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已建成几个南极科考站:我国首座南极内陆科考站
我国现已建成几个南极科考站:我国首座南极内陆科考站中国南极昆仑站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于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这意味着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国家海洋局还公布了该内陆科学考察站的站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该名字是经过网络征集而来,昆仑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地球极点的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在这里不管哪个方向都是朝北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从陆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同年11月,中国又首次对中山站与冰穹A之间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为期130天的科学考察活动。由于率先完成冰穹A和格罗夫山区的考察,中国最终赢得了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的同意,在冰穹A建立考察站。中国昆仑站卫星图 底下是3000米厚的冰层
南极洲是我们地球七大洲之一,它的总面积达到了142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印度、蒙古三个国家面积的总和。在这片冰封的大陆上,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磷虾、鳕鱼等渔业资源外,在南极洲的内陆地区还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金、银、镍、钼、锰、铁、铜、铀等资源,根据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及1991年通过的《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规定南极地区属于全人类所有,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土,禁止在南极设立军事基地,禁止在南极地区开发煤、石油、矿物资源,只允许各国在南极设立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工作站。
我国目前在南极洲已建成的4座科学考察站和一座在建科考站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在这些众多的考察站中,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我国目前在南极一共有5座考察站,他们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建,预计2022年建成),其中,长城站和中山站为常年科考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夏季科考站。
南极大陆共有4个点最为重要:它们分别是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分别在前3个点建立了科考站,在我国建立昆仑站之前,仅剩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尚属“空白”。
地球极点的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在这里不管哪个方向都是朝北
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从陆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同年11月,中国又首次对中山站与冰穹A之间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为期130天的科学考察活动。由于率先完成冰穹A和格罗夫山区的考察,中国最终赢得了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的同意,在冰穹A建立考察站。
中国昆仑站卫星图 底下是3000米厚的冰层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于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这意味着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国家海洋局还公布了该内陆科学考察站的站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该名字是经过网络征集而来,昆仑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
中国南极昆仑站
目前,人类在全球地面上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是前苏联南极东方站观测到的-89.2℃,而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原因是昆仑站所处的地区是南极洲的最高点,海拔4087米。高海拔就意味着获得的热量少,平均气温比南极其他地区更低。
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区建设科考站,要面临着高原缺氧、低温严寒、施工期短、物资运送困难的挑战。在这个地方,含氧量仅为内陆的60%左右,而即使是夏季,最高温度也仅为-35℃.
施工队友要穿着厚厚的衣服才不至于被冻伤,而由于昆仑站在遥远的南极内陆,建筑物资要从1300公里外的中山站运送而来,如果这1300多公里是正常的公路也还好,但是在南极大陆上怎么可能有这么长的公路呢?这里全部是被冰雪覆盖的世界,正常的汽车都无法在这里行驶,物资只能靠雪地车来运送。雪地车光从中山站开到昆仑站就要20天时间。
雪橇车运输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尽量用模块化或集装箱式建筑构件组装而成,国内将工程舱及其内部装修、设备全部做好,这些工程舱运往冰穹A组装后就可使用,尽量减少现场的安装工作量。
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由内部功能层与外部保温层两部分组成,内部功能层通电线、水管、通风口等,而外部保温层则采用了最先进的外包式复合加芯保温板。可以确保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室内能够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耐低温的不锈钢框架
昆仑站建筑面积为348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照功能分为住宿区、活动区和保障区,包括宿舍、餐厅、医务室、科学观测、卫星通讯、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其中活动区是多功能的,它既可以摆上乒乓球桌等一些运动锻炼器材,又可以当会议室和餐厅。这样设计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又能给驻站人员一个足够大的交流空间。“充分的交流能显著地缓解人的孤独感。
外面冰天雪他,内部还是比较舒适的
活动锻炼室
狭小而又温暖的房间
2011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开始在昆仑站也就是南极冰盖最高点冰厚超过3000米的冰穹A地区进行深冰芯钻探工作,希望获得100万年以上的古老冰芯。冰芯是人类在冰盖上钻孔获得的连续冰层。冰芯具有信息量大、高保真、高分辨率等特点。从冰芯中,科学家可以提取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真实再现成冰时的环境特征。重建超过100万年的气候变化记录,通过冰芯气泡分析,研究温室气体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例如,冰芯中记录的冰雪累计量,可以反映降水程度。冰芯中的尘埃含量、同位素、化学元素等,都可以反映当时的大气环境。冰芯中雪粒的粒径可以反映温度的高低。冰芯的这些特性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地球的“自然档案”,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产生重大贡献。
来自远古时期的冰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