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时转录:人工智能转录民族音乐
人工智能实时转录:人工智能转录民族音乐设计雨燕识别及填报系统,助力雨燕保护“我们也提了一些未来的展望,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钢琴的‘扒谱’,未来要做多乐器、民乐等(扒谱)。”李禾说道。他表示,未来自己和队友将以民族音乐转录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播。据北京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微软2022青少年“创新杯”大赛中,北京中学国际部的王子轩与李禾组成的队伍在国内的110支队伍中取得全国冠军,代表中国地区参加国际赛,最终在来自全球72个国家及地区的133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支队伍取得全球前十(最高奖项)的成绩。据李禾介绍,在这次比赛中,他和队友选择了“运用人工智能对音乐进行转录”这一选题,探索计算机和音乐融合的方向。李禾称,在将录音转化为乐谱的过程中,如果仅靠人的耳朵进行识别,难度比较大,而运用算法辅助的方式进行识别也仍存在一定误差,所以此次项目中他们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方式
运用人工智能对音乐进行转录,增加乐谱识别的准确度;设计雨燕识别及填报系统,帮助志愿者清点雨燕数量……新京报小记者、北京中学高一学生李禾对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近期举行的微软2022青少年“创新杯”比赛中,他和同学王子轩组成的队伍取得全球前十(最高奖项)的成绩。
在李禾看来,学习人工智能的过程很有意思,“不过我也感受到了前面的路还很长。”他期待,自己未来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人工智能项目中,通过项目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帮助他人。
新京报小记者、北京中学高一学生李禾。 受访者供图
参与微软“创新杯”比赛,探索音乐与计算机融合领域
据北京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微软2022青少年“创新杯”大赛中,北京中学国际部的王子轩与李禾组成的队伍在国内的110支队伍中取得全国冠军,代表中国地区参加国际赛,最终在来自全球72个国家及地区的133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支队伍取得全球前十(最高奖项)的成绩。
据李禾介绍,在这次比赛中,他和队友选择了“运用人工智能对音乐进行转录”这一选题,探索计算机和音乐融合的方向。李禾称,在将录音转化为乐谱的过程中,如果仅靠人的耳朵进行识别,难度比较大,而运用算法辅助的方式进行识别也仍存在一定误差,所以此次项目中他们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解决这一误差,希望能够实现更为精准的“扒谱”。
在李禾看来,项目的难点在于向评委展示自己项目的内容,让他们理解这个项目的意义。对此,在比赛的成果录制展示阶段,李禾和队友选择淡化项目中的技术性的内容,更侧重于展示项目本身的价值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也提了一些未来的展望,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钢琴的‘扒谱’,未来要做多乐器、民乐等(扒谱)。”李禾说道。他表示,未来自己和队友将以民族音乐转录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播。
设计雨燕识别及填报系统,助力雨燕保护
这不是李禾第一次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
初二时,李禾参加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到北京雨燕的保护工作中。在工作过程中,李禾发现,志愿者们面临诸多难题,例如需要在照片中数雨燕的数量。因照片中雨燕的数量较多,有时甚至达到两三百,这让清点工作越发费时耗力。
当时恰逢网课期间,李禾在网络上了解到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内容。他突然想到,能否运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志愿者们清点雨燕数量。学习人工智能在图片识别领域的应用成了项目的一大挑战。他坦言,在项目之初,自己的技术不是很成熟,对人工智能也没有特别深的了解,“有想法但是没有思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禾在网络上找了很多类似的项目学习。2021年6月,李禾推出了雨燕识别系统的第一个版本。
但因第一个版本的系统较为简陋,准确率不高、识别耗时长等问题接踵而至。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李禾阅读了很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书籍,“其实当时也有好多看不懂的地方,就先跳过再回来继续看,最后把一大堆书给看完了。”与此同时,他还在网上观看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视频、素材,并加入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交流群。有时在完善系统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也会在群上向大家请教。
耗时近一年,在今年4月,更加完善的雨燕识别及填报系统正式上线。“我觉得自己学到不少东西,一些技术上的运用比较成熟一些。开始做的时候其实还是有点儿‘飘’,但是后来会发现自己的本领也只不过如此,然后变得越来越谦虚。”
此外,李禾也表示,自己在设计、完善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很多志愿者们都提供了帮助或者跟进这个项目,提出修改和反馈意见,帮助他将更好地完善系统,“大家对这个项目非常有热情,项目落地部分归功于所有志愿者。”
未来,他期待能够进一步完善系统界面,让网页更加美观。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将这个系统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宣传雨燕保护,让更多人加入保护雨燕的队伍中。
新京报记者 吴苹苹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