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十一岁女孩的作文:我和青春期女儿意外和解
写给十一岁女孩的作文:我和青春期女儿意外和解我记得就是接收到女儿的认可后那个周末,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最后女儿用我的手机拍照上传时,我不可避免的去读了,说实在的,这几句话扎到我这个母亲的内心了,看到“无力感、窒息感”这几个字,想起女儿上学期间早出晚归的点点滴滴,那一刻,我仿佛感同身受般地落泪了。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就是如此,女儿感受到我的尊重后表达了认可,我接受到认可后,心生感激,觉得需要更加的尊重和信任她,所谓良性的互动就拉开了帷幕。但是真正让我彻底的反省却是另一件事,这就是女儿的一篇作文。所以网课一开始,我这个妈妈就总是在一个防备状态。这样的后果就是,女儿稍有差池,作业提交晚了啊,提交不全啊,改错的态度不太好啊,我就七情上面,结果总是不欢而散。再加上宅家久了,生活中的琐事加起来。和女儿时有冲突,这种冲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本身具有破坏力,发生了对双方都是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好像又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杜绝它,隔三差五总要跳出来。但后来两
特别说明:原创文字
没想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都没想到假期就这样被延长,大人孩子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宅家生活。
更没想到的是,一直和女儿磕磕跘跘的我,竟然和她在疫情宅家生活里意外和解。
我女儿读初一,2月中下旬,原定于开学的日子,迅速改成了网课。至于这个网课怎么上,上成什么样,还真的没底。不过上网课就意味着要使用电子产品,效果如何也不得而知。所以,对于这种上课形式和可能产生的亲子方面的冲突我还心里没底的。
所以网课一开始,我这个妈妈就总是在一个防备状态。这样的后果就是,女儿稍有差池,作业提交晚了啊,提交不全啊,改错的态度不太好啊,我就七情上面,结果总是不欢而散。再加上宅家久了,生活中的琐事加起来。和女儿时有冲突,这种冲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本身具有破坏力,发生了对双方都是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好像又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杜绝它,隔三差五总要跳出来。
但后来两个偶然事件改变了这种状态,一次饭后女儿和我聊天,说他们专门为网课学习建立的班级群也有孩子用的是家长的QQ号(网课女儿暂时用的我的QQ号),不过有些妈妈会专门去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她转过头对我说道:其实你做得挺好的,你说了不看我和同学聊天记录, 确实就没有看。说这话时的女儿那一刻,脸上是真实的认可,这是青春期孩子难得一见的对父母的认可,我被这个表情给打动了:原来育儿书和专家所说的信任、尊重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当孩子真的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尊重,信任,她是愿意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的。原来尊重信任的魔力真的是这么大,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她可能最需要的不是生活细节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仅仅就是尊重和信任。
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就是如此,女儿感受到我的尊重后表达了认可,我接受到认可后,心生感激,觉得需要更加的尊重和信任她,所谓良性的互动就拉开了帷幕。但是真正让我彻底的反省却是另一件事,这就是女儿的一篇作文。
我记得就是接收到女儿的认可后那个周末,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最后女儿用我的手机拍照上传时,我不可避免的去读了,说实在的,这几句话扎到我这个母亲的内心了,看到“无力感、窒息感”这几个字,想起女儿上学期间早出晚归的点点滴滴,那一刻,我仿佛感同身受般地落泪了。
寥寥数语 平实却真实地描述当时的内心
女儿描述的情况是上学期,刚从小学走向初中,一个比较重大的转折点,她就读的班级,应该说都是原来小学班级比较优秀的同学。在这样一个新环境里,环境,人际,学业压力应该说是扑面而来,但是当时的我是非常的焦躁不安的,老公工作忙在外地时间比较多,让我神经更加紧绷,回头看那时候,我完全被外在的分数名次给左右了,我无法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和处境,直到这学期我看到这篇作文:无力感窒息感,这几个词让我深深颤动,因为这几个词是那样清晰描述了孩子当时的内心,那种艰难的处境。我想起上学期和女儿很多的冲突片段,想起我对她的种种紧逼、想起她下意识对我的抗拒,想起半期考试后她机读卡少涂了25分,从学校一脸歉疚的走向我,我在车上无法抑制的失望,然后忍不住说教,进而引来她的反弹,然后两人发生剧烈的冲突......想起上学期很多学习、作息的环节,我因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无休止的念叨催促:怎么还没做完,怎么做成这样?怎么还不睡觉?.......
有时候会被外界的表象迷了双眼
那个时候,我只看见的我自己的焦虑,只看见分数和排名,只看见女儿的各种缺点,却唯独对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浑然不觉,当我看到这篇短短的作文,看到那些完全真实的描述,我才猛然警醒。我想上学的刚上初一时的女儿一定是不容易的,她几乎难得从家里获得更多的支持,一个人适应着环境,承受了很多的压力。
看过很多育儿书,听过很多讲座,但是真的走到生活中,却发现依然处理不好和对方的关系。可能一方面理解不够透彻,另一方面,还是自己的修炼不够,不能从根本上去换位思考,特别是面对孩子(孩子之于家长是弱势的),始终还是按照自己最初那一套在处理和对待。孩子在变,我们也需要调整。当我被自己的恐惧焦虑和期望控制自己时,就很容易忘记养育的初心。
养育的初心是什么,时不时问问自己
4月27日,女儿顺利结束了2个月网课,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网课期间我们虽然有不同的意见表达,但是基本没有大的冲突纷争了,这和之前相比是很明显的进步。平心而论,女儿的表现是基本达到网课学习要求的,甚至她的表现比我预想的好。所以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多虑了,把自己的焦虑过多的投射给孩子了。事实证明,没我的那些提醒催促她也没太多纰漏,特别是不催促了,看得出来,她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样的达到了效果。我就更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方式需要修正了。
她的点滴表现也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好处,也提醒我要懂得去放手,眼光长远一点,去理解包容他们,理解他们自己作为青少年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自己对于学习的压力。犯错并不可怕,因为人人都都会犯错,要学会从从犯错中成长,就要从行为背后多关注内心,而不是死盯着错误本身不放。
很明显,因为看到了女儿内心的处境和她的压力,我和之前相比,懂得控制自己了,不是原则问题,想催促,想提醒,想责难的时候,忍一忍,实在忍不住要开口,点到为止。这种和之前相比柔软包容的态度也给了女儿更好的空间,对于我的提醒和建议,她明显没以前那么抗拒了,母女两人交流的东西更多了,沟通更顺畅了。
教育一定是关系大于一切
没想到疫情之下宅家生活,这两件偶然的事件,意外的让我和女儿都看见了彼此,消除了隔阂,拉近了距离。不知道如果没这两件偶然事件发生一切又会怎样?我想若真的是诚心想改变的有心人,总会遇到生活的契机的。因为很多偶然总是蕴藏着必然。
这个时候回过头再来看育儿教育类书籍的操作层面建议,就觉得真的可以为之所用了,这是《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书中关于和十几岁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的7个建议:
1、 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并共情
2、 倾听保持好奇心
3、 别担心别人怎么想,要做对孩子最有利的事情
4、 用鼓励代替羞辱
5、 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6、 和孩子一起专注解决问题
7、 和孩子达成相互尊重的约定
其实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就是家人能看到彼此的处境和不容易,给与彼此接纳和支持。对于教育而言,有句话始终适用,在此也和所有的父母共勉,那就是:亲子关系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关系也就没有有影响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