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字姓辈分怎么排的四川?人名姓氏要慎读
韩字姓辈分怎么排的四川?人名姓氏要慎读再举二例 宋代的大诗人陆游 字务观 “观”字也有两个读音 一读平声guān 如观看。一读去声guàn 如庙观。人们常把陆务观读为平声。刘克庄《后村诗话》有一则文字“王景文云:‘真翁自了平生事 不了山阴陆务观。’ 放翁见诗亦笑云:‘我字务观 乃去声 如何把作平声押了。' ”连宋朝人都读错了 应读为“务观guàn”才是。韩嘉祥书李珣《漁歌子》韩嘉祥书白居易《暮江吟》 多音字比较麻烦 只凭靠字典、辞典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例如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 被人们奉为楷书的鼻祖。但“繇”字有四个读音 分别为yáo(音遥)、yóu(音由)、yòu(音又)、zhòu(音宙)大多数人都读作钟繇(yóu) 可是《世说新语·排调》“晋文帝与二陈共车 过唤钟会同载 即驶车委去。比出 已远。既至 因嘲之曰:‘与人期行 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钟会是钟繇的儿子 晋文帝故意用钟会的父讳来与钟会开玩笑。“繇
韩嘉祥,1947年生于天津,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文史馆馆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九三学社书画院副院长。
韩嘉祥书刘禹锡《听旧宮中乐人穆氏唱歌》
在日常生活中或读书时遇到一些人名或姓氏 时常会读错。错误的原因不一 有的属于生僻字 有的属于多音字 有的属于方言音 有的是古音或变音。还有一些字的读音只用于人名姓氏上不用作它处。
先说生僻字。许多人起名常常用一些生僻字 一般查阅下字典、辞书方面的工具书就能解决。如唐朝诗人钱珝 “珝”(xǔ音许) 在今天就属于生僻字 一些小型的字典都不收此字 包括《王力古汉语字典》亦未收。“珝”本意是美玉 多用于人名。但也有一些生僻字 因和一些常见字字形相似或相近 而往往被人们大意忽略。如夏朝桀的宠妃叫妺(mò音末)嬉 妺字与妹妺的“妹”字形似 常被人读作妹嬉。再如 晋朝著名将军卞壸(kǔn音悃) “壸”与壶字形似 如将“卞壸”读成了“便壶”岂不是大笑话 也太难听了。过去 有一则笑话 一个人名叫“鍚荼壸”(yáng tú kǔn音羊图悃) 被先生念成了“锡茶壶”了。凡遇到生僻字或读不准的字 手勤快一些 多查一查工具书为妙。
韩嘉祥书白居易《暮江吟》
多音字比较麻烦 只凭靠字典、辞典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例如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 被人们奉为楷书的鼻祖。但“繇”字有四个读音 分别为yáo(音遥)、yóu(音由)、yòu(音又)、zhòu(音宙)大多数人都读作钟繇(yóu) 可是《世说新语·排调》“晋文帝与二陈共车 过唤钟会同载 即驶车委去。比出 已远。既至 因嘲之曰:‘与人期行 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钟会是钟繇的儿子 晋文帝故意用钟会的父讳来与钟会开玩笑。“繇”、“遥”同音 所以说将钟繇的“繇”读作yáo才对。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 不少人读作刘禅(chán音蝉) 包括一些说书的人。细推敲一下 应读为刘禅(shàn 音善)才对。在刘禅出生之前,刘备曾认一养子叫刘封 《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从刘封、刘禅兄弟二人名字来说 是取封禅之意。再则 刘禅字公嗣 “禅”和“嗣”都有继承、接续的意思。“禅”读作chán 是后来的梵语译音 佛教禅宗在南朝梁武帝时才产生 至于三国时期 “禅”字有没有chán这个音都不好说。
再如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字长卿。“长”字是多音字,可读为阳平cháng 又可读上声 zhǎng。司马长卿 应该读作长( zhǎng)卿 不取 cháng音。因为杜甫《赠陈二补阙》五律颔联“献纳开东观 君王问长卿” 李商隐《寄蜀客》七绝首两句“君到临邛问酒垆 近来还有长卿无” 用的都是司马长卿的典故 其中的“长”字必须读仄声(即上声zhǎng) 如果读成平声 杜甫那两句诗失粘 李商隐那句成了三平调 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平仄失律。依此而推 唐朝的大诗人刘长卿 因其慕司马长卿的才华 取名“长卿” 也应读作 zhǎng。
韩嘉祥书李珣《漁歌子》
再举二例 宋代的大诗人陆游 字务观 “观”字也有两个读音 一读平声guān 如观看。一读去声guàn 如庙观。人们常把陆务观读为平声。刘克庄《后村诗话》有一则文字“王景文云:‘真翁自了平生事 不了山阴陆务观。’ 放翁见诗亦笑云:‘我字务观 乃去声 如何把作平声押了。' ”连宋朝人都读错了 应读为“务观guàn”才是。
近代的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 “硕”字 shuò、shí两读(《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都标为两个读音 唯独《新华字典》只标shuò一个音。) 具体到“吴昌硕”应该读作吴昌硕(shí音石) 因他本人署名时 或写作同音字“仓石”或“苍石”。还有一佐证 吴昌硕的学生赵古泥 亦是大篆刻家 自谦说“老师是‘石’ 到我这里就是‘泥’了。”篆刻家邓粪翁是赵古泥的学生,也仿其先生口吻 说“老师是‘泥’ 到我这就是‘粪’了。”这虽然近似笑谈 但也可从侧面知道吴昌硕的“硕”字读作shí。可能是《新华字典》中“硕”字只标shuò音 今人多把吴昌硕(shí)读作“吴昌硕(shuò)了。
韩嘉祥书稼軒《西江月》
至于方言音即使字典中无此音 也不可武断地说读错了。如大学者陈寅恪先生的“恪” 字典中只标有一个kè(音克)音。可有人读作què(音确)或qià(音恰)。我曾请教过陈寅恪先生及门弟子卞伯耕先生 卞先生说:“陈先生本人就读成què(音确)。”“恪”字古体写作“愙” (见《说文解字》) 清代文字学家吴大澂 号愙斋 著作《愙斋集古录》,老一辈学者文人都读作“què斋” 似乎念作“kè斋”反而错了。再作一点补充 “愙”字在汉代《鲁峻碑》中作“愘”。“愘”字就读作qià(音恰)。所以对于人名中的方言音不可完全以字典绳之 轻易否定。
此外 还有的读音只用于人名 如汉朝的郦食其、審食其 “食其”二字读作yì jī 为《汉书》作注颜师古特意注出“食音异。其音基。”“食其”二字取名的意思也令人费解 在战国时有位叫司马食其的 可能是后来慕其为人而相沿取名。
汉朝有位大臣叫“金日磾” 《三国志》中有马日磾 “日磾”读作mì(音密)dī(音低)。(《辞源》将“日磾”注为mī tī音咪踢)。如果将郦食其、金日磾读作本音 恐怕要贻讥大雅了。
靜者心多妙 飄然思不羣 韩嘉祥书
再有 古代的谥号往往也不读本音 如三国蜀将关羽 死后追谥“壮缪侯” “缪”音mù(音穆)。《中文大辞典》就直接写成“壮穆”了。还有一些字读音怪怪的 很难说清楚来龙去脉。《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 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 右‘郁垒’ 俗谓之门神。”神茶郁垒 也不读本音 神读为shēn 荼读为shū 垒读为lǜ 四字读音为“申书郁律”
姓氏中变读或古音的字更多了 习闻常见姓氏中的“单”读善、“仇”读求、“任”读人、“查”读渣、“缪”读妙 为人们所熟知 都不能读作本音。
晋武帝时 以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而出名的一个人叫“不准”。读为“fóu(“否”的二声)准” “不”字如读成本音 会成笑话的。
现代女作家於梨华 “於”(wū)读巫 不可读作yú。也不可简写为“于”。
韩嘉祥书吴玉如《古木竹石》
“谌”(chén)音陈。后汉谌重(一作谌仲) 南昌人。今天姓谌的人 多是南昌人。据传晋朝陶侃的母亲就姓谌。不要误读为“甚”或“湛”。有朋友告之 当代女作家谌容女士 就将自己的姓读作“甚” 我推想不太可能 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姓氏都会格外关注的 只有别人读错 为之纠正 很少有自己读错的。再说“谌”也只有chén一个音。
“种”( chóng)音虫 此字不可写作繁体的“種”。后汉有种暠 宋代种世衡及其孙种师中、种师道都享有大名。
有的是繁简字造成的误读 如“党”姓 特别要注意 一个就是今天简化字的“党” 一个是繁体字的“黨” 本来是两个姓。简体字“党”读dǎng 宋代著名书法家党怀英。繁体字的“黨”读作zhǎng音掌。清初有黨崇雅 曾为太子太傅。现在简化字二字并为一字 都读成“党”了。
韩嘉祥书苏轼《定风波》
“萧”、“肖” 本是两个姓 这两个字本来也是互不相干的两个字。就姓氏来说 姓萧者多 姓肖者少。二字也不是繁简关系 不知何日始将二字合二为一了,统统写作“肖”。可是绝不可将汉相“萧何”写作“肖何”。杜甫《兵车行》“车辚辚 马萧萧”也绝不可写作“马肖肖”。类似的情况还有“傅”和“付” 也是两个姓 姓“傅”者多 姓“付”者少。不是繁简关系 不可混淆。
“繁”(pó)音婆。三国时期诗人繁钦 不读fán。
“盖”(gě)音葛。汉朝有盖宽饶 今“盖”姓者多读为gài。
“过”(guō)音锅。明代围棋国手过百龄。现代围棋高手过惕生可能是其后人。不要误读成guò。
“笪”dá音达。清代书画家有笪重光 不读dàn。
“区”ōu音欧。明代有区大相、区大伦兄弟。不读qū。
复姓“万俟” mò qí 音墨其。“万”字不可写作繁体的“萬”字。宋朝有万俟卨(xiè) 与秦桧共陷害岳飞 遭后人唾骂。复姓万俟者多是拓跋氏后人。
少数民族中有冒顿(mò dú) 音墨独。阏氏( yān zhī)音烟支。龟兹(qiū cí) 音秋词。吐谷浑(tǔ yù hùn) 音突浴混。
以上只是一时想到的 信笔举例而已 还有多多。
我建议起名时 尽可能少用生僻字和多音字。以免他人读错 给自己也造成麻烦。例如大学问家钱穆先生的二公子叫“钱行” 是叫钱háng还是叫钱xíng?至于姓氏 前度闹的沸沸扬扬的“姓名权” 可以随父姓 也可以随母姓 甚至二者都可以不随。我说就不要随便改姓了 别跟着添忙裹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