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入库了会不会撤稿:知网的初心哪去了
知网入库了会不会撤稿:知网的初心哪去了2012年至2021年,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国内高校,曾先后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原因都一样,因为不堪重负水涨船高的米。有人说,北京大学等高校大概是65-80万元一年,中南大学150万元。而收费最贵的中科院,其是最大的科研机构,被爆续订费要千万元。王明亮的想法,得到了清华学校领导的支持,很快牵头付诸行动。王明亮创办知网初衷是好的,可惜屠龙少年终究成了恶龙。后来,随着知网一家独大连年涨价。对不同的大学,知网的收费也是不一样的。
王明亮的初心哪去了?知网的董事长叫王明亮,他曾经分享自己创办知网的初心。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王明亮原本是清华大学的一名老师,当年为了查阅资料多次往返于图书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于是,他就萌生了创办一个数据服务平台。把纸质的文献资料都放在网上,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资料,不用来回奔波。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出版,尤其是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的效率确实给我们带来更便利的服务。
王明亮的想法,得到了清华学校领导的支持,很快牵头付诸行动。
王明亮创办知网初衷是好的,可惜屠龙少年终究成了恶龙。
后来,随着知网一家独大连年涨价。对不同的大学,知网的收费也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北京大学等高校大概是65-80万元一年,中南大学150万元。而收费最贵的中科院,其是最大的科研机构,被爆续订费要千万元。
2012年至2021年,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国内高校,曾先后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原因都一样,因为不堪重负水涨船高的米。
网友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知网不应该收费,它需要维护平台,可以适当的收费。
关键问题是:到底是谁规定的,论文必须要上传到知网?
知识一旦被注入了资本,就偏离轨道变味了。王明亮的初衷值得肯定,可惜现在变味了。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赵教授发现自己有100多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入其中。
让人气愤不已的是,当他下载自己的论文时却被告知要收费。
赵教授一气之下,就把知网告上了法庭。随后,赵教授的妻子周秀鸾女士,也选择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一审后,知网表示因赔偿金额过高,以及其他问题提出了上诉。法院二审时驳回了它的上诉,并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经过审理,知网赔偿赵教授70万元。知网对赵教授的妻子周秀鸾女士,单篇文章赔偿2100元到2400元不等。
判决后,知网不再高高在上。他们为了表达歉意,两次派人上门去给赵教授赔礼道歉。
知网凭借论文搬运,它的生意赚得是盆满钵满,每年的年毛利率都稳定在50%以上。
知网表示,如果按赵德馨教授的200 元/千字赔偿标准,那知网全部在库作品,需要赔 1200 亿元。
知网表示,自己真的赔不起!
知网的律师还曾经表示,作者赔偿的要求太高,知网侵权的这些作品不是恶意的。
他说,很多是基于初期的历史原因,延续至今的。以前没有相关明确规定,况且很多作者之前知道,但是也没有提出让平台删除,这应当被认定为是默许。
面对知网的“哭穷”,还有倒打一耙的逻辑,网友们根本不买账。
他们说:“你张开嘴吃进去的时候,怎么不嫌多呢?现在必须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在此之前,成千上万的论文作者都蒙在鼓里,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论文,却被放在知网上被其牟利,在被用户付费下载。
有的作者即使知情,碍于强大的平台资本,也是有心无力。
查询知网的注册信息,可以看到显示外国法人独资。王明亮百度的个人信息不多,暂时不得而知他是否加入了外国籍?
不知道吃相难看的知网,在这次触犯众怒人人喊打以后,它最终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
平台的作者,可以找知网索赔吗?
最终如何破除知网的垄断,坐等官方最终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