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咽不下玉粒金药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这部《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一百七十回进行讲述,有顽石偈、绝句、太虚幻境对联、癞头僧嘲甄士隐诗、中秋夜对月有怀口吟一律、对月宙怀、好了歌等。本书所用插图选自《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新镌绣像红楼梦》《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绣像红楼梦》《增评补图石头记》《增评加注全图红楼梦》《全图增评金玉缘》。这部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一百七十回进行讲述,有顽石偈、绝句、太虚幻境对联、癞头僧嘲甄士隐诗、中秋夜对月有怀口吟一律、对月宙怀、好了歌等。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

目录:"女儿"酒令五首题帕三绝句招宝玉结诗社帖送白海棠帖咏白海棠-探春咏白海棠-宝钗咏白海棠·宝玉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史湘云(两首)藕香榭联语宝钗:忆菊宝玉:访菊宝玉:种菊湘云:对菊湘云:供菊黛玉:咏菊宝钗:画菊黛玉:问菊探春:簪菊黛玉:菊梦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

"女儿"酒令五首"女儿"酒令之贾宝玉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药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雨打梨花深闭门"。

"女儿"酒令之冯紫英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

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

才知道我疼你不疼!鸡声茅店月。

"女儿"酒令之云儿

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

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

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

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

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

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

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桃之夭夭。

"女儿"酒令之薛蟠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

女儿乐,一根(左毛右几)(左毛右巴)往里戳。

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女儿"酒令之蒋玉菡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

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

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花气袭人知昼暖。

书中这一段情节,写宝玉"富贵闲人"放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通过他的结交,作者揭示了当时与上层阶级生活联系着的都市中****逸乐的社会习俗风气。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养。可见作者所熟悉的生活面是很广的,描摹的本领也很大。而且,作者虽然作了维肖的模拟,却又驿此类淫腔滥调时挟嘲弄。所谓这些曲令不管说什么,只要"押韵就好"。它内容之龌龊无聊,实在无异于"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宝玉所作要文雅一些,但我们想说的,倒不在这些方面。

在酒令中,"喜"、"乐"只是"女儿"眼前生活情景的反映,是陪衬;而"悲"、"愁"则同后来的情节发展有关,有的是藏有深意的。如宝玉所说的酒令,首句"青春已大守空闺"即成了后来他出家,宝钗守寡的预言。次句"悔教夫婿觅封候",看似随便借用了大家最熟悉的唐诗,其实,是非常确切地暗示了宝玉弃宝钗为僧的原因以"仕途经济那一套来"讽谏"宝玉的人,终至使宝玉憎恶而与之决裂。他所唱的时曲只从女儿悲愁来说,可见也以暗示将来结局为主。他"席上生风"的诗句"雨打梨花深闭门"的作者,也就是他梦入"太虚幻境"时写秦氏卧室中香艳对联的那个宋学士秦太虚。但这首词却是一首情人不归的感伤词。词牌是《忆王孙》,起句也是"萋萋芳草忆王孙"。王孙不归,春草空绿,门掩黄昏,雨打梨花,境界寂寞凄凉。又"梨"在乐府民歌中,常作"离"的谐音。用以说"女儿"宝钗,其寓意还不很明白吗?蒋玉菡的酒令、曲子,与宝玉的相反,着重说的是"女儿""喜"、"乐",很明显,这是他后来娶袭人为妻的吉谶。他说的"悲""愁"两句,倒也与"女儿"袭人想做宝二姨娘,因贾府事败、宝玉潦倒而不得实现的境况相合。这种"诗谶"式的手法,在后面的《花名签酒令》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一回中,写宝玉与薛蟠、云儿等在一起鬼混,是为后文流言外传,"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立据,也是为贾府最终被敌对势力抓住"箕裘颓堕"的把柄,从而奏本弹劾,兴狱问罪,预先伏根。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3)

题帕三绝句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试,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如果把赠帕和题诗孤立地看作是男女私情相传递信物和情书,这是十分肤浅的。尽管也可以把说成是违反封建礼教的行为,但总不免使它落入才子佳人"私订终身"的窠臼。况且,孤立起来看,诗也就显得内容贫乏了,因为它除了写自己哭哭啼啼的伤感处,也没有讲什么别的。

诗在小说中的作用,首先在于联系宝玉挨打这件事,表明宝黛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他人。只有将它入在具体的情节中,对比宝钗、袭人的不同态度,才能看出宝、黛的相互同情、支持,在于他们思想基础上一致。

宝玉被打得半死。宝钗来送药,虽然也露出一副怜惜的样子,但心里想的却是"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不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还"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处处卫道,处处维护贾政,实际上是用所谓"堂皇正大"的话把宝玉教训了一顿。袭人则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宝玉"男女不分","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和"君子防未然"的道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取得了王夫人的宠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宝黛的相互体贴、了解和黛玉的一往情深,万分悲痛,带便也写了宝玉身边唯一足以托付心事的忠诚信使——晴雯,这都是大有深意的。只要细读书中的文字,自不难理解作者的用心。

其次,"还泪债"在作者艺术构思中是林黛玉悲剧一生的同义语。要了解"还泪债"的全部含义,当然最好读曹雪芹原来所写的黛玉之死的情节,但这我们已看不到了。不过,作者的写作有一个规律,多少可以帮助弥补这个缺陷,即他所描写的家族或人物的命运,预先都安下了伏线,露出端倪,有的甚至还先有作引的文字。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林黛玉,作者当然更是先有成竹在胸,作了全盘安排的。在有关黛玉的情节中,作者先从各个方面挖好渠道,最后都通向她的结局。三首绝句,始终着重写一个"泪"字,而这泪是为她的知己宝玉受苦而流的,它与黛玉第一次因宝玉摔玉自毁而流泪,具体原因尽管不同,性质上却有相似之处——都为脂评所说的知己"不自惜"。这样的流泪,脂评指出过是"还泪债"。但好久以来,人们形成一种看法,以为黛玉总是为自身的不幸而伤感,其实,宝玉的不幸才是她最大的伤痛。为了宝玉,她简直毫不顾惜自己。宝玉挨打,她整天地流泪,"任他点点与斑斑",这还算不了什么。第五十七回,紫娟诳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了,作者写宝玉急成痴呆病外,还着力写了黛玉的反应。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诗中提出这个问题,为"还泪债"定下了基调。我们之所以说续书写黛玉之死,违背作者原意,不但因为续书把"泪尽夭亡"写成黛玉在受到重大精神刺激下,反而没有眼泪了,更主要的还是续书所写改变了原作者定下的黛玉精神痛苦的性质,把她对形容词玉的爱和惜改变为怨和恨,因男子负心而怨恨痛苦。这没有什么新鲜,俗滥小说中可以找到成千上万,任何一个平庸的女子也都会如此。这样的结局怎么也不能算是绛珠仙子报答了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惠。同时,误会的至死不得释,实际上也否定了宝黛两人是有共同思想基础的真正知己。说续书者用"梁祝"的套子宝黛悲剧,其实还大大不如。梁祝的误会倒是在楼台相会之后很快就得到消除的,《红楼梦》的续作者对黛玉愿为知己受苦、而自己"万苦不怨"的精神境界却丝毫也没有理解。与这三首突出写"泪"的绝句有关的几回情节,很象是后来宝黛悲剧的一次小小的预演。从第三十二回到三十四回中有不少细节和对话,都可以看出作者在对未来的悲剧结局作暗示。此外,诗中用"湘江旧迹"之典,若孤立地从这几回情节看,很象是胡乱堆砌,因为除了与"泪"有关外,其他方面都不甚切合。娥皇、女英泣舜,是妻子哭丈夫。她们泪渍斑竹后是投水殉情而死的。前人用此事多写生死之别,如李白著名的《远别离》诗即用此故事写远别离之苦。这些,与宝哥哥被打屁股、林妹妹为之而哭泣,似乎拉不到一起去。但如果把这三首诗当作后来悲剧情节的前奏曲来看,那么,用这个典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4)

招宝玉结诗社帖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瘝痌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佳谈。娣虽不才,窍同叨栖处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胭。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探春的所谓自高自负,更多地表现为积极振兴封建大家族的祖基家业,不出封建宗法制的意识形态范围。贴子中的那种"脂粉"不让"须眉"的思想,部分地有作者反对"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的思想的流露,因为作者对这个人物是有所偏爱的。但即使如此,人物并不因此而失真。探春在文采风流上想与男子争胜,这与宝玉的女清男浊的叛逆思想还是有根本性差别的。

作者把探春和贾芸这两个贴子放在一起写,艺术上颇有安排,情节的剪裁和结构,有可借鉴的地方。探春的请贴是一篇骈散相杂、写得很漂亮的短简。文笔干净利落,措辞藻丽多彩。全文不过二百多余字,先叙自己贪赏夜景而得病的经过;接写宝玉殷情相慰,深情抚爱;然后逐渐说到结社,引古述今,据理申说,夹叙夹议,有景有情;最后提出邀约,表示期待。一路写来,从容不迫。与贾芸半文不白、似通非通贴子形成对照,艺术效果上相得益彰。 贾芸平时说话生动活泼,写信却另找陈词俗套来妆点,以为不如此,就不够斯文。什么话都从"前因"、"因"开头,在"认得许多花儿匠"之前还加"竟"字,如此等等。百般扭捏,反成效颦。但他并非贾环式的愚钝,只是文化水平低罢了。就在这个令人发笑的贴子中,也不难看出他办事能干、处处讨宝玉欢喜的"伶俐乖觉"的性格特点。他送花正是时候,大观园于是就有了"海棠诗社"。他巴结少爷、小姐们,这与他模仿学究们写贴儿一样,都可以看出他处于卑微地位而受着上层统治阶级精神奴役所留下的烙印。

如果说作者摹写这两个贴子是为了颂扬探春的文采风流,揶揄贾芸的不通文墨,这还只是对比文章好坏所得出的表面的结论。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还有更重要的对比。作者写这段文字时,目光早就贯注到小说的后半部了。到那时,情况恰恰相反:探春虽然"才自精明志自高",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一点也不能有所作为。而这个曾向势利的亲戚伸手告贷,因而听冷言,受闲气,被人瞧不起的贾芸,却偏能一显身手。据见到后半部原稿的脂砚斋等人说? "此人后来荣府事败"时"有一番作为",而且贾府有危难进只有他能挺身而出,"仗义探庵"。可见,曹雪芹毕竟不是流俗的小说家。《红楼梦》是深刻的,它常有引人深思的地方。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5)

送白海棠帖

不肖男 芸恭请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 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 大人若视男如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因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探春的所谓自高自负,更多地表现为积极振兴封建大家族的祖基家业,不出封建宗法制的意识形态范围。贴子中的那种"脂粉"不让"须眉"的思想,部分地有作者反对"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的思想的流露,因为作者对这个人物是有所偏爱的。但即使如此,人物并不因此而失真。探春在文采风流上想与男子争胜,这与宝玉的女清男浊的叛逆思想还是有根本性差别的。

作者把探春和贾芸这两个贴子放在一起写,艺术上颇有安排,情节的剪裁和结构,有可借鉴的地方。探春的请贴是一篇骈散相杂、写得很漂亮的短简。文笔干净利落,措辞藻丽多彩。全文不过二百多余字,先叙自己贪赏夜景而得病的经过;接写宝玉殷情相慰,深情抚爱;然后逐渐说到结社,引古述今,据理申说,夹叙夹议,有景有情;最后提出邀约,表示期待。一路写来,从容不迫。与贾芸半文不白、似通非通贴子形成对照,艺术效果上相得益彰。 贾芸平时说话生动活泼,写信却另找陈词俗套来妆点,以为不如此,就不够斯文。什么话都从"前因"、"因"开头,在"认得许多花儿匠"之前还加"竟"字,如此等等。百般扭捏,反成效颦。但他并非贾环式的愚钝,只是文化水平低罢了。就在这个令人发笑的贴子中,也不难看出他办事能干、处处讨宝玉欢喜的"伶俐乖觉"的性格特点。他送花正是时候,大观园于是就有了"海棠诗社"。他巴结少爷、小姐们,这与他模仿学究们写贴儿一样,都可以看出他处于卑微地位而受着上层统治阶级精神奴役所留下的烙印。

如果说作者摹写这两个贴子是为了颂扬探春的文采风流,揶揄贾芸的不通文墨,这还只是对比文章好坏所得出的表面的结论。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还有更重要的对比。作者写这段文字时,目光早就贯注到小说的后半部了。到那时,情况恰恰相反:探春虽然"才自精明志自高",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一点也不能有所作为。而这个曾向势利的亲戚伸手告贷,因而听冷言,受闲气,被人瞧不起的贾芸,却偏能一显身手。据见到后半部原稿的脂砚斋等人说? "此人后来荣府事败"时"有一番作为",而且贾府有危难进只有他能挺身而出,"仗义探庵"。可见,曹雪芹毕竟不是流俗的小说家。《红楼梦》是深刻的,它常有引人深思的地方。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6)

咏白海棠-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菩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诗。

作这类律诗约束很多,要讲究平仄,要押韵,要对仗等等。平仄和韵,必须严格遵守"平水韵"的规定,不能用错。"平水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上平和下平),每声有若干韵部,共有1仍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律诗通常要押平声韵,更严格的还要限韵,即指定押某几个字的韵。咏白海棠诗即限定必须用"十三元"部中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作韵脚。

咏海棠诸诗以及后面的咏菊诸诗,每一首都"诗如其人",把大观园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曹雪芹也通过其中词句隐示了他们的命运。

探春这首诗也就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7)

咏白海棠-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1日的衣服,这是她"洗出" "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8)

咏白海棠·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社长李纨评这首诗说:"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说:"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 "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顰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 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我们这样分析这首诗,不是说宝玉已经预知了未来,而是说曹雪芹为宝玉拟作这首诗时,有意暗示了这些内容。其他人的诗亦与此同。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9)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0)

咏白海棠-史湘云(两首)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海棠诗社刚成立时,湘云不在场。过后,宝玉特意把湘云请来。湘云来后,兴头极高,立即依韵和了如上两首。

湘云是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宝钗就要数到她。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像黛玉一样聪明,是一个介于薛、林之间的人物。

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沼渍不干的林黛玉。第二首里,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

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虽然我们已无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写她的结局的具体情节,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凄惨的。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当然情节不会雷同。

细细琢磨,可知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这些诗用了苦心,读者不可忽略其寓意。因为这些诗既要咏物,又要加进寓意,两面都要兼顾,诗意就要朦胧些,不会丁是丁、卯是卯那样确定,所以我们理解时也不可太凿。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1)

藕香榭联语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上联诗意全从造句中表现,如果写成"兰桨归时莲影破"就平淡无奇了。这是从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得到启发的。下联则在炼字上见工夫。菱藕常人多不言"香",现在偏偏用它(八十回中香菱说:"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又加以"深"字,以写景物幽独,表现意趣;用一"写"字,说此处架一竹桥,富有诗情画意。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2)

宝钗: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诂",就是这个意思。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3)

宝玉: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4)

宝玉: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5)

湘云: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6)

湘云: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一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7)

黛玉: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8)

宝钗: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19)

黛玉: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0)

探春: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1)

黛玉: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2)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3)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4)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5)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6)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7)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8)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29)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30)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31)

红楼梦诗词大全七律:红楼梦诗词大全170卷(3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