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哥伦布在新大陆的地位,假如没有哥伦布

哥伦布在新大陆的地位,假如没有哥伦布古代中国的国家机器缓缓转动,商业市镇兴起发展,文化反思进取。谁能说,非欧洲不行呢? 而如果溯流而上,没有哥伦布,没有王室的支持,没有航海技术的发展,也没有《马可波罗游记》的诱惑,这些通通没有,那么世界历史进程又会是怎样?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人类文明是一座大花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字,宗教,音乐,艺术,哲学,政治,法律,人文,社会关系。将如此种种不同抛弃,而将欧洲之成功经验奉为圭臬,作为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圣经”,罢黜百家独尊“欧术”是不可取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如果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必走的一条路。那么为什么是欧洲,一定是欧洲吗?以目的论来阐释历史,将每一段历史都视作历史

浩空繁星波海汪洋,人类历史在哥伦布大航海时代被分割成两个部分。这是欧洲富强的溯源,是全世界整体连接的开端,是冒险家的探险,是财富诱惑的魔盒。谁都没有想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大事件,将极大程度地影响人类历史的轨迹,将欧洲从国人眼中的蛮夷迅速发展为强邻。

哥伦布在新大陆的地位,假如没有哥伦布(1)

欧洲大崛起,国家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开放,经济发达,军事强悍,技术先进。世俗眼光中,他们是成功的,他们是文明和先进的,他们是有前瞻性的绝妙眼光引领着整个世界1500年后的前进方向。欧洲是近代历史的领航人,欧洲是历史巨浪的弄潮儿,“欧洲中心论”甚嚣尘上,然而这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

人们渴望成功,就像人们渴望权力与财富一样。欧洲的成功举世瞩目,亚洲国家秉持耕种文化时,欧洲机器轰隆震耳。非洲国家咏叹自由的奴隶之歌时,欧洲财富积累如山,美洲庄园银矿里躬身屈膝时,欧洲国家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欧洲是上帝的精美制作。欧洲的胜利是一部震人心旋的“圣经”,我们渴望成功,讴歌圣经,忘情地咏叹。

目的论的写史仿佛已经成为了欧洲和亚洲写史研究的潮流。欧洲人自视优越,希望用蛮力推动亚洲和其他大洲的文明发展,而亚洲人自感卑微,对本国文明极度失望,把欧洲国家的发展经理奉为圭臬。“在自然世界或人类世界,所有复杂的历史过程都充满着各种偶发事件或意外事件。这些事件使得以后的活动格局以新的方式形成。当然,有些事情总是比其他事情看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已经发生之事不一定就是实际最有可能发生之事。”“但是历史学家却很容易将真正发生了的事情同应当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这种必然性的意识掩盖了在特定历史时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本书作者的思维是自由开放辩证的,他不认为历史按照一条轨迹规规矩矩地发展,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恰如,欧洲人在大航海的时候是不知道此举可以带来的地理大发现的,欧洲人改良蒸汽机时也不知道此举可以联动带来之后的工业革命。历史已经发生,但是它们只是各种可能性中的一个。我们不能可以贬低或者过度太高任何一个文明。否则就是历史的“马后炮”,是历史的“落井下石”。

哥伦布在新大陆的地位,假如没有哥伦布(2)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人类文明是一座大花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字,宗教,音乐,艺术,哲学,政治,法律,人文,社会关系。将如此种种不同抛弃,而将欧洲之成功经验奉为圭臬,作为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圣经”,罢黜百家独尊“欧术”是不可取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如果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必走的一条路。那么为什么是欧洲,一定是欧洲吗?以目的论来阐释历史,将每一段历史都视作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是不敢苟同的。当我们已精妙的手法,严密的逻辑,坚定的自信去回顾欧洲崛起之时,我们是否怀疑我们已经陷入了偏见与固执,已经走进了历史的局限?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著作《全球通史》备受推崇,全书分成了两个部分,1500年以前的世界,1500年以来的世界。1500注定是一个不凡的数字。地理大发现,人类从孤立发展开始走向一个整体,新大陆的发现,欧洲的崛起已经到来了。我们已经对1500年之后的世界发展的历史很了解,对欧洲崛起的路径像数学公式一样,像背圣经一样背了下来。地理大发现,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欧洲黑奴贸易掠夺金银矿,资本原始积累,政治改革,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而如果溯流而上,没有哥伦布,没有王室的支持,没有航海技术的发展,也没有《马可波罗游记》的诱惑,这些通通没有,那么世界历史进程又会是怎样?

古代中国的国家机器缓缓转动,商业市镇兴起发展,文化反思进取。谁能说,非欧洲不行呢?

从政治层面来讲,秦代废除了分封制度立郡县,郡县制将全国分为大小数郡,将原先的世袭制转为官僚政治体系,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泱泱大国,上至郡县,下至乡村,皆井然有序。在治理大国方面,我们的实力和经验是西方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牢固的国家政体也非同时期西方的松散所能比拟。

哥伦布在新大陆的地位,假如没有哥伦布(3)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为儒家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科举制创立以来,为文官制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明理得以实现人生的跨越和转变,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缓解社会矛盾,为百姓发声代言。中国的文官制度为世界所瞩目,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先列。

即使是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皇权至上,也上有天道预警着每一位皇帝,下有宰相分权,谏官献言,文武百官上书。史官记载皇帝过失……不夸张地讲,中国皇帝是“把权力放在了制度的笼子里。”

在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经济一直处于向前发展的方向,古代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巨大引擎。宋明时期,中国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很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镇大多都在中国,市镇经济繁荣,市场开放,取消坊市制度,同时与外国进行朝贡贸易,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贸易,路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而明代的中国与欧洲国家几乎同时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雇佣式的劳动关系,租佃关系松动,城市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世界贸易中仍然占据出超的绝对优势地位,马尼拉大帆船将世界贸易中的大量白银通过陶瓷,丝绸等商业贸易运进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增添活力。也就是说,虽然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掠夺,但是他们的成果大多来到了中国。有学者指出,两宋统治的300年里,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在手工业,制瓷业,冶矿业,造船,印刷,纺织业都有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哥伦布在新大陆的地位,假如没有哥伦布(4)

在文化层面说,汉以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儒家也并非是滞留原貌而一成不变,在儒家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它也在经历着变迁,不断的融入发展,它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古代中国的读书人被认为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其实,八股文盛行于明清,宋人言“国家以科举网罗天下之英隽,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八股取士虽然在文章格式中要求严格,但考试范围除了四书五经还包括时政和策论,这就是说,仅仅读死书是不足以入朝为官的,考生还必须对国家大事有一定的认识,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具备一定才能。

哥伦布在新大陆的地位,假如没有哥伦布(5)

而明清之际,面对八股取士和儒学成为世俗的敲门砖这一恶劣的现象,也涌现了明代思想家李贽,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他们提出了限君,民主,民贵君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朴素的唯物主义,注重实践等伟大思想。今天这些思想仍然对我们有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孕育出了世界上伟大的东方哲学,虽然西方哲学的严密论证和格式成为了现在世界的标准,但并不意味着东方哲学没有价值,它们侧重的方面和展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站在历史进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我们回溯到哥伦布时代假设历史,并不是文化自大,也不是沉溺于过去中国的成就主张复古。历史已经过去。

站在欧洲中心论的立场反观中国和其他文明的存在,就有其局限。当然,同样我们也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和方面去反过头去鼓吹“中国中心论”,更不能追求复古主义,敌欧主义,文化沙文主义,甚至设置壁垒,反对全球化这一已然且不可逆的现实。

假如没有哥伦布这一猜测,是为了帮助擦除“目的论”,也擦除心中崇洋媚外的灰尘,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和评价欧洲文明与我们自身以及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 全球化进程之下,我们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多样文明和谐共生。我们也应当构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不要动不动捧起“圣经”,念个不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