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北疆楷模,北疆楷模追忆晓东
通辽北疆楷模,北疆楷模追忆晓东回忆起曾和王晓东一起战斗过的日子,盟督导组成员王丙洋说:“晓东平时像老大哥一样,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非常关心。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来没有因为家里事儿请假回家,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老黄牛精神’。”总队负责联络工作的张堃回忆说:“王队长经常提醒我,不能为了早点完成工作回旗里,就把下乡路线定在近处,要多往远处走。有时一天跑四五个嘎查,晚上回来已经很晚了,王队长还坚持记笔记,第二天仍然是精神饱满地走在晨练的路上。他特别爱孩子,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好多材料一字一句地帮我修改。从王队长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让我受用终生。”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王晓东都有一股子韧劲干劲,埋头苦干、敢于担当。为了做好督导帮扶的基础工作,自治区驻正镶白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要在短时间内精准掌握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队员们记得清楚,第一次走访,原定8点30分出发,8点10分王队长已经上车等候。
2019年8月23日,王晓东走了,带着不舍和遗憾走了。
有人说他强硬,敢于打硬仗,善啃硬骨头;也有人说他心软,见不得老百姓受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在采访中,我们逐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王晓东: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而这背后,是他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敬业负责,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同事的关心爱护。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老黄牛精神’”
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王晓东都有一股子韧劲干劲,埋头苦干、敢于担当。
为了做好督导帮扶的基础工作,自治区驻正镶白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要在短时间内精准掌握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
队员们记得清楚,第一次走访,原定8点30分出发,8点10分王队长已经上车等候。
总队负责联络工作的张堃回忆说:“王队长经常提醒我,不能为了早点完成工作回旗里,就把下乡路线定在近处,要多往远处走。有时一天跑四五个嘎查,晚上回来已经很晚了,王队长还坚持记笔记,第二天仍然是精神饱满地走在晨练的路上。他特别爱孩子,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好多材料一字一句地帮我修改。从王队长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让我受用终生。”
回忆起曾和王晓东一起战斗过的日子,盟督导组成员王丙洋说:“晓东平时像老大哥一样,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非常关心。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来没有因为家里事儿请假回家,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老黄牛精神’。”
王晓东的战友靳勇告诉我们,王晓东假期很少回家,是早在部队时就有的传统。虽然部队驻地离他家只有几小时车程,但很多时候,他回家探亲还不如妻儿来部队找他团聚来得频繁。
在督导工作中,王晓东明白基层扶贫干部抛家舍业来扶贫,各有各的难处,总是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
“王队长对我们基层干部很关心,每次来村里走访,总要问一问我们的吃住行情况,问我们有没有吃上热饭,天冷有没有煤烧。”宝力根陶海苏木浩日庆敖包嘎查第一书记王俊回忆道。
正镶白旗的冬季十分寒冷,采暖期有7个月,2018年入冬前,王晓东在赛音宝力格嘎查检查时发现驻村工作队用炉火取暖存在安全隐患,温度也上不去,就立即组织人员逐个排查全旗驻村工作队取暖设施,4天时间跑遍了78个驻村工作队驻地。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入冬前全旗78个驻村工作队都安上了土暖气。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疗养散心的”
“吃点药就没事儿了,我当过兵,扛得住”——这是王晓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入驻没多久,大家都慢慢注意到王晓东走路时走走停停,一上车双手就按在膝盖上。反复追问才得知,王晓东已患痛风多年,同事们都劝他先休养好身体再工作,王晓东严肃地回答:“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疗养散心的!这点儿病算什么,别忘了我是当兵出身。”
王晓东(右)在嘎查党支部了解情况
“知道他痛风的情况后,我几次约他到旗医院抓药调理一下,每次打电话他都说忙完这段时间再去,没想到最终也没能去成。”正镶白旗委组织部部长张凯东说。
“王队长特别平易近人、积极乐观,在饮食上从不提特殊要求,他常说,吃喝上咱们越简单越好。他刚来驻地没多久,就让人从呼市捎来了菜籽和菜秧,在院里种下了一片菜园。有时看到他那么忙,还经常收拾菜园,我就劝他别忙了,等我们收拾吧。他总是笑着说,这点活儿算什么,我是来扶贫的,不是来度假享受的。”工作总队驻地宿舍管理员辛海龙说。
王晓东带队走访时,为了不给基层添麻烦,一般尽量不在村里吃饭和留宿。
“有时候回旗里晚了,他从来不让去饭店,就找个小面馆吃碗面。后来,因为不想让我结账,王队长索性连面馆也不去了,自己买起了方便面。”工作总队第一任联络员奥奇回忆道。
“要把群众当成亲人,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王晓东坚持多年的准则。
任人社厅劳动监察局局长时,虽然他的工作并不直接跟流动务工人员打交道,但他深知“血汗钱”关系到万千家庭的稳定生活,永远想着给老百姓办事。
流动务工人员工资清欠工作是属地管理,按照规定要回到用人单位所在地,但有些讨薪的务工人员不懂劳动监察工作的流程,直接找到厅里解决问题,被王晓东遇上了,总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为对方倒一杯热茶,安抚好情绪,然后仔细阅读每一位来访群众的书面材料,耐心解释相关的政策规定。
为了不让讨薪的务工人员浪费时间,王晓东帮他们查阅属地劳动监察局的电话、地址,真心诚意地帮他们排忧解难。
同事康丽说:“王局长总是微笑着接待来上访的务工人员,有些群众心里没底,他常常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解疑释惑,让他们放心,还不忘叮嘱他们,今后打工一定要签劳动合同。”
说起王晓东,正镶白旗的许多百姓十分动情:“王队长可是个好干部,他真把咱的事放心上。”
星耀镇造林湾村第一书记李淳渊对王晓东印象十分深刻:“他对中央和自治区扶贫政策研究得深、理解得透,帮我们解决了许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群众当成亲人,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是我从王队长那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贫困户郝秀文家有40多亩青贮玉米没有销路,王晓东怕毁在地里,就四处托熟人联系买家。听闻王晓东去世,郝秀文痛哭失声:“听到消息后,我不敢相信,连打了好几个电话确认,那么爱笑、热心肠的一个好人,我还没来得及感谢他!”
王晓东的日记本里清楚地记录了群众的难事、烦心事。他在一次走访中得知,赛汗淖尔嘎查牧民钢迪嘎家的风光互补发电设备老化,经常停电。不只是钢迪嘎家,嘎查共有3户贫困户存在通电问题。了解情况后,王晓东迅速发函督促事情解决。
说到这件事,如今已转任伊和淖日苏木副苏木长的奥奇面带悲伤:“前几天我到钢迪嘎家看过,工程队已经开始安装设备,很快可以重新通电了。王叔,你没完成的心愿,我来帮你完成!”
“他为我们年轻党员树立了榜样”
虽然还有不到3年就退休了,但王晓东仍然保持着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手机在“学习强国”APP上听新闻、看时事、学政策。
他打心里把自己当成当地人,为了方便和蒙古族群众交流,每天都要利用行车时的空闲时间跟盟督导组的南定夫学习蒙古语。
王晓东的一言一行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奥奇说:“王队长特别有党性、坚持原则。来正镶白旗工作的第一天,他就把组织关系转到了旗委组织部,还交了党费。按照规定,工作总队的人员食宿由当地负责,可他还是交了伙食费。磨漏底儿的黑色鞋子、马上就要断的老式腰带、迷彩背心、军大衣、洗得发白变长的T恤衫,是他的‘标配’。王队长身上具备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他为我们年轻党员树立了榜样。”
辛海龙清楚地记得,王晓东刚来不久多年的痛风就犯了,上下楼都成了难题。为了不麻烦别人,他婉拒别人帮忙把饭菜送到宿舍二楼,每次都是头顶豆大的汗珠下楼吃饭。看到他疼痛难忍,辛海龙找来了一根铁锹把给他当拐杖,王晓东就带着这根铁锹把踏上了下乡的路。
正镶白旗是典型的草原区,漫山遍野的沙蒿引发了王晓东的过敏性鼻炎,可他不顾流鼻涕、打喷嚏、五官发痒,坚持下乡入户。
鼻炎发作的王晓东(左二)戴着口罩与队员研究工作
在宝日陶拉盖嘎查蹲点调研的三天两夜,一到晚上,王晓东不能开窗,担心鼻炎加重,也怕草盛蚊子多,打扰别人休息。就这样,在闷热的小屋,他戴着口罩度过了两个难熬的夜晚。
南定夫回忆说:“每遇雨雪天气,晓东都会在有400多名扶贫干部的微信群里提醒大家哪里路滑、减速慢行。说注意安全并不是客套话,我们每天开车里程高达几百里,必须注意行车安全,可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最令人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
王晓东牺牲后,遭受打击最大的无疑是他的家人。他的家人现在生活在北京,只等他退休团聚了。“晓东,我们说好的啊,你咋就不回来呢?”得知他牺牲,妻子悲痛地说道。
20岁刚出头,王晓东的父亲就离世了,从那一天起,他作为长子帮助寡母扛起整个家,承担起养家、照顾弟妹的责任。
结婚以后,他又面临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他比谁都需要家的温暖,但他更明白责任和担当的意义,军人出身的他将对家庭的渴望埋藏在心底。
儿子王轶博说:“我父亲虽然常年奔波在外,能为家里做的事十分有限,但从未忽略过对家人的关心照顾。在我母亲眼里,他是一个好丈夫。”
作者:王英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实践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