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施工技术桩基工程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施工技术桩基工程序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表12) 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2)灌注桩质量控制1)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每灌注50m³混凝土必须有1组试块。对于小于50m³的单柱单桩或每个承台下的桩,至少有1组试块。

一.质量控制

(1)成孔深度控制

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2) 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

(2)灌注桩质量控制

1)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每灌注50m³混凝土必须有1组试块。对于小于50m³的单柱单桩或每个承台下的桩,至少有1组试块。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表1

桩径允

垂直度允许偏差

(%)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

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

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基础的中间桩

1

泥浆护壁

d≤1000mm

±50

<I

d/6 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钻孔桩

d>1000mm

±50

100+0.01H

100+0.01H

2

沉管成孔

d≤500mm

-20

<1

70

150

灌注桩

d>500mm

100

150

续表

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

许偏差

(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基础的中间桩

3

干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

4

人工挖孔桩

混凝土护壁

50

<0.5

50

150

钢套管护壁

50

<1

100

200

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擂法施工的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2)灌注桩的沉渣厚度: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o

(3)桩的静载荷载试验根数应不少于总桩数的1% 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4)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可靠性较差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 且不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 且不少于10根。

(5)对砂子、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造。

(8)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验。

(9)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见表2、表3和表4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表2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査方法

单位

数值

1

主筋间距

mm

±10

用钢尺量

2

长度

mm

±100

用钢尺量

1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送检

2

箍筋间距

mm

±20

用钢尺量

3

直径

mm

±10

用钢尺量

(9)桩基工程桩位验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可对护筒位置作中间验收,待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作最终验收。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表3

检査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位

同表4数值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2

孔深

m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桩体质量检验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如岩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cm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块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5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垂直度

同表10-98数值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2

桩径

同表10-98数值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内衬厚度

3

泥浆相对密度(黏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用相对密度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

50cm处取样

4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m

0.5〜1.0

目测

5

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

(干施工)

mm

mm

160〜220

70〜100

坍落度仪

6

钢筋笼安装深度

mm

±100

尺量

7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8

桩顶标高

mm

30

-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

9

沉渣厚度:端承型桩摩擦型桩

mm

mm

≤50

≤10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挤扩支盘桩质量检验标准 表4

检査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成孔

桩位

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泥浆护壁成孔

井径仪或超声波井壁测定仪

干作业成孔

钢尺或井径仪

孔深

重锤测量或测钻杆长度

成孔垂直度

挤扩装置或测斜仪

清孔

虚土厚度(抗压桩)

mm

<100

重锤测量

虚土厚度(抗拔桩)

mm

<200

重锤测量

成腔

盘径

%

4

用承力盘腔直径检测器检测

泥浆相对密度

<1.25

用比重计

续表

检査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査方法

单位

数值

钢筋笼制作

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混凝土灌注

混擬土坍落度(泥浆护壁〉

mm

160〜220

坍落度仪

混凝土坍落度(干法)

mm

70〜100

坍落度仪

混凝土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检查混凝土实际灌注量

桩顶标高

mm

一50、 30

水准仪测量

(10)桩基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2) 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单;

3) 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

4) 原材料的质量合格和质量鉴定书;

5) 半成品如预制桩、钢桩等产品的合格证;

6) 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7) 成桩质量检查报告;

8) 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9)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

10)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

二.常见施工问题及处理

1.成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施工技术桩基工程(1)

(1) 塌孔、漏浆、流砂

产生原因:

1) 护筒周围黏土封填不紧密或者护筒搁置深度不够。

2) 泥浆质量不符合地层特性和施工要求;孔内泥浆面低于或过高于孔外水位。

3) 在易塌孔地层内钻进,进尺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

4) 遇到透水性强或地下水流动地层

处理措施:

护筒周围必须用黏土封填紧密;钻进时及时添加泥浆,使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当遇到松散地层时,依据现场试验调整泥浆密度;进尺适宜,不快不慢;如遇轻度塌孔,加大泥浆密度和提高水位。严重塌孔,用黏土泥浆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

(2) 钻孔偏移倾斜

产生原因:

1)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杆弯曲接头不直;

2) 土层软硬不均,或有孤石或大颗粒存在。

处理措施:

安装钻机时,对导杆进行水平和垂直校正,检修钻进设备,如有钻杆弯曲,及时更换。遇软硬地层时降低进尺,低速掘进。偏斜过大时,填入黏土,碎石重新掘进,慢速上下提升,往复扫孔。如有孤石,可使用钻机钻透或击碎。如遇倾斜基岩,可投入块石,用锤高频低幅密打。

(3)缩颈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施工技术桩基工程(2)

产生原因:

由于黏性土层有较强的造浆能力和遇水膨胀的特性,使钻孔易于缩颈。

处理措施:

除严格控制泥浆的黏度增大外,还应适当向孔内投入部分砂砾,钻头宜采用肋骨的钻头,边钻进边上下反复扩孔,防治缩颈。

2. 钢筋笼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施工技术桩基工程(3)

(1) 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产生原因:

1) 钢筋笼过长,未设加筋箍,刚度过低;

2) 钢筋笼上未设垫块或耳环控制保护层厚度;

3) 钢筋笼未垂直吊放缓慢入底;

4) 孔地沉渣未清除干净;

5) 混凝土导管埋深不够,当混凝土面至钢筋笼底时,造成钢筋笼上浮。

处理措施:

1) 钢筋过长,应分2〜3节制作,分段吊放,分段焊接或加设箍筋加强;

2) 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垫块控制灌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 孔底沉渣应置换清水或适当密度泥浆清除;

4) 浇灌混凝土时,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壁上或者压住,使混凝土导管买入钢筋笼底面以下1.5m以上。

(2) 吊脚桩

产生原因:

1) 清孔后泥浆密度过小,孔壁坍塌或孔底涌进泥浆或未立即灌混凝土。

2) 沉渣未清净 残留石渣过厚。 .

3) 吊放钢筋骨架导管等物碰撞孔壁,使泥土塌落。

处理措施:

做好清孔工作,达到要求立即灌注混凝土,注意泥浆密度并使孔内水位经常保持高于孔外水位0.5m以上,施工注意保护孔壁,不让重物碰撞,造成孔壁坍塌。一

3-浇筑成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断桩

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施工技术桩基工程(4)

产生原因:

1) 因混凝土多次浇灌不成功,出现泥质夹层而造成断桩。

2) 孔壁塌方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水混入混凝土内或导管接头不良,泥水进入管内。

3)施工时因雨水等原因造成泥浆冲入管内。

处理措施:

力争混凝土一次浇灌成功,钻孔选用较大密度和黏度、胶体率好的泥浆护壁,控制进尺速度,保持孔壁稳定;导管接头应用方丝扣连接,并设橡皮圈密封严密;孔口护筒不使埋置太浅,下钢筋笼骨架过程中,不使碰撞孔壁;施工时如遇下雨,争取一次性浇筑完毕,灌注桩严重塌方或导管无法拔出形成断桩,可在一侧补桩;深部不大可挖出;对断桩处做适当处理后,支模重新浇筑混凝土。如桩体实际情况较好,可采取在断桩或夹渣部位进行注浆加固的处理措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