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已开播新剧有你期待的么:连续3天拿下第一
三部已开播新剧有你期待的么:连续3天拿下第一三十年来看到的最好的近代剧!没有之一!中华民族之梁脊!2021年最棒的剧集之一没有悬念。《觉醒年代》该剧接档备受好评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自2月1日于中央一套黄金档播出,新剧自开播以来,收视连续3天稳居第一。不少看过剧的网友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主旋律要怎么拍才好看?
从《战狼》系列,到《红海行动》 《我和我的祖国》,一直到2020年的《金刚川》,许多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开启了“主旋律大片”的新时代。
那么,主旋律电视剧又表现得如何呢?
2021年,一部新鲜出炉的电视剧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它就是:
《觉醒年代》
该剧接档备受好评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自2月1日于中央一套黄金档播出,新剧自开播以来,收视连续3天稳居第一。
不少看过剧的网友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2021年最棒的剧集之一没有悬念。
三十年来看到的最好的近代剧!没有之一!中华民族之梁脊!
无愧央视开年大戏!无一处不含深情。
可以说,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视剧诞生了。
这部剧由曾执导过《虎啸龙吟》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张永新担任导演,曾操刀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龙平平担任编剧。
汇聚了于和伟、张桐、张晚意、马启越、马少骅、朱刚日尧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创团队相当过硬。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的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的变迁为主线,聚焦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从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的过程,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坎坷经历为辅线。
正如剧名那样,整部剧想要再现的是100年前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觉醒年代。
从剧情简介来看,好像是一部非常正经的剧?
其实,它却超出预期让人惊艳了一把,堪称央视一套的又一张王牌!
首先,它的人物塑造“不规矩”。
既然围绕的是《新青年》杂志的前世今生,整部剧最为关键的角色其实是两位。
第一位,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
从2011年的电视剧《中国1921》,到2017年的电影《建军大业》,新剧第三次饰演陈独秀的于和伟,可以说是陈独秀“专业户”了。
不论是《军师联盟》中的曹操,还是《巡回检察组》里的冯森,于和伟的演技实力自然不用多说,而此次他又赋予了陈独秀别样的色彩。
在剧中第一次亮相的陈独秀,因参加讨伐袁世凯的运动,被迫流亡日本,而这时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他,目睹了学生们因签订21条导致的群情激奋。
然而,与学生们的愤慨不同的是,陈独秀平静地拿起学生的便当,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
面对一头乱发、胡子拉碴、浑身邋遢的陈独秀,相信观众与剧中的学生们一样充满怀疑:
这真的是陈独秀吗?
原来,陈独秀终日把自己闷在屋子里,忙着写文章的他连澡也没顾得上洗、饭也没按时吃,这才看起来像个乞丐一般。
在他觉得不爽时,他会想骂人,给梁士诒等一伙人取外号“礼义廉”,因为他们“无耻”;
在他与三五好友相聚商量救国事宜时,他会自顾自地吃着花生,等到大家说完了才像大佬一般迟迟开口;
尤其是回到家,给妻子高君曼讲述自己为写稿半月不出门浑身长满虱子的经历,妻子一句——
“陈先生,你受苦了。”
两人眼中皆满是柔情。
可以说,剧中对角色的服化道都有用意,而于和伟更赋予了陈独秀一种痞子英雄的不规矩和扫地僧式的自信,演绎得游刃有余而富有层次。
第二位,张桐饰演的李大钊。
看到张桐,很多人立马会想到——这不是《亮剑》中的魏和尚嘛!
实际上,在《亮剑》之后,张桐主演的作品并不算多,此次饰演李大钊多少让人有点意外,而他却凭借自己的演技hold了这个角色。
当面对丧权辱国的21条的签订,李大钊能慷慨激愤地动员学生,宛如领导者;
当他拉着陈独秀躲避学生们的抗议时,拜读过陈独秀大作的他又露出小迷弟一般的笑容;
“你愿意和我一起找吗?”
“我愿意。”
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回到家的李大钊,对他喊着“姐”的妻子赵纫兰之间相敬如宾,教儿女下棋的他又充满了慈爱。
除了陈独秀和李大钊之外,不论是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和马启越饰演的陈乔年的少年倔强,还是侯京健饰演的毛泽东和夏德俊饰演的周恩来的意气风发,比之以往的经典塑造,都更有人情味,让观众多了一丝新鲜感。
其次,它的历史呈现抓住了“精气神”。
面对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而称帝复辟之际,整个中国又陷入了风云飘摇之中,不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似乎在中国都行不通——
“难道我们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在整部剧的一开始,我们便看到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们的论争:
一边是李大钊的号召:
“共和就要死了,青岛就要丢了,同胞们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了!”
一边是其他同学的阴阳怪气:
“别给国家添乱了,中国民智未开,不顾中国国情照搬美利坚共和制度,才造成如今这不伦不类的局面!”
面对民族危亡之际,身为中国的有志青年,或保守或激进,但即使政见不一,但都在苦苦思索中国将往何处去的难题,展现了其时青年对国家的责任感。
但学生又是极易被煽动陷入非理性状态的,面对陈独秀说“这样的国家,无药可救”,还没等他说完后半句,学生们就给他扣上“大汉奸、卖国贼”的帽子,甚至吐口水、拳脚相向。
可以说,开头一场论争,就把人拉回到迷茫又躁动的历史现场,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真实。
对于陈独秀来说,他犀利指出“不能打着爱国的旗号去当袁世凯的顺民”,敏锐地倡导爱国需要有立场;
更对当代新青年提出“六个标准”: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力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可以说,这样的标准对于当今的青年来说,依旧振聋发聩。
对于李大钊来说,当时在日本留学的他,本就是留日学生总会文史委员会的编辑主任,此后又成为《民彝》杂志的主编,吹响海外讨袁的号角。
然而,缺课太多的李大钊被学校除名,但他却因此安心自己终于可以一心一意搞救国事业了。
正如他在给《新青年》杂志写的文章《青春》里说的那样: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毛泽东所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说的便是如此吧。
最后,它的画面表现有“电影感”。
在很多人印象中,主旋律剧常常显得过于中规中矩,宛如历史纪录片,而《觉醒年代》不愧是请到了过硬的制作班底,许多场面都别具匠心而有深意。
在剧集开头车不同轨暗示着国家的分裂;而在袁世凯的总统府内外,残阳日暮,昏黄的光线便预示着它的老朽。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对很多动物意象的运用堪称一绝。
在陈延年和陈乔年自食其力做苦力挣学费时,喝着水的他发现碗里有一只蚂蚁,他细心地把他捞起来,放回到草丛中——
虽然生命满目疮痍,命如蝼蚁,但仍心怀悲悯之心;抬头仰望天空,仍有鸿鹄之志。
短短的一个镜头,便把兄弟俩的善良与担当刻画了出来。
此外,还有陈独秀在发表演讲时,蚂蚁在话筒上绕来绕去,却怎么样都不往“右”;
而在兄弟俩对父亲陈独秀难以顾家的埋怨,偷偷把青蛙放到他的菜里,而陈独秀最后一个甩手,把青蛙放回了池塘——
别再做井底之蛙了,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吧!
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毛泽东的出场画面。
在风云飘摇的街道上,坐在车里吃着三明治的小男孩,看着躲在屋檐下准备卖掉的孩子;
楼上站着的衣着体面的女人,看着街上趴着的吃着食物残渣的老人;
而抱着《新青年》杂志穿行在这条街道中的毛泽东,如心怀悲悯的智者一般,目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
此后,以二十八画生为名的毛泽东,贴出“征友启事”:
“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已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
与如今征友常常是征婚的启事不同,在动乱的年代,才更需要志同道合者,毛泽东的告示便是想要召集能同心协力报效国家的诤友。
正如岳飞曾豪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整部剧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时代的英雄人物,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之后的青年以救国为己任的一腔热血,表达了对求知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寻。
“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
“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以史为鉴,方能不忘初心,剧中所传达的一句句话依然能叩响如今人的心灵之门,就像有的网友在看过剧后深有感触:
“感谢《觉醒年代》,他们让我们去回忆,原来曾有这么一群刺眼的人拯救过我们的先辈,现在又想继续拯救我们。”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正如《国际歌》所唱的那样: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上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丢掉幻想,继续战斗吧!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