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超级斜杠青年:斜杠男神苏东坡
苏东坡超级斜杠青年:斜杠男神苏东坡在宋代的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豪放派词界,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在书法领域,苏轼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之首;在绘画上,他因擅画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在哲学上,他是当时宋代三大哲学派系(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都知道苏东坡的才华非常大,那到底多大呢?但是我年轻时,除了读过苏东坡的几首词外,对苏公的印象非常模糊,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系统读过苏东坡的传记和历史,我觉得一个人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苏东坡的人生历程与他的文学成就是息息相关的。在这里,我参考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和刘绍雄先生著的《苏轼词八讲》,感谢两位大家对苏公全面深入的研究,使我进一步了解苏东坡为中国文学史做出的贡献。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苏家就占三位:苏洵、苏轼、苏辙,其中文学成就最大的当然是苏轼。
#聊聊不一样的苏东坡
苏东坡肯定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牛的名人了,担得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读过苏东坡的诗词,比如说入选过教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还有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有段时间乐坛非常流行为古代诗词配曲,由流行歌手进行传唱,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复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王菲版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她对此歌的演绎与苏东坡的诗词意境最为搭配。
但是我年轻时,除了读过苏东坡的几首词外,对苏公的印象非常模糊,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系统读过苏东坡的传记和历史,我觉得一个人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苏东坡的人生历程与他的文学成就是息息相关的。
在这里,我参考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和刘绍雄先生著的《苏轼词八讲》,感谢两位大家对苏公全面深入的研究,使我进一步了解苏东坡为中国文学史做出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苏家就占三位:苏洵、苏轼、苏辙,其中文学成就最大的当然是苏轼。
都知道苏东坡的才华非常大,那到底多大呢?
在宋代的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豪放派词界,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在书法领域,苏轼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之首;在绘画上,他因擅画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在哲学上,他是当时宋代三大哲学派系(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
在他65年的人生中,一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散文,书法绘画不计其数。 所以说在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当中,苏东坡几乎都能做到顶级,这是真正的才华横溢。
除了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全才外,他还是士林领袖,一代贤师,门下有“苏门四学士”这样的高徒; 他还是一个不畏强权,直言敢谏的政治家,一个美食家、养生专家、佛教徒、农业改良专家、水利修建专家……,堪称北宋人人追捧的“斜杠男神”。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就展示了他神童的风采,他18岁第一次考试的文章,竟然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认为,是他的朋友另一位唐宋八大家的名人曾巩所写(因为当时文章是不署名的),欧阳修为了避嫌将他定为第二名。
欧阳修对苏东坡非常欣赏。他读苏东坡的文章经常“喜急而汗下”,他曾经说过“我要退让此人,使之有出人头地的余地”。还曾经对后人说,三十年后将无人提及我,肯定都是推崇苏东坡。
仁宗皇帝读过殿试的文章后,说我为后代留下了两个宰相,指的就是二苏;仁宗吃饭的时候停下筷子不动,那一定是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和诗句。所以很早他的才气就已经名声大噪。
他在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他写的诗歌刚一完成,就会快速被京城的人争相传抄,如果他染病十几天不出门,京城的人得不到苏东坡的文章和诗句,就会以为他已经亡故了。神宗皇帝听到谣传说苏东坡已经死了,慨然长叹“以后不复有此等人才”。
所以聊苏东坡,当然要首先惊叹他折服世人的的惊天才情。
写情深似海,他有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纪念他的第一任夫人王弗去世的词。
写怀古喻今,有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色如画,有耳熟能详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记得上次【自我介绍】演讲直播活动时,有一位伙伴曾经引用这首诗,苏东坡把杭州作为他的第二故乡,记录下他在杭州那段美好愉快的生活!
写相思就不得不提最著名的那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却四声),今夕是何年”。这首词是苏轼在山东密州写的,那个时候他的弟弟子由离他不远,这是苏东坡想念他的弟弟而作的词。虽然说它不是描写男女相思之情,但相思之情是共性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传诵至今。
写豪情壮志,大家就会想起《江城子》的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写怀才不遇,就会令人记起《寻人不遇》中的名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成为了多少郁郁不得志的才子们的长吁短叹!
他还写过一首育儿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意思是养育孩子,不一定要孩子多聪明,笨一点没关系,无灾无难就好了。我觉得这首诗给今天那些鸡娃和内卷的家长看看也很有裨益,孩子聪不聪明,能不能考上985、211,能不能到做到公卿不重要,惟愿一生平安健康吧!
苏东坡的人生历程中,有一个著名的地方黄州(就是今天盛产高考状元之地黄冈)。他因《乌诗台案》被贬至黄州后,在当地一个地名东坡的地方开荒耕种,便自号东坡居士,东坡肉就是他在黄州发明的。
黄州附近有个著名的景点就是赤壁,在那里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除了是一位绝世的文学巨匠,还具有悲天悯人、胸怀天下的人文精神。
苏东坡除了是一位绝世的文学巨匠,还具有悲天悯人、胸怀天下的人文精神。
苏东坡做过很多赈灾救饥民,抗瘟疫建医馆这些心系民生的实事。他在徐州带领军民抗洪救灾,在黄州经办了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并且写了很多文章,劝大家要多行善,多给孩子一点爱。
他第二次回到杭州做太守时,修建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为整个西湖进行了疏通的工作,把西湖水道整个建立起来。
后来因为受到政治迫害,苏东坡被流放到岭南。那时候岭南是非常荒凉的流放之地,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在惠州,他还发明了秧马,为农民解除弯腰插秧之苦。
再后来他又被流放到自然环境更加恶劣的海南。在海南的时候,他又带领当地人在海南开荒,教他们学文字,研究中医给大家看病。
他有一份豪放与不弃,他有一份洒脱与豁达,他还有一份悲悯与大爱,他的人生风雨中无论顺逆起伏,还是成败宠辱,他都轻描淡写,信手拈来,用诗词来表达他云淡风轻、从容不迫的旷达情怀!
我认为最具代表性也是我最爱的,还是那首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于这首词,我摘取了《苏轼词八讲》作者刘少雄先生的一段评论为大家进行赏析:
“多年前,比现在年轻些的东坡会“带酒冲山雨”。当时,雨是现实的魔障,是阻碍追求理想的横逆,“带酒冲山雨”是与现实正面冲突的悲壮情怀!现在,四十七岁的东坡,自“乌台诗案”的死亡威胁脱身,以罪官身份废居黄州,既无职权又不能辞官,勉强靠着微薄薪水外带耕种几分薄田,拮据度日。这样的横逆困境,让他真实地了解到执着理想的代价,也在此寂寞岁月的自省中,他重新肯定了自己的抉择,并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之间、人生祸福无常的变化里,淬炼出自信与旷达的体悟。”
“借由《定风波》,东坡带领我们穿越晴雨,跨过悲喜,进而体悟得失宠辱/亦是外在的风雨晴阳,当我们能够不萦于怀,坦然面对,我们的心也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总结苏东坡的一生,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最后我用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作为今天分享的结束语:“苏东坡已走,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