山下一户普通农家。父亲老李,年轻时是一块读书的料,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因家里缺少劳力,初中毕业后,就恋恋不舍地告别学校回家务农。女儿出世了,倍感人生憋屈的老李暗捏拳头,发誓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女儿上学念书,决不能再让她辍学回家。15岁的李容,正值无忧无虑的花季。可那段时间,她在夜里常做着同一个梦:突发疾病痛不欲生的妈妈,被疾驰而来的120救护车的医生救活了!她高兴地笑醒了。睁眼一看,妈妈的床空了,妈妈不在了,妈妈去另一个世界了…… 李容悲恸不已,号啕大哭。那天,妈妈突然腹痛倒地,李容不知所措地搂抱着妈妈,上下左右地按
小女人与女汉子
莫衍琳
每个女生心里面,可能都住着两种人,一种是小女人,另外一种是女汉子。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温温柔柔的,但是当真正遇到紧急情况、遇到风险的时候,内心里的那个女汉子就爆发出来了。——李容
少女梦
15岁的李容,正值无忧无虑的花季。可那段时间,她在夜里常做着同一个梦:突发疾病痛不欲生的妈妈,被疾驰而来的120救护车的医生救活了!她高兴地笑醒了。睁眼一看,妈妈的床空了,妈妈不在了,妈妈去另一个世界了…… 李容悲恸不已,号啕大哭。
那天,妈妈突然腹痛倒地,李容不知所措地搂抱着妈妈,上下左右地按摩着妈妈的腹部,却丝毫无法减轻妈妈的痛苦。就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妈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句话也没留给女儿和丈夫。妈妈临死前痛苦扭动身体的惨状,深深地刻在李容心底,挥之不去。
每当此时,她就会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她时常自责,为什么自己不能救妈妈,为什么120救护车不能快快到来?为什么……
1990年底,李容出生在南川金佛山下一户普通农家。父亲老李,年轻时是一块读书的料,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因家里缺少劳力,初中毕业后,就恋恋不舍地告别学校回家务农。女儿出世了,倍感人生憋屈的老李暗捏拳头,发誓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女儿上学念书,决不能再让她辍学回家。
李容在这个贫寒而又充满爱心的家庭中长大,父母辛勤劳作,李容自由成长。小学毕业后,中学就离家住校读书,小小年纪主意都是自己拿,父母只是暗中护佑。李容笑称自己是个“放养的孩子”,而这“放养的孩子”性情开朗、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也是棒棒的。
每当李容从学校回到家中,父母总是做了好吃的,晚上围坐女儿左右,女儿说学校的事,父母讲家里的事,欢快的笑声在小屋中荡漾。那种幸福和温暖,是李容埋在心中最深的乡愁。
今天,妻子突发急病离世,女儿悲痛不能自拔,温馨小屋瞬间坍塌。老李明白,女儿失去了母爱,父爱不能缺席,一家之主必须振作起来,为女儿撑起破碎的家,让女儿重拾家的亲情、家的温暖。
为了保证女儿的学费,为了一家人生活得更好,老李告别了女儿和年迈的父母,只身一人去了异乡打工,只因为那里收入高待遇好。为了女儿稚嫩心灵不再受伤害,老李拒交女友,单身鳏居,衣服破了自己补,肚子饿了自己煮。每年春节,老李总是背着拎着大包小包物品回家,小屋外炊烟升腾,一家人有说有笑,家,还是那样温馨。
医学生
失母之痛,长时间像针一样扎在李容心里,很痛。而爸爸牺牲自身幸福,用最大努力抚慰女儿,女儿心里更痛。她常常思忖,一个家庭,没妈妈则缺少阴柔,没爸爸则缺少阳刚,刚柔并济,合家健康,才是一个完美的幸福家庭啊。
李容把心中隐痛化为学习动力,当医生的梦,已深埋心底。高考后,她填报的志愿是临床医学专业,她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天下人保佑健康!重庆医科大学收录了这位山里来的女孩。
开学季,李容心情激动,举起拳头,和同学们一道,诵读医学生誓词: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 一句一顿,斩钉截铁,仿佛要把誓词里的每一个字,咬碎了吞进肚里。
她眼前闪过妈妈临死前痛苦的模样,闪过自己穿上白大褂挂着听诊器给病人看病的场景,闪过被她医治好的病人家庭团聚的幸福画面。她对自己说,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我一定要实现人生愿望,当好一名医生!
临床医学的课程设置几十门,无论是专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李容都一一研读,细细消化。她不会挑肥选瘦,弃重就轻,更不会只为分数,不求甚解。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动手操作,她都要求自己,两手都要抓,必须全方位地掌握好必备的医学知识技能。
读书期间,重医的大小教室、图书馆,校园里的通幽曲径,草地旁的休闲座椅,都有着这位孜孜不倦的女学生的身影。她在这里看书,在这里大声诵读英语,在这里背诵那些枯燥乏味的医学术语。她卯足了一股劲儿,要战胜困难,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中搏浪遨游。
急救医学专业课程开课了。李容翻开书本一看,惊讶道,这么多的急救方法,妈妈病危时我却一无所知!她如饥似渴地边看书边动手操作,连最简单的指压法、压迫包扎法、加热屈肢法,头帽包扎法等等,她都依次学习,一个也不落下。同学笑她,你以后想当外科医生啊?
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时,李容把成人、婴儿的教学模拟人一个个抱来学习操作方法。有人见她个儿小,挺费力地抱着一个比她还高大的教学模拟人,环抱、挤压,环抱、挤压……就同情地劝她,了解基本方法得了,何必那么认真,这辈子说不定一次也用不上。
李容却不这样想,她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些急救技能,关键时刻救人性命,是医护人员的必备本领,基本方法一定要练得炉火纯青,不得存侥幸心理。
“心肺复苏法”,包括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胸外按压30下,加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动作,交替进行,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胸外按压,是双手十指交叉合力,在患者胸廓上以每分钟110~120次的节奏,下压5至6公分。这个按压的力度、深度、频率,都必须精准,反之则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口对口吹气的人工呼吸,救护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不适。
操作室里,李容和同学们在教学模拟人身上反复练习。回到宿舍没有训练工具也不放弃,她和一位要好的同学商量,相互在对方身体上找按压位置、练习按压手法,背诵操作要点。这样,她俩互为训练对象,相互纠正动作,相互交流按压体会,以期达到了最佳操作效果。练习人工呼吸,李容就对着空气吹气,练习吹气的量和速度、频次,最大程度的模拟真实场景。
学校里的勤学苦练,效果在之后得到验证。工作后,李容参加了妇幼保健院组织急救技能技法比赛,她获得理论考核第一名。而这次李容抢救中毒工人使用的“心肺复苏法”,在保健院领导观看了抢救全过程的视频后,连声称赞李容施救时动作熟练手法标准,没有给保健院丢分。
白大褂
2018年,李容来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任医生。儿保科,同行称为“哑科”,因为诊疗对象多是3岁以下幼童,他们不会自述病情,怕进医院怕穿白大褂医生。李容热爱这份工作,爱小朋友,她给自己的微信签名是:“浅浅笑,轻轻爱“。她将这6个字,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面对宝宝,先做天使。
每天,李容带着甜甜的微笑,接诊一个又一个奶声稚气的小朋友及其家人。她的抽屉里常备有小饼干小糖果,柜架上备有儿童玩具,治疗床旁边还挂有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布艺娃娃,除了这些幼儿园式的物质装备,她说话也采用母亲哄孩子式的柔声细语。
每天,李容用温柔的双手给孩子体检,有时会触摸到孩子小屁屁下尿不湿里的大便,有时会被突然喷出的“童子尿“淋湿双手,妈妈们会内疚道歉,她却总是微笑以报,洗洗手又继续工作。
每天,李容用她那聪慧的双眼,观察检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察微知著,未雨绸缪,她甘愿为每一位小朋友当好健康卫士。她深知,宝宝的健康,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有位妈妈,抱着6个多月的男孩前来儿保。李容观察到这孩子头总是歪向一侧,进一步细诊后,她怀疑孩子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即歪脖子病。患这种病的孩子,1岁前可通过按摩等保守方法矫正,1岁后就得用手术治疗。而错过了矫正的关键期,2岁以后孩子有可能出现颜面部畸形。
她开了B超单让孩子做进一步检查,孩子妈妈不相信,说娃儿好好的,怎会是歪脖子?在李容的耐心讲解下,家长相信了医生。病情确诊后,孩子接受了保守治疗。由于早发现、早干预,这孩子免遭了手术之苦,成长为正常儿童。
还有位2岁女孩,来到李容诊室,抓起桌上的笔在手里玩着,对其它事物置之不理。李容叫她名字,她不回答,全程与他人没有眼神交流。经过李容多方检查,判定孩子有自闭症倾向,便婉转地对女孩父母道出真情,可那对父母听了非但不能接受,还骂骂咧咧地抱着孩子离去。
李容痛心极了,她是为自己不能够说服家长并为女孩的疾病而痛心。她不计较女孩父母对自己的无端责骂,却担心家长讳疾忌医贻误了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期,多次打电话家庭随访,家长都不理不睬。一年后,李容再次拨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女孩妈妈伤心的哭诉声……
原来这对夫妻抱着女儿回家后,并未把李医生的话放在心上。后来,他们也看出了女儿与同龄孩子的差异,想到李医生的提醒,就带着女儿去了各大医院,得到的是和李医生同样的诊断,现在正在给孩子做干预治疗。
女孩妈妈哭着说,为女儿的病,花费了我们好多钱财和精力,还看不到成效,孩子爸爸已对女儿缺乏耐心,夫妻关系也危在旦夕,而这一切都得由她一个人扛着,她不愿让外人知道她家里发生的一切。她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李医生……
李容不愿看到这个家庭面临破裂残缺,她从精神上给两位家长加油鼓劲,说,孩子才3 岁,早期干预治疗是有效果的,千万不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李容为这位女孩积极协调医院免费的自闭症基因筛查名额,让这个家庭省下了一笔费用,又把一套康复训练的游戏方法教给女孩父亲,让他坚持每天在家里和女儿玩游戏做康复治疗,既增进了父女之间的感情,还重现了家庭昔日的和睦。
坚持训练治疗后,这名女孩已能用简短语言与人对话,能自理简单生活,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女孩妈妈感恩不尽,给李医生发来666元微信红包表达谢意,李容回复了3个笑脸3个拥抱,再加一个心形点赞,婉拒了红包。
父女情
女儿是大学生了,而且在重庆城里上学!女儿就要当上医生,女儿救母的心结终于要解开了!老李真为女儿感到高兴,在女儿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那会儿,老李又给自己立了规矩:城里女孩有的,我女儿也要有!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女儿受一丁点儿委屈!老李打工的劲儿更足了。为了攒够女儿的学费生活费,每天他不辞辛劳,乐呵呵地干着活儿。每个月总是把挣来的大部分钱都给了女儿,他怕女儿因经济拮据用钱小气而让同学瞧不起。
老李多年来没舍得给自己买一身衣服,没舍得吃火车上的一盒盒饭,没舍得喝一瓶矿泉水,没舍得花最后到家的那10里路的路费而步行回家。他却打电话给女儿反复叮嘱:吃好一点,不要省钱。
他主动了解大学学习需要哪些学具,他会催促女儿去买电脑,买学习用品,买时尚衣物。了解到同学在学车考驾照,平常节约的他马上就打来4千元。要知道,这4千元是他一个多月每天近14个小时的劳作换来的血汗报酬。
老李常年腰痛是自己熬着,工作时手指被机器压伤了也是自己忍着,心理承受的痛永远藏在他心底。在女儿和家人面前,他是一个开心的阳光男孩,给女儿给家人带来快乐。听到女儿讲学校里的趣事儿,他会高兴得像个孩子。
李容大学毕业的那年春节,她去火车站接爸爸回家,看见爸爸仍是穿着多年的那身熟悉的破旧衣服,背了一个大包,胸前挂着一个小包,手上还提有杂物,一缕夕阳斜照在他头上,他憔悴了许多,头上的白发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女儿心一紧,像被谁抓了一把,好疼!她用手捋顺爸爸满头乱发,要抢过爸爸手中的行李,可老李固执的拿着东西不松手,生怕女儿受累。
第二天,女儿特意去了朝天门商品批发市场,给父亲精心挑选了一套休闲装。当老李接过新衣时,激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春节,是老李必回家的日子,每年只能在家待半个月左右。年复一年,一晃就是近20年。直到女儿大学毕业,当上了医生,有了固定收入,老李这位“守护神”,才放心地离开了女儿,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归宿,这时,他已经韶华不再。
救人啊
2022年3月13日,周末。李容和丈夫路过渝北两江新区金竹苑附近,前方,一群惊慌失措的人在大喊大叫,隐约可以听到,救人……快救人啊!远远望去,地上好像躺着一个人。
凭借医生的职业敏感,李容意识到这里出了事故,并且发生了生命危险!她朝事故现场急速跑去,分开围观者,看到了仰躺在地上的中年人。啊,一位和她父亲年龄相仿的下水道疏浚工人,正躺在污水地上,昏厥不醒。李容急忙跪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李容一边按压一边环顾四周,一口窨井四周站了很多人,正在齐心协力地吊拉着井下的人,李容明白,这是沼气中毒。不一会儿,一位浑身沾满污水的中毒工人吊拉了上来,李容看着第一位抢救的工人脸色微红,有了自主呼吸,就转身去抢救第二位工人。
李容跪在地上,1下、2下、3下……30下,弱女子用出了浑身力道,被救者没反应,再做人工呼吸。李容用手掏去工人嘴巴里的异物,捏紧他的鼻子,没有丝毫迟疑,就口对口向工人肺部吹送空气,这是给他做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法的规范操作,应在被救者嘴上覆盖两层纱布或干净手帕,再进行口对口吹气。现在救人要紧,不容多想,李容已把脏呀臭呀细菌呀性别呀等等杂念,统统抛之于脑后。现场很多围观者感叹,这个我都做不到,何况人家还是一个年轻女娃儿!
心肺复苏第一个回合下来,没反应,继续;第二个回合还是没反应,再继续;第三个回合下来,还是没反应……李容急了,用手拍打着工人的脸,心里催促,你醒醒,醒醒呀!再不醒,就醒不过来了!
这位中毒工人仍然纹丝不动。又继续按压。这时,李容已经浑身发软了,她随着按压节奏,不停给自己打气:坚持住、坚持住、坚持住……她知道,这正是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啊,不能松劲,不能放弃!终于,这位被李容按压吹气拍打的工人有了生命反应,渐渐开始自主呼吸……
第三名工人被吊拉出井,李容傻眼了,这井下还有多少中毒的人啊?她还在抢救第二名工人,见李容忙不过来,周围群众模仿着李容的手法,给第三名工人进行心肺复苏。好在第三名工人年轻,身体状况好些,很快就脱离了生命危险。
李容刚想歇会儿,这时,从井下吊拉上来第四位中毒工人。此人紧闭双眼,面色惨白,重度昏迷,情况非常严重。李容彻底崩溃了,她心里在喊,救护车,救护车,救护车怎么还不来啊?她心里在流血,当年母亲濒临死亡的场景,在她脑海中潜意识地闪现。
她再聚精神,扑向第四位中毒工人,又开始了按压吹气拍打的重复动作。她娇小的身躯,力量不知从何而来,施救手法依然标准,周围群众纷纷为她加油鼓劲儿……
120救护车终于来了!当车上下来的医护人员接过李容手中的中毒工人后,她一下子就瘫软在地上。十几分钟持续不断的紧张抢救过程,耗掉了她全身的体力和精力,她全身是汗,满脸通红,浑身酸软,四肢不由自主颤抖,长时间的跪姿,导致膝关节和脚背都磨破了皮、渗出了血,但她仍然咬着牙,协助救护人员操作复苏囊,直到这位工人恢复血压。
李容的丈夫心疼地将妻子扶起,慢慢站稳。她看着依次抬上救护车的四位中毒工人被送往医院,好似在目送着自己生病的亲人。她最不放心是第四位被救工人,回到家后内心仍一直牵挂着他,因为他上救护车离开时,还没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人性美
第二天下午,李容与救治医院联系核实,四名工人都脱离了生命风险,转危为安。在听到好消息的那一刻,李容非常开心,深感欣慰,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她若无其事地,上班,下班,吃饭,休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医院,也未对任何人说起此事。
李容没有想到,自己救人时被多个路人拍下视频放到网上,被人们疯传,进而冲上热搜。“重庆最美90后女医生”的感人事迹,得到了诸多媒体的转发、评论,还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热情赞美。
后来,当电视台记者专访时问她,当时你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李容说,中毒的四名工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救助他们,就等于拯救了四个幸福家庭。在李容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
而在这场“生命接力”中,还有更多的面孔,也该被大家认识和记住:譬如现场救援的消防官兵、派出所民警、急救医生、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接替李容照顾第一个工人的穿红色T恤的大叔、给第三个工人做急救的穿白衬衣的年轻人,一直在现场帮忙的附近鸡蛋店的周大姐和副食店老板王艳……
正是这些知道名字或素不相识的重庆人,这些平常“在人群中看了许多眼“都记不住的普通市民,这些心地善良患难相助的底层人士,共同创造了这场春天的“生命奇迹”。
李容说,我只做了一点点好事,就得到一大堆鼓励,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了。我觉得多数重庆妹儿,既是温柔小女子,又是硬核女汉子。就像重庆的城市性格,既宽容,又坚强。重庆的人,特别暖心。生活在重庆,真好!现在,我只想让远方的父亲和天堂的母亲知道,女儿已经被评为“中国好人”和“中国好医生”了。
李容 1990年出生。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5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