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从历史上看,晏殊本人似乎其实并不是个很淡定的人,他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曾经因为贬谪往陈州离席上官奴唱了一句“千里伤行客”而不高兴,责人家说“予平生守官,未尝去王畿五百里,是何千里伤行客耶?”这一系列的暴躁可能都由来于他的不安全感,对当下,也对来日。上意难测,少年为官的他早早看清官场的脉络,因此他的身上,几乎很少能见到以物喜的影子。要怜取眼前人的晏殊自然是守成忌变的。而他又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成为了他的女婿。晏殊为宋朝举荐了不少人才,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儿子晏几道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在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为了避嫌请求辞去兼职,但皇帝认为没必要,因为他相信晏殊,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可见晏殊在当时的口碑之好。晏殊的为官,虽不能说无为,用心却也实确并不在进取开创上。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种极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露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中化用李商隐的诗意,而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这首七绝可让人一睹一代天才晏殊的文采。正如《艇斋诗话》所说:“晏元献小词为本朝之冠。”然小诗“亦有风致,不减唐人”晏殊不仅诗词风雅,而且纵观整个历史,有才华有实力还能善终的大臣着实不多,晏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1)

晏殊出生在江西临川,父亲晏固是一名抚州手力节级,按照职位仅仅是一个官府差役。对于一个以清贵闻名的词人来说,他的家世并不显赫。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晏殊自身实力却很强,晏殊不仅天资聪颖,而且读书还用功刻苦。五岁就已声名远播,七岁时做的诗歌已经远近闻名,到了十三岁时更是文采斐然。随后,晏殊以神童之名被张知白推举入朝,当时推举神童的方式称为“童子举”,殿试文章写完后,当朝皇帝宋真宗十分高兴,钦点晏殊为进士,嘱咐一代大儒陈彭年务必把晏殊培养成人才。有了皇帝和大学者的培养和栽培,晏殊14岁就被提拔为秘书省正字,留秘阁读书,复改值史馆。15岁时续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三年后,任著作佐郎。七年后,随宋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后来又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左庶子。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2)

晏殊学识渊博,办事干练,宋真宗每次遇到疑难之事,经常写在小纸条上征询晏殊的意见,而晏殊的建议也多次获得宋真宗的采纳,成为了宋真宗的左膀右臂。然而在官场上有所起色,在家庭中却痛失亲人。二十一岁的时候,他的弟弟自尽,等到二十二岁,结发妻子李氏突然病逝,二十三岁,父亲去世,二十五岁,母亲去世,三十余岁,继室孟氏病逝。而作为一个以仕途平顺著称的词人,家庭的变故会体现在他的词作上,但是他却从来没有。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3)

晏殊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的精髓,又深受冯延巳的影响,词风温润秀洁,典雅流丽,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晏殊一生写过许多诗词,却没有一首是为逝去追悼创作。晏殊的诗词里很少有对回顾往事沉恨细思的时候,他的回忆只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而对未来,他却素来写得明白肯定:“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人间后会,又不知何处。魂梦里、也须时时飞去。”繁华欢会,过手即逝,一切终将亡去,盖莫能二。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4)

从历史上看,晏殊本人似乎其实并不是个很淡定的人,他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曾经因为贬谪往陈州离席上官奴唱了一句“千里伤行客”而不高兴,责人家说“予平生守官,未尝去王畿五百里,是何千里伤行客耶?”这一系列的暴躁可能都由来于他的不安全感,对当下,也对来日。上意难测,少年为官的他早早看清官场的脉络,因此他的身上,几乎很少能见到以物喜的影子。要怜取眼前人的晏殊自然是守成忌变的。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5)

而他又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成为了他的女婿。晏殊为宋朝举荐了不少人才,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儿子晏几道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在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为了避嫌请求辞去兼职,但皇帝认为没必要,因为他相信晏殊,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可见晏殊在当时的口碑之好。晏殊的为官,虽不能说无为,用心却也实确并不在进取开创上。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是很多的官员都不具备的,那就是非常的忠厚,非常的诚实。作为神童和少年进士,晏殊极具才华,他对朝政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做事从不强出风头,而是低调踏实,时时处处以朝廷为重。他一生不会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更不会欺瞒皇上,居功自傲。

晏殊唯美的宋词(无可奈何花落去)(6)

可以说,晏殊的一身气力都用在了维持上,因此不喜欢被任何外力打破这辛苦经营的平衡。悲观主义的人往往难舍对眼前的眷恋,为事为词,均是如此。因此晏殊的诗词虽然天然浅白,但是并不浮夸。晏殊的门生欧阳修,在老师仙逝后,写了《晏元献公挽辞》,对晏殊的一生的品德和功业,做了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一时闻望朝廷重,余事文章海外传。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解官制胜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重。”自古宦海,为官不易,沉沉浮浮,孰能掌控?错过花开时节的赏花人,又何尝不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睿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