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法学专业属于纯文科,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均是沿着文科建设的思路开展。《会通文理——中国法学走向深邃之路》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寿步教授作为工学学士、工学硕士,以自己30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法律实务从业经历,从中国法学范式入手,对当今中国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学人才培养诸方面进行了反思。会通文理书评本书以中国法学范式为线索,反思中国法学的研究、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文字语言、图象语言、符号语言分别对应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中国法学范式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难以发现更深层次的法学规律、难以表述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会通文理,由此可以提升法学研究水平、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增强法学人才能力。本书以多学科视角展开论述,含有大量实例,兼具原创性、学术性、可读性。作者简介寿步,自动控制专业工学学士、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工学硕士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1)

《会通文理:中国法学走向深邃之路》

寿步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法学范式为线索,反思中国法学的研究、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文字语言、图象语言、符号语言分别对应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中国法学范式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难以发现更深层次的法学规律、难以表述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会通文理,由此可以提升法学研究水平、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增强法学人才能力。本书以多学科视角展开论述,含有大量实例,兼具原创性、学术性、可读性。

作者简介

寿步,自动控制专业工学学士、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工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03年当选第二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杰出贡献奖。先后关注计算机科学、知识产权法、网络法、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人工智能哲学伦理法律等学术领域。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2)

会通文理书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法学专业属于纯文科,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均是沿着文科建设的思路开展。《会通文理——中国法学走向深邃之路》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寿步教授作为工学学士、工学硕士,以自己30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法律实务从业经历,从中国法学范式入手,对当今中国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学人才培养诸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3)

作者认为,中国法学范式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其原因是受制于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和高考生源主要是文科生,因此在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无法设置高等数理知识课程,即使偶有设置其内容也极简单。这就导致“法学科班出身”的法学本科毕业生乃至受过“完整的法学教育”的法学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获得者普遍缺乏高等数理知识基础,缺乏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基本训练。因此,以法学科班出身为主体人群的中国法学界无法自行将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从初级阶段提升到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4)

范式是学术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为了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适应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中国法学研究实力,提升中国法学研究水平,提高中国在法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有必要将中国法学教育的理念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的三个台阶基础上,也就是从法学知识积累的“义理传承”、经法学能力培养的“学以致用”、到法学理念塑成的“慎思明辨”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走到实现法学范式转型的“会通文理”;有必要将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写作的要求从“法学立场”“人文考量”“社科眼光”这三个维度扩展到第四维度“图式表述”,使中国法学走向深邃之路;有必要将法学方法论的取向从仅仅接受定性方法论、转向能够兼容定量方法论、最终达到采用混合方法论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整合起来解决问题。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5)

作者提出,中国法学教育应该培养会通文理、会通古今、会通中西的新型法律人,即具备高等数理知识基础,善于逻辑思辨,习惯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了解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为此,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中国法学范式的提升:

第一,将中国法学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由本科调整为本科后,即主要在非法学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培养法学人才;

第二,在招收法学博士生时优先招收非法学本科(尤其是理工科本科)的法律硕士毕业生;

第三,将引进法学教师的主要条件由法学科班出身变更为至少有一个非法学学位(尤其是理工科学位),以利于实现中国法学范式的自觉转化,以利于发现更深层次的法学规律、表述更高层次的法学研究成果。

关于法学基础的书籍,好书书评会通文理(6)

作者在该书中以多个学科的研究者的诸多学术论著为例,阐述了中国法学文理会通的必要性。该著作涉及多学科知识,除了法学之外,还有科学哲学(范式)、数学(逻辑代数、类型理论、集合论)、计算机科学(数据结构、信息安全国际标准、算法、程序、PROLOG、LISP、人工智能)、哲学(方东美哲学、牟宗三哲学、人工智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佛学(心经、佛经五不翻原则)、复杂性科学(涌现理论)、心理学(原型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知心理学)、史学(黄仁宇大历史观)、社会科学方法论(定量方法论、定性方法论、混合方法论)以及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读者可以从中衡量、思考中国法学发展该往何处去。

(本文作者提文静,

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本书责任编辑)

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辑:沈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