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路重要还是埋头拉车重要:抬头看路还是低头做事
抬头看路重要还是埋头拉车重要:抬头看路还是低头做事最好的状态就是不知不觉的,就像那对推婴儿散步的小夫妻,一边走一边和摇篮里的宝宝说话逗趣,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桥边,此时他们才发现离家已经很远了。如果让他自己去锻炼的话,可能也坚持不到这里。还有就是不得不努力,记得大学里一些老师教授专业课程的时候,经常引用一些学生不知道书本知识,学生问没学过怎么就用了呢,老师说这个没关系,书本就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自己去查就好了,好家伙,为了学一门专业课,大家不得不花几个星期课余时间自学了几门课程。就像我到了大树下又要回去,就算是有一点畏难,也不得不继续走,好在每一步都会离家更近一些,离家里的躺椅更近一些。抬头望路也好,低头做事也罢,一般不会是不知不觉的,一般也不会是外力所迫。高谈阔论方向虽大,却不能经常说,柴米油盐琐事虽小,却是生活大部分。中国人喜欢中庸,所谓中庸我理解并不是事情的百分之五十,而是一种合适的状态。时刻摆正位置施展才华,才是人生最好的中庸之道。(谢谢
所谓望山跑死马,何况还要回来呢?于是每次出门锻炼,都不太关注远方的大树,故意忽视那个心中的目标,只看面前100米或者50米的风景,那些自己可以很快愉悦到达的地方,等到自己立在远方的树下,擦拭额头的汗水,回望来时的路,心里便会有成功的喜悦,有时候会忘记过程的艰苦,想想这些距离也不过如此。
以前在班上工作的时候,经常被领导友善的批评,说我是个只会埋头做事不知抬头看路的人,我心里一半接受一半反对。接受的理由是有的,部门的工作总是全局的一部分,知道总体的方向具体的工作才能做好。所以孙子兵法有云,不谋全局者,不可谋一域。反对的理由也是有的,如果知道了方向之后,再向前一步一步丈量,心里不知道该有多累呀。西方哲学中提倡人思考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你能够思考什么 中国的官场上也始终有屁股指挥脑袋的论调,排除人生阅历和逻辑水平的原因,其实谁都可以指点江山,只不过不在其位难谋其政罢了。还有就是当你见解比领导都高的时候,领导还能让你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吗?所以还是夹着尾巴韬光养晦好一些。
教孩子的时候,我很少和他谈论整体要做什么。如果我要告诉孩子要背一本书,一定把他给吓坏了,事情没有做可能就夭折了。所以我只告诉他做一件艰难的事情,然后每天给他讲解一句,让他理解一句背诵一句,这样日复一日几月下来的,也就将《大学》背下来了,孩子回望自己的成绩,自然是非常开心,心情和我走到远方树底下的一样。我把握方向,孩子具体实施,就将这件事做成了。后来让孩子自己确定学习计划,自己分解成小目标,自己一步步走,最终只是停留在开始起步的阶段。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事情只有做过了做成了,才会知道其中的艰苦。毕竟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像我的大树一样一目了然的,过程可以看得那么清楚。许多事情的隐性条件并不是那么明朗,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知道,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努力克服。面对一些期待的目标,菜鸟们经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抬手就干,一旦遇到困难,才知道要重新审视其中过程环节,迎难而上继续前行还好,而坚持到底不知道需要多大多久毅力,可由此沮丧了放弃了,也就100去掉了1和这件事情没有关系了。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知不觉的,就像那对推婴儿散步的小夫妻,一边走一边和摇篮里的宝宝说话逗趣,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桥边,此时他们才发现离家已经很远了。如果让他自己去锻炼的话,可能也坚持不到这里。还有就是不得不努力,记得大学里一些老师教授专业课程的时候,经常引用一些学生不知道书本知识,学生问没学过怎么就用了呢,老师说这个没关系,书本就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自己去查就好了,好家伙,为了学一门专业课,大家不得不花几个星期课余时间自学了几门课程。就像我到了大树下又要回去,就算是有一点畏难,也不得不继续走,好在每一步都会离家更近一些,离家里的躺椅更近一些。
抬头望路也好,低头做事也罢,一般不会是不知不觉的,一般也不会是外力所迫。高谈阔论方向虽大,却不能经常说,柴米油盐琐事虽小,却是生活大部分。中国人喜欢中庸,所谓中庸我理解并不是事情的百分之五十,而是一种合适的状态。时刻摆正位置施展才华,才是人生最好的中庸之道。
(谢谢大家欣赏,敬请关注公众号“鹤韵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