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村庄故事经历重重难关后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村庄故事经历重重难关后在经历过“重重难关”后在乾坤湾内的村庄里可算“费了劲儿”形似乾坤太极图 名唤“乾坤湾”种枣、收枣、酿酒……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操作

圣览山巅 极目远望

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黄河如巨龙般奔腾不息

一处“S”形大转弯映入眼帘

形似乾坤太极图 名唤“乾坤湾”

种枣、收枣、酿酒……

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操作

在乾坤湾内的村庄里可算“费了劲儿”

在经历过“重重难关”后

“枣香”终是飘荡乾坤湾……

农历腊月底,郭桂玲一家从县城赶回乾坤湾畔的老家,刚上任不到一年的村委会主任郭桂玲计划这个春节在村里搞一件大事情——闹秧歌。

和黄河沿岸许多村庄一样,伏义河村兴起于黄河水运,商路上的交通枢纽聚拢起人气,逐渐形成了村庄。

伏义河全村四百多人,平日里只有几十名老人妇女留守,每逢过年,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可是这些年,有不少人就连春节都不回来了。新上任的村主任郭桂玲,打算把几十年前的老年俗恢复起来,重新闹上一次秧歌,聚拢人心,给村庄添些活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村庄故事经历重重难关后(1)

距离伏义河十几里的肥家山,是个小山村,村里大部分人都外出了,常住的只有四户八口人,春节前,六十六岁的枣农老郝还在枣园里忙着。

老郝是镇里的种枣示范户,务枣几十年的好手艺让他在四里八乡小有名气,如今,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撂荒的枣园越来越多。老郝舍不得这些枣树,他心里憋着一股劲,要守住这片枣园,振兴延川红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村庄故事经历重重难关后(2)

传统的延川红枣有上千年的历史,曾经颇负盛名。但是收获季节雨水一大,果实就容易开裂,常常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老郝摆弄的这些小树苗就是他说的保护栽培,大棚里种枣树是县里引进的新技术,秋季利用大棚为枣树挡住雨水,防止裂果。这十一个大棚都是政府出资修建的。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乡村美食中的传统,依然清晰可见。

为了把这次秧歌闹成功,郭桂玲召集伏义河的村民开了个动员会。下午,村里的秧歌队抓紧时间进行了唯一一次排练。大年初二一早,闹秧歌的时间到了。邻村的队伍早已就位,可伏义河的人却一直凑不齐。村主任郭桂玲现场紧急求援。在外援的支持下,伏义河的混合队终于成型。

村民:一祝大家新年好,二问大家多快乐,给大家拜年咯!

虽然磕磕绊绊,但秧歌终于闹成了,郭桂玲总算松了口气。

春来枣农忙 拉电开酒厂成当下难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枣农们最重要的劳动开始了。疏芽,当地人叫抹芽子,优生优育,才能获得更丰硕的果实。活儿忙的时候,老郝要请上五六个帮手。

肥家山村的生活用水和大棚生产用水都来自山里,每当蓄水池的水快用完的时候,老郝就要进一次山,开动泵房里的柴油机发电抽水。

车开到半山腰,剩下的路就要靠两条腿了。一块蓄电池三十斤,一桶柴油装满有五十斤,这两年老郝体力差了些,一次只装三十来斤。这样的行程老郝每隔两三个月就要来一次。

如果通了动力电,抽水就容易多了,村里用水也有了保障。自从镇里辛书记答应帮忙,老郝就天天盼着拉电的消息。

和肥家山不同,伏义河的枣园大多位于黄河岸边的滩地,所以这里出产的大枣叫作滩枣。

郭海燕是伏义河村的种枣大户,几年前,他流转了村里三千亩枣园,挑头办起了专业合作社。郭海燕今年最大的愿望是建一个小酒厂,搞大枣深加工,这个想法得到村主任郭桂玲的大力支持。这一天,郭桂玲带着郭海燕来到镇上找辛书记,汇报村里办酒厂的事情。

辛书记:咱们县上出台了一个政策,红枣龙头企业按一块钱的保底收购,群众收入现在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你要在自己致富的前提下带领群众致富,做个示范和榜样。

小满过后,枣花开了,正是需要雨露滋润的时节。可是今年整个春季几乎都没有下雨。干旱会严重影响大枣的坐果率。老郝担心眼前,更担心秋后。

春旱秋涝,是种枣的大忌。今年的春旱已成定局,老郝把大枣收入的预期从去年的四万元下调到了三万元,而这三万能不能到手,还要看秋季的天气和大枣的行情。

迎夏难题解 三年摸索试验酿酒经验

郭海燕酒厂的厂房已经初具规模。红枣酒是郭海燕自家的发明,无论干枣、鲜枣还是裂果的枣,都可以作为酿酒的原料。经过三年的摸索试验,酿出的枣酒郭海燕自己很满意。工程接近尾声,郭海燕发现,酒厂的场地有些紧张,他打算在厂房旁边加盖一座彩钢房作为工人的生活区。带着自己的新想法,郭海燕兴冲冲地去镇里找辛书记。

辛书记:现在脱贫攻坚政策上明令禁止不能在生活区建彩钢房,彩钢房属于危房的一种。

彩钢房被否,郭海燕有些沮丧。酒厂用房紧张,该怎么解决呢?县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帮郭海燕支了个招——自己的住房改为生产和加工区

芒种这天,老郝准备去镇里参加枣花节。这次去参加枣花节除了响应镇里辛书记的号召,老郝还向县里的领导反映自己种枣遇到的水电困难问题。

参加了两天枣花节,老郝的大枣没卖出什么钱,但是当面跟县里领导提了给肥家山拉动力电的事,领导非常支持,老郝觉得不虚此行。枣花节过后没几天,电力局来人到肥家山实地测量。拉电的事这么快就有了动静,老郝喜出望外。

盛夏,对乾坤湾的枣农来说,是一年中最轻松的季节。老郝和老伴抽空搞了些文化休闲活动。

寄托希望的大棚枣,要两三年后才能见效益,眼下枣园还要靠天吃饭,即将到来的秋季,枣农们的收成问题成了未知。

大雨随秋至 “裂枣酿酒”挽回损失

立秋之后的乾坤湾,温润而饱满。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灿烂的阳光是人们的最爱。大枣鲜果的采摘期前后大约两个月,在这期间,只有充足的阳光才能带来好收成。

郭海燕家的人难得聚齐,今天他家要熬枣汁。熬枣汁是当地大枣最讲究的吃法之一。经过一夜的细熬慢煮,枣汁做成了。锅底倒扣的小碗下面,浓缩了一锅大枣的精华。

老郝的枣已经采摘了三成,他把大枣运到县城,五块钱一斤,卖了将近一万块钱。眼下,老郝最关心的就是天气,如果不下雨,剩下的大枣能顺利采摘完毕,他期望的收入三万元的目标就不成问题。辛书记这次还专门给老郝带来了拉电的消息。

辛书记:咱们县上看能不能跟企业争取一部分资金把问题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由县政府来统一解决或由电力部门申请上级部门解决。

解决资金应该不那么简单,想来拉电的事一时半会指望不上了。

但相比拉电,现在老郝最着急的还是树上的大枣。雨下了十几天,树上没来得及摘的枣基本绝收。

秋收过后,郭海燕的枣酒厂通过验收,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当天下午,酒厂开张了。

听说伏义河村的酒厂,可以收购裂果做酒,肥家山的老郝和邻居拉着自家卖不出去的裂果去试试。

郭海燕:你们裂口的这类枣,我都可以收回来做了酒。

过去,每到中秋,老郝全家都要聚在一起吃蒸枣。这些年,孩子们都在外面,在老郝心里,中秋这个日子也渐渐淡了。

这个中秋节,孩子们又都打了招呼,不回来了。中秋的夜晚,没有月亮。因为线路故障,村里的电也停了。

自从春节带领大家闹完秧歌,村主任郭桂玲也一直在忙。郭桂玲夫妻俩与人合伙,贷款在县城开办了一家酒店。她计划着如果酒店经营顺利,可以招收村民来上班,也算是个致富的门路。留守妇女冯大姐就是她的第一批员工之一。

伏义河村的酒厂开工之后,生产不成问题,问题是做出来的酒如何卖出去。郭海燕想到了一个办法,邻镇有家枣业公司,是县里的明星企业,他琢磨着找这家大厂谈一谈,请他们代销自己的酒。

大厂因故停产,代销的事自然也没了着落。此路不通,郭海燕又想到了一个办法。西安糖酒食品交易会,展会专门为陕北贫困地区的农户提供了免费摊位。郭海燕的摊位前吸引了不少人。

比起红枣酒,乾坤湾红枣更受欢迎,郭海燕带来的几十斤大枣被品尝一空。糖酒会之行,郭海燕最重要的收获是和包装厂的经理,签订了合同,为他的枣酒生产新酒瓶。

病虫“寒冬”至 虽失望但不言败

初冬的乾坤湾颜值不一般。这些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善了生态环境,昔日的黄土高坡展露出前所未有的美。

肥家山村蓄水池的水快用完了,老郝又要上山发电抽水。三十斤重的蓄电池,三十多斤重的柴油,同样的山路,老郝已经走了十年多。

郭海燕办酒厂是为红枣深加工寻找出路,因此得到上级的重视,秋冬季全县农业生产现场会,郭海燕的酒厂也成为观摩点之一,这个好消息让郭海燕全家既兴奋又紧张。

自从春天收获辣椒之后,老郝的蔬菜种植一直不顺。先是辣椒虫灾严重,只能全部拔掉。后来,萝卜白菜市场不好,不但没有收入还赔了本。倔强的老郝又在暖棚里种上了小瓜。小瓜眼看就要长成的时候,又遭了严重的病虫害。

再一次种菜失败,让老郝很失望,但是他不服输,还是天天往大棚里跑,大棚里又种下了新的希望。

郭海燕定做的酒瓶早就过了交货期,却迟迟没收到货,多次电话联系也没有结果。心急的郭海燕决定亲自跑趟山东厂家一探究竟。有了白纸黑字的保证书,郭海燕这才放下心来。

新春“及时雨” 难题解决并定下“小目标”

乾坤湾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春天的及时雨是个好兆头。

经历了去年大枣减产和辣椒萝卜白菜小瓜的失败之后,老郝的豆角丰收了。几个月下来,豆角卖了一万多块钱。

郭海燕时时惦记着他的新酒瓶。距离张经理答应的十天期限又过去了几个月,酒瓶依然不见踪影。酒窖里已经存了不少酿好的枣酒,郭海燕也联系到一些客户。但是没有酒瓶,酒没办法灌装,也就没办法销售,郭海燕很是苦恼。

肥家山村的老郝又上山了,这一回,可不是去发电抽水,为了支持大棚枣的生产,政府想办法解决了资金,动力电拉到了山上。发电机的启动,标志着肥家山村告别了人力负重上山,柴油机发电抽水的历史。今后,山上的水可以随时通到村里,生活用水和大棚的灌溉有了保障,老郝的心愿实现了。

郭桂玲的酒店在疫情之后重新开张,生意一天天好起来。又一个芒种时节,郭海燕盼望已久的新酒瓶终于到货了。对于未来的发展郭海燕又有了新的规划。

老郝仍然在为大枣忙碌着,新的一年,他又嫁接了新的优良品种。大棚枣是老郝的希望,他为自己定下了三年后的小目标。

老郝:总共我这里面是两千零一十六株,三年以后就是高产了,一株结十斤两千株就产两万斤,一斤五块钱就是十万块钱。我的理想就是能达到十万块钱,对我一个农民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