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感人故事郭锦华:独家专访记录被困异国他乡的日子
寻亲感人故事郭锦华:独家专访记录被困异国他乡的日子2020年1月,郭红和周国平去美国探望女儿,因为疫情,回国的航班被取消了。当时也有包机,但机票要20万一张。“旧机票取消了,新的机票不知在何处,我一心想回家,充分体会到了有家难回的苦恼。”近日,红星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郭红,她首次谈到了家庭中夫妻的相处之道及育儿观念。 滞留异国他乡,记录下日常的点滴生活
北京城南,陶然亭公园附近,住着周国平一家。
作为知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每日在书房写作,在公园散步,有时会陪孩子学习,日复一日,过着规律而平淡的生活。夫人郭红的重心则是照顾家庭,及运营周国平的微信公众号等。郭红,其实也是中国社科院的哲学博士,她曾策划编辑过文坛伉俪钱锺书、杨绛的作品等。
周国平、郭红一家四口
他们女儿叫啾啾,在纽约大学学戏剧导演,儿子叫叩叩,读初中了。2020年因为疫情,他们一家四口被困在异国他乡7个月,“离根那么远,心是悬着的。”于是,郭红写下《长岛小记》,这也成为她的第一本著作。郭红的记录,除了让大家看到他们滞留在美国长岛的经历,也让昔日低调的文坛夫妻的家庭生活,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眼前。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郭红,她首次谈到了家庭中夫妻的相处之道及育儿观念。
滞留异国他乡,
记录下日常的点滴生活
“旧机票取消了,新的机票不知在何处,我一心想回家,充分体会到了有家难回的苦恼。”
2020年1月,郭红和周国平去美国探望女儿,因为疫情,回国的航班被取消了。当时也有包机,但机票要20万一张。
郭红和周国平只好在那里呆了7个月,直到2020年的8月,才非常费劲地买到了从荷兰转机的机票,终于回国。回忆那段经历,郭红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想念”,她想念北京陶然亭公园里盛开的鲜花,想念家乡。
受到周国平的影响,郭红的心情才从刚开始的焦灼茫然,到慢慢接受现实,面对“禁足”生活的挑战。她说:“先生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人,他执着地过着规律的生活,每天平静地写作、阅读,就好像他早已接受了这里的生活,即便永远这样生活下去也不怕。他的意志力强大到让异国他乡的日常生活服从他。这很让我这个三心二意的人安心。”
滞留异国他乡的日子(郭红摄)
郭红开始写下每天的心情、日常生活,感受到的一草一木。运动也成了他们一家每天非常重要的内容,几乎每一个下午,郭红会去慢跑,或者进行力量训练,儿子叩叩则陪伴和监督。如果她慢跑四公里,叩叩就会跑六公里。周国平因为脚伤未愈,只能散步,并且羡慕地看着他们母子作伴,叹口气说,只能走路的人真的太孤单了。
客居他乡的日子,郭红记录生活所见,事无巨细,比如第一次在美国蒸包子的时刻,和先生一起做丰富晚餐得到儿子的点评,观察屋檐下鸟巢里怀孕的鸟妈妈,院落里盛开的海棠,每一个平平无奇的瞬间,在郭红看来,都是生命的珍宝。
周国平一口气读完:
“真是喜欢她这些描写自然的文字”
滞留的日子里,看到归心似箭的郭红,天天端坐在电脑前,沉浸在写作之中,周国平说:“我知道她不久前开始写文章,但不知道她写了些什么。以前看过她写的东西,比较小女生情调,这没有什么,自己玩得高兴就好。这次有点异样,从未见过她这么持久而陶醉地投入,仿佛沐浴在一种幸福的光芒之中。”
某晚,周国平怀着好奇一口气读完她写的那些篇章,“我震惊了。”他说:“我看到了什么?一个陌生的女子,她不是我的妻子,或者说,她不过碰巧是我的妻子罢了。她在世界上走,一边看风景、看人间,一边内心独白,对看见的景和物表示喜欢或原谅,对想起来的人和事表示喜欢或原谅。”
周国平表达了对郭红文字的喜爱:“我真是喜欢她这些描写自然的文字,它们不只是在写自然,也是在写她自己,写她的性情和世界观。”
滞留异国他乡的日子(郭红摄)
周国平还说:“有人也许会想,她是在我的影响下写作的,这可是天大的误会。我清楚地知道,在国内当代作家里,她青睐的绝对不是我。事实上,她的作品和我的很不同,是更感性的,因此也是更文学的。她的写作刚刚起步,但已经是走在她自己的路上了。这正是我最欣赏的,如果说她是在仿效我,我会觉得滑稽。那么,我一点功劳没有吗?倒也不是,不过我的功劳只是鼓励和支持她罢了。我的鼓励和支持,除了爱文学的公心之外,还有一点私心呢。我希望我身边的亲人,不论妻子还是儿女,都有自己独立的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充满自信,丝毫不会感到受了我的所谓名声的压抑,这样我自己才轻松愉快,觉得没有做错了事。”
郭红的笔下,
一家四口愉快与感动的瞬间
在书中有很多一家四口互相调侃的对话,轻松有趣。比如叩叩进入青春期,喜欢调侃爸爸周国平:
“爸爸,你还是个作家呢,可是你一点儿都不文绉绉。”“我怎么不文绉绉了?”
“你从来都不说一个成语,上一次说成语都好几个星期以前了吧。”“你心目中的作家是什么样的呢?”
“我哪儿知道?我又不认识几个作家。”“那你觉得谁是文绉绉的呢?”
“你看书里写的那些人,说两句话就引一句诗什么的。”“哈哈哈,那我确实不是文绉绉的。”
郭红说,自从发现叩叩火力增强以后,先生果断选择装傻,以前那么敏感而自尊的人,被儿子的成长逼成了一个达观的、面对任何打击都始终保持微笑的哲学家。郭红也看热闹不嫌事大,故意说:“养儿防老啊。”周国平终于忍不住了,说:“什么防老,简直是要杀老。”
周国平和儿子叩叩
书中还能读到无数个温暖的瞬间。郭红生日的时候,女儿啾啾卡着点送祝福。郭红说,女儿永远是生活里最柔软最温情的一块。“在这个世界上,你知道有一个人,无论怎样都会惦念你、疼惜你、尽力理解你,为你的每一点变好而自豪,在需要的时候与你站在一起与整个世界作战,是不是让人心里一直暖洋洋呢?对我来说,这个人就是女儿。”
郭红说,“我常常想,作为母亲幸福感来自哪里?来自孩子的依赖与成长?来自看到一个生命日渐强大、丰满和绽放?在抚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从来没有一点儿功利心。我既不盼着他们将来挣大钱给我用,也不指望他们名扬四海,让我有出去炫耀的资本。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孩子们长大后,他们的失败不是父母的错误,他们的辉煌也不是父母的功劳。而我,到底还是忍不住要在他们获得成绩时发一个朋友圈,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虚荣心。记得啾啾成年礼的时候,我给她写了一封信,结尾说:祝我的女儿有热爱的事业可以追求,有值得的人去爱。我的想法至今也没有变。”
女儿啾啾
有一天,郭红重读杨绛的《我们仨》,边读边哭,把啾啾吓了一跳。“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当读到这一段时,郭红心中有了强烈的共鸣。她说,任何一个家庭,在这一世的遇合,都是无比珍贵的缘分。如果你不在乎,它就会散掉;但无论你多么不舍,最后还是一样会散掉。这遇合像梦一样,短暂,不知真假。只有珍惜它,它才会向你显露那稍纵即逝的善、美与深长的意味,才能让你体会到“人间值得”。归根结底,过好平凡的每一天吧。
【对话郭红】
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工作者,
也是一个好父亲
红星新闻:你们滞留在异国他乡7个月,对这段经历有怎样的感悟?
郭红:任何一段经历,尤其是痛苦的经历,当你在其中的时候五味杂陈,但回望之际,都是别有趣味。情绪越强烈,经历越复杂,回味越有滋味,比如我现在的心情和书中的心情又是不同了。当时离开熟悉的生活,在异国想念祖国,想念小区的看门大爷,长满杂草的绿化带,让我知道原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全构成了家的氛围。
当然,滞留的日子也是生命体验中重要的成分。那段时间,因为纽约的疫情很严重,我们也很紧张,在那边没有医疗保险,很担心自己生病没有保障,并且和周围的人不认识,全员陌生的环境。国内的朋友非常担忧我们,要给我们寄口罩。
滞留异国他乡的日子
红星新闻:你眼中的另一半是个怎样的人?
郭红:周老师是一个意志力极强的人,当面对特殊状况,我们会焦虑,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到工作状态,本来以为到这那待一下就走,突然走不了,那小孩是不是就近申请去上学?自己是不是重新开始写作?他最快恢复了生活规律,保持惯常习惯,每天几小时的写作,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有助于情绪的平稳。他的状态对家人也有很好的安抚作用。
他是一个自律的人,现在北京这么冷,刚刚吃完晚饭,他已经出门散步了,一天走两圈,八公里。我们家住在陶然亭公园,散步可以让他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他有很多想法是在这过程中得到的,他从不浪费时间,周末我会在家陪孩子,但他是节假日无休,去工作室写作。他说过,那些伟大的人物,一定是伟大的工作者。另外,他是很好的父亲,对孩子非常疼爱。
红星新闻:你如何评价周老师的作品?
郭红:我认为,周老师作品在中国文坛是独树一帜的。我常常开玩笑,你不属于学术圈,不属于作家圈,连个朋友圈都没有,有好朋友,但是没有圈子,你是个真正的个体户。
翻译家叶廷芳老师曾经说过,国平继承了西方写作传统,把人生和哲学的思考融合在一起。我很赞同,我觉得他的文字很好,不用生僻字,非常讲究用词的准确,一些播音员朋友也经常跟我说,特别爱念周老师的稿子,念下来特别流畅,断句、节奏很舒服。另外,有思想深度,这就不用我说了。
红星新闻:你们夫妻相处是怎样的?遇到矛盾怎么处理?
郭红:我很欣赏他,他觉得耽误了我,因为女性为家庭和孩子付出很多,所以他这次写的序也说了,他特别高兴。但我们性格很不同,我比较杂乱无章,不讲次序,他非常讲次序。毕竟是过日子,总是有摩擦。两人吵架,都是小事放大,当时处于情绪化的状态,所以,说得越多,双方伤害会越大,事后会后悔,所以,气头上的时候,周老师会拂袖而去,过半小时,气消了,就觉得不是多大的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如果另一半全是缺点,不妨想一下当初喜欢的优点,其实根本没有改变,只要情感基础在,爱上他的基本元素还在,其他的都是枝。
郭红《长岛小记》书封
红星新闻:《长岛小记》记录了人与自然,返璞归真,记录了生活本身,未来有想过找一处世外桃源生活吗?
郭红:我倒没有这种想法,周老师说:“我要和我的语言在一起。”一个写作者,脱离了母语环境,就像一棵树斩了根,断了水,树能长多高啊?不死就不错了。如果无法从自己的母语汲取养分,作者也就悄无声息了。
如果孩子是言听计从的乖宝宝,
将来怎么可能独立?
红星新闻:你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一致吗?
郭红:经常有人问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宠”,无论女儿还是儿子,都是宠大的,他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好孩子是宠出来的》,这一点也受到过一些朋友和读者的质疑。他们说,那是因为你的孩子听话,宠不坏,他们的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其实,我觉得真不是这样,因为他也算老来得子得女,他是不可克制对新生命的宠爱。同时,他也是理性的人,他认为,爱孩子是最好的方式,宠爱,不是溺爱,是尊重他,聆听他的声音,关注他真正的需要,而不是我认为你冷就需要穿衣服,我们是会问孩子,去想当下这个状态,怎么样是更好的处理方式。
在我们家,孩子是可以随便说“不”的,可以反驳大人,大人经常处于劣势,经常输,每次被孩子挖苦得没辙,自己找台阶下。青春期男孩14岁,说话很不注意分寸,但我们笑得不得了,我们大人没有玻璃心,我们都是朋友,平等交流,我唯一管的就是不该玩手机,还有提醒他该睡觉了。
周国平和儿子叩叩
红星新闻:遇到青春期叛逆怎么处理?
郭红:叩叩从小都是叛逆的,男孩的叛逆与生俱来,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和他商量,不下命令。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因为他知道你爱他,你会听他的意见,如果他知道你只是为了管他,孩子会逆反,父母就受不了,孩子也少了和父母和世界沟通的通道,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虽然孩子这么大了,我也会经常说,妈妈爱宝贝,他都能接受。其实,上小学之前,家长会很疼爱孩子的,他是宝宝,会无限溺爱,但上小学后功课来了,学习压力大了,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掺杂了社会因素,社会对孩子的压力,以及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之间要达到平衡,其实,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爸爸妈妈变了。
叩叩小学刚升到初中的时候,七八门功课,要翻一遍都会很晚,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处不好,这个阶段会出很多问题。家长一定要想,人的一生很长,孩子以后要独自面对人生的辛苦,大人对他的好也就这几年了,多疼爱他一些吧。
我写过一篇文章,因为之前滞留国外缺了半年课,我儿子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八门考试有五门不及格,这个分数很糟糕,那天,我们从学校走回来的,路上很冷,我跟他说,这不是你造成,妈妈不怪你,我们一起努力,他也下定决心说好,从那时候,我们一家人达成默契,一起学习,所有课本两份,周老师学好几门功课,他学数学、物理,地理和英语归我管,陪着孩子学可以了解他的进度,虽然他没有变成一个学霸,但是已经很不错了,进步非常明显,他的老师都说创造了奇迹,尤其是英文,经过一个假期,从半文盲成为中等学生。所以和孩子保持沟通,让他知道被爱,他只要确认了这一点,沟通基础就在。
所以,青春期的逆反是伪命题,因为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了说一不二,当孩子长大后有了自我意识,父母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其实是父母没有成长。如果孩子是言听计从的乖宝宝,将来怎么可能独立?孩子上了大学,他就不在你身边了,这样陪着他的过程对我们很享受,和他有很多交流,感情就是这样加深的。
红星新闻:谈谈你们眼中幸福的根源是什么?
郭红:幸福这个话题很大,很难以一个词总结,也许不用为生计发愁,有书读,有朋友,就很幸福了,能写作就完美了。幸福要有基本生活保障,在这个状态下,能够安适,心灵放松,就是幸福,但每个人的幸福是不一样的,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一起过率性的生活吧!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