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区地图:毗邻深圳的北区如何规划
深圳北区地图:毗邻深圳的北区如何规划展望未来特区政府的工作,林郑月娥说,要多考虑内地角度以及如何融入大湾区。虽然香港遵循“一国两制”,但也应考量如何与大湾区有协同效应。林郑月娥表示,近年来,特区政府政策局及部门的工作都有从内地角度思考,行政会议文件也要提及与内地关系的问题。但由于涉及历史因素,香港过去一直跟随西方标准,因此可能需要过程。林郑月娥表示,完善选举制度后,议会可配合政府施政,去年《施政报告》中的措施将按部就班落实,包括房屋、创科等,她认为是时间回到正轨重新出发。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计划在14日于立法会的加开会议上为完善选举制度修订草案进行首读,涉及《立法会选举条例》、《区议会选举条例》等五条主体法例及相关附属法例,也会修例更改立法会选举日期,并依法规管操纵、破坏选举的行为。等修例通过后,未来一年内,三场选举的筹备工作便会紧接着展开。(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林郑月娥:特区政府工作要多考虑内地角度并融入大湾区
4月8日上午,原定于下个月召开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答问会提前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深港合作、香港北区规划、疫苗安排等焦点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林郑月娥强调选举改制是“定海神针”
在当天的立法会答问会上,林郑月娥表示,选举改制是继国安法后,另一个由国家层面解决香港问题的举措,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她感谢绝大部分立法会议员及200万名香港市民在网上表示支持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她强调,完善选举制度将有助拨乱反正。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计划在14日于立法会的加开会议上为完善选举制度修订草案进行首读,涉及《立法会选举条例》、《区议会选举条例》等五条主体法例及相关附属法例,也会修例更改立法会选举日期,并依法规管操纵、破坏选举的行为。等修例通过后,未来一年内,三场选举的筹备工作便会紧接着展开。
(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林郑月娥:特区政府工作要多考虑内地角度并融入大湾区
林郑月娥表示,完善选举制度后,议会可配合政府施政,去年《施政报告》中的措施将按部就班落实,包括房屋、创科等,她认为是时间回到正轨重新出发。
展望未来特区政府的工作,林郑月娥说,要多考虑内地角度以及如何融入大湾区。虽然香港遵循“一国两制”,但也应考量如何与大湾区有协同效应。林郑月娥表示,近年来,特区政府政策局及部门的工作都有从内地角度思考,行政会议文件也要提及与内地关系的问题。但由于涉及历史因素,香港过去一直跟随西方标准,因此可能需要过程。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深港合作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在当天的答问会上,林郑月娥也提到了港深正在谋划推进的口岸经济带建设。
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林郑月娥已多次就推动深港合作作出表态。此前一天,4月7日,她在出席公开活动时表示,香港要全方位推动创科发展,必须要善用与邻近的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效应。她曾在2020年港府《施政报告》中提出,香港与深圳在科技创新上“强强联手”,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当地处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于2024年开始分阶段落成后,一个享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的“一区两园”创新科技基地将会出现,为两地人才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港府研究拓展北区 有望容纳20万人口
当天的答问会还谈及北区相关规划事宜。林郑月娥指出,香港只有1100平方公里土地,且采取密集发展的模式,很多地方都很拥挤,很多不应该摆在一起的设施也会规划在一起,因此本届政府不断开拓新的土地,尽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为增加土地供应,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向区议会提交的一份文件披露,正计划研究及规划“新界北新市镇”及“文锦渡物流走廊”,选址邻近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三个边境管制站,而新市镇研究范围涵盖了香园围、坪、打鼓岭、恐龙坑和皇后山。港府方面预计,该片区今后可容纳不少于20万人口,并提供约13.4 万个职位。
答问会上,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的土地规划和运用涉及历史因素。比如,过去北区是偏僻的边境地,因此安排和规划了一些“厌恶型设施”(如殡葬场所、垃圾焚烧场所等),现在的发展情况大家当时没有料到,此前立法会已审批通过了相关的工程拨款,“叫停项目影响好大”,无法解决香港“龛位不足”这个民生迫切问题。她表示已经要求承办商在设计及管理方面,尽量降低对周边的影响。
“回港易”计划拟扩至广东以外
林郑月娥在会上表示,正在研究不同的方案鼓励市民接种新冠疫苗,包括研究将豁免香港居民回港检疫安排的“回港易”计划,扩展至广东以外地区。
现行的“回港易”计划下,香港居民从广东省及澳门返港时,凭72小时内无染疫证明,可以豁免14天强制检疫。港府于去年11月23日正式实施“回港易”计划,截至今年1月18日,累计3.2万多人经该计划回港,平均每日约560人。
记者 / 杨烨
视频编辑 / 于源灏 孙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