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b7a轰炸机,你绝不知道的秘密X
日本b7a轰炸机,你绝不知道的秘密X爱知99舰爆在太平洋战场大显神威,有“东方斯图卡”的美誉,但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已显老态,亟待更新。爱知99舰爆在太平洋战场大显神威,有“东方斯图卡”的美誉,但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已显老态,亟待更新。
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行动中的三大主角是三菱公司的“零式”战斗机、中岛B5N 97式鱼雷轰炸机、爱知D3A 99式俯冲轰炸机。这三种飞机在美国参战后有了强有力的对手。尤其是两种攻击机很快显出老旧,在盟军的新锐战斗机面前显得毫无还手之力。爱知公司的B7A“流星”攻击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研发的。
爱知公司的“流星”轰炸机是是一款性能凌驾于盟军同类飞机之上的攻击机。
爱知公司的“流星”轰炸机是是一款性能凌驾于盟军同类飞机之上的攻击机。
爱知99舰爆在太平洋战场大显神威,有“东方斯图卡”的美誉,但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已显老态,亟待更新。
爱知99舰爆在太平洋战场大显神威,有“东方斯图卡”的美誉,但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已显老态,亟待更新。
尽管中岛公司在97式舰攻后拿出了自己的换代产品,“天山”攻击机,这也算一种性能比较出色的攻击机,基本保持了97式舰攻的鱼雷轰炸和水平轰炸功能,但是航程和速度上更快。不过受到发动机和超重等问题的困扰,也是迟迟无法上舰形成战斗力;而空技厂也为海军设计的换代的俯冲轰炸机“彗星”。
中岛公司的“天山”鱼雷轰炸机也是一种先进的攻击机,但是饱受发动机可靠性和超重的困扰,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威力。
中岛公司的“天山”鱼雷轰炸机也是一种先进的攻击机,但是饱受发动机可靠性和超重的困扰,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威力。
空技厂的D4Y“彗星”俯冲轰炸机性能出色,但是毁在了性能先进而不稳定的山寨德国货“热田”发动机手里,毁誉参半。
空技厂的D4Y“彗星”俯冲轰炸机性能出色,但是毁在了性能先进而不稳定的山寨德国货“热田”发动机手里,毁誉参半。
“流星”项目被称为海军十六式舰攻,采用下单翼,单发前置,后三点可收放起落架,由一具最大功率1800马力的中岛NK9B誉11型发动机四叶变矩螺旋桨,起飞重量接近六吨。升限达到11250米,航程超过2600千米,速度能够达到566公里/时,这个时速接近了零战52型的速度,相当优异,有力践行了日本海航“速度超过战斗机,航程超过轰炸机”口号。
得称道的是,“流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飞机的飞行和起降性能,机翼采用了类似美国海军F4U“海盗”战斗机的倒海鸥型机翼,这种机翼能让飞机的中心挂在大型的炸弹或武器,同时起落架不至于太长而造成强度不足,还能保证气流不至于受到太大干扰。与此同时,“流星”还有空战襟翼的设计,双重机翼不仅在俯冲轰炸式能够减速,还能够在起降和格斗时与副翼联动,大幅度提高起降和格斗性能。
火力方面,“流星”被赋予强大的攻击力。爱知公司不希望它在美军战斗机面前是任人屠杀的弱者,两翼配备了20毫米99式ll型机关炮,配合空战襟翼,“流星”可以在遭遇美军战斗机不得已时放手一搏。同时20毫米机炮也给予地面目标更大杀伤。后座的自卫火力升级为一挺13毫米航空机枪(日本称为机关炮)。原有的攻击机大部分使用7.7毫米机枪。但这种火力面对美军带有装甲板的战斗机,即使命中多发也只是隔靴搔痒,但升级后大大加强。
“流星”轰炸机基本武器为一枚800公斤的的91式航空鱼雷。
“流星”轰炸机基本武器为一枚800公斤的的91式航空鱼雷。
“ 流星”的本行是鱼雷攻击,因此主要武器是机腹下挂在一枚800公斤的鱼雷。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开机腹的炸弹舱门,鱼雷的挂在位置不在正中心,而是偏左80公分。机腹的弹仓可以挂在250公斤炸弹两枚。
注意挂在的91式鱼雷为能在浅水区攻击舰艇加装了木质的稳定尾鳍。
注意挂在的91式鱼雷为能在浅水区攻击舰艇加装了木质的稳定尾鳍。
最重要的是,这种飞机在设计是考虑到了大规模生产的便捷性,工时消耗相对早期的零式及99舰爆要更短。
在定型投产的“流星”称之为B7A1 但初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中岛提供的“誉”型发动机存在过热和振动的问题,机体强度也不足,因此反复修改。此时,“流星”也错过了上舰的最好机会。等到修改了机体的问题,换装了可靠的“誉”21型发动机的B7A2型定型时,已经到了43年年底,海军在中途岛损失了大部分航母,珍珠港事件时精锐的轰炸机飞行员也基本都消耗殆尽了,新锐的攻击机很难发挥出本身的优越性能!
海军满怀希望排产的时候,日本发生了东海大地震,大量的设备和半成品材料毁于一旦,少量的“流星改”(B7A2)服役后,只能作为岸基航空兵攻击越来越近的美军,但是飞行员素质每况愈下,因此战果乏陈。少量的“流星”后期被改装成“神风”自杀飞机撞击美军舰艇,但是也没有像样的战果。
“流星”作为一种攻击机,可以说是在二次大战时期性能最为优越的型号之一,远好于美国的“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和SBD俯冲轰炸机,而且在通用化和生产标准化的设计理念是很大的进步。但是“流星”出现的太晚了,即使工厂全力生产也只装备了114架。它出现时海军已经丢掉了主动权,攻击部队很难得到战斗机的掩护发动攻击,此时海军最重要的是如何拦截铺天盖而又飞得又快又高的“重爆”同时,美军的雷达以及带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高炮等新设备使得日本攻击机部队接近舰队的机会大大降低,而且日本引以为豪的夜战奇袭也由此背负越来越高的损失率。
因此这款攻击机从技术上无疑是相当先进的,但是生不逢时的节点和它背后代表的非正义的一方注定它只能是黯淡划过夜空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