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山体:宁夏山地知多少
宁夏山体:宁夏山地知多少以上三列弧形山地在东南会聚于六盘山,向西北撒开,分别延入甘肃省,在古浪—天祝地区复又收敛,平面总体形制呈“新月形”。由北东向南西,弧形山地的规模(长度、宽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正负地形总高差)逐列增大,曲度依次变小。第三列为云雾山、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属南西列弧形山地。贺兰山为北北东走向,屹立在北部,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界山;中部和南部东缘的罗山、青龙山、窑山、云雾山等均为南北走向;横亘于南部北缘的卫宁北山,则为东西走向;南北向山地和东西向山地围限的广大地区,又分布着三列向北东凸出的弧形山地。第一列为窑山、烟筒山、泉昭山和卫宁北山南缘的山地,组成北东列弧形山地。第二列为清水河西侧山地和香山,属于中列弧形山地。
宁夏山地面积共13890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0.92%。山地海拔1500~3500米,属中低山。
贺兰山、罗山、六盘山分别为北部、中部、南部最高山。
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是宁夏最高峰。
全区山地走向受断裂构造控制,分为北北东、南北、东西和弧形4组。
贺兰山为北北东走向,屹立在北部,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界山;中部和南部东缘的罗山、青龙山、窑山、云雾山等均为南北走向;横亘于南部北缘的卫宁北山,则为东西走向;南北向山地和东西向山地围限的广大地区,又分布着三列向北东凸出的弧形山地。
第一列为窑山、烟筒山、泉昭山和卫宁北山南缘的山地,组成北东列弧形山地。
第二列为清水河西侧山地和香山,属于中列弧形山地。
第三列为云雾山、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属南西列弧形山地。
以上三列弧形山地在东南会聚于六盘山,向西北撒开,分别延入甘肃省,在古浪—天祝地区复又收敛,平面总体形制呈“新月形”。由北东向南西,弧形山地的规模(长度、宽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正负地形总高差)逐列增大,曲度依次变小。
贺兰山与六盘山巍峨挺拔,是宁夏水热状况分配和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形成独特的山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丰富。
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为宁夏三大天然林区。
贺兰山
贺兰山,汉代始称“卑移山(北段)”,后改称“乞伏山”。唐代普遍称“贺兰山”。
《元和郡县图志》谓:“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马,北人呼为贺兰。”故名。是中国主要南北向山地和西北地区地理界线之一。也是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及内外流域的分界。
位于宁夏西北部及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地带,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接阿拉善高原,东临银川平原,总面积约2378平方公里,形成于晚期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由太古代至侏罗纪的大部分地层和多期岩浆岩构成,岩性复杂。
东西边界由活动断裂控制。山地走向北北东,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南北绵延200余公里,宽15~60公里,北宽南窄,东陡西缓。
大致以沙巴台—宗别立一线的正义关断裂和元山子—营盘山断裂为界,分为北、中、南三段。
北段山地最宽,达60公里,海拔一般不超过2000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并有加里东期中基性岩脉穿插,边缘有少量沉积岩。花岗岩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球状风化地貌发育。地形低缓破碎,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下,属深切割低山山地。土壤主要为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淡灰钙土及山地粗骨质土。
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是岩石山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地下水储存并运动于岩石的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带中,借助于深切的沟谷而排泄,泉水多出露于沟谷两侧及山边断裂带。
植被为草原化荒漠。由于山高坡陡,深沟纵横,受干旱气候影响,在山峰阳坡只生长旱生灌木植被,细草极少,阴坡只生长山榆、沙冬青、蒙古扁桃等次生灌木林。
中段系贺兰山主体,海拔一般3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苏峪口北,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为宁夏最高峰,高出银川市2400余米。山体峰峦叠嶂,沟谷深邃,绝壁耸立,林木繁茂,是贺兰山最为巍峨险峻、雄伟壮观之处。
3000米以上山峰连绵不断,贺兰山高山气象站和镇木关等局部地段保存有第四纪冰窖、冰斗、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遗迹。
苏峪口北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碎屑岩构成北北东向的复式褶皱带,向斜成山。苏峪口以南,下古生界和震旦纪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近南北向的向斜,平坦的分水岭沿向斜轴延伸。
大干沟以南,山体被两条北东和北北东向正断层切割,东南盘叠瓦式下降,形成高差500米以上的3个阶梯,海拔分别为1400~1600米、2000~2300米、3000米左右。
三关口、元山子一带,山体因北西和北北西向断裂所截,向南西降低,形成2400~2500米、1800~1900米、1500~1600米3个高度不等的阶梯。
南段位于元山子—营盘山断裂以南,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下,属低山丘陵地带,山势平缓,沟谷平宽,植被稀疏。
主要的山峰有:黑梁,海拔1969米;元山子,海拔1799米;大柳木高,海拔1579米;小柳木高,海拔1510.9米;科学山,海拔1610米。
据海拔2901米高山气象站资料,年太阳总辐射6118.55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3030.3小时,年均温—0.7℃,年平均降水量429.8毫米,是宁夏北部低温多雨中心及冰雹发源地。
每逢日降雨量在80毫米以上便产生洪水,山陡坡短,往往洪水量大流急,常造成灾害。山势高峻,雨量充沛,林木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
牛首山
牛首山,俗呼“牛头山”,古名“望云山”“黛黛岭”“紫金山”“金积山”。位于银川平原与卫宁平原之间,是中宁县白马乡东北的一道山岭。西临黄河青铜峡水库区。
主要由奥陶系碎屑岩和灰岩构成。北东、南西边界均为断裂控制。走向北北西,长32公里,最宽约11公里,总面积约367平方公里。一般海拔1500~1700米,主峰武英山(大西天)1781.5米。
因主峰武英山峰(大西天)与文华峰(小西天)两峰并列,突出在500米山岭的两端,形似牛首的两角对峙。峰顶有西夏牛首古寺,后人以寺名名山。
西坡陡峭,比高约500米。东坡平缓,沟谷发育,切割强烈。黄河傍西麓北流,切过山体西北端,形成青铜峡。
卫宁北山
卫宁北山位于卫宁平原之北。宋代有黑山之名,俗称“北山”。
晚期华力西运动褶皱隆起,喜马拉雅运动II幕形成。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碎屑岩构成,东西走向的紧密线性复式褶皱和断裂发育。
南界由断裂控制。山体东西走向,由多支梁脊坳谷排列组成,长50公里,宽20~30公里,总面积约924平方公里。山体低矮,山坡和缓,基岩裸露,岩屑发育。海拔1500~1600米,最高峰土窑1687米,相对高差150~200米,最大比高350米。
西接腾格里沙漠,南北两侧亦多为沙丘、沙地。东侧渠口、枣园一带分布黄河三级阶地。
东南侧,西临黄河有两级阶地,海拔分别为1260~1270米和1220~1240米,向黄河倾斜,基座为古近纪或新近纪红层。前者分布零星,顶面有第四纪砾岩,后者较完整,上覆第四纪沙砾石薄层。蕴藏铁、金、银、煤等矿产,是宁夏金属矿产种类最多的地区。植被为草原化荒漠。
主要分支山脉有:照壁山、观彩山(棺材山)、骆驼山、麦垛山、单梁山等等。
香山
香山位于宁夏中部,北临中卫。由上奥陶统香山群绿色岩系和中—下奥陶统、泥盆系、石炭系碎屑岩、碳酸盐岩等构成。北、东、南三面边界均由断裂控制。向西延入甘肃省。
黄河呈北东南西走向穿过西部形成黑山峡。山体呈弧形,多由东西—北西西向排列的鱼脊状弧山高峰组成,逶迤连绵,沟谷发育多呈“V”形,切深大于100米,坡度均在50°以上。北坡波谷呈放射状分布。
西北部老君台山靠近黄河之北侧,断层较为发育,构成多层阶梯状地形。主峰香岩寺山(今香山寺)海拔2361.6米。香岩寺山北麓断崖以南海拔2000米以上;以北海拔1700~1900米。最早有麦田山、大松山、小松山之名。明代《嘉靖宁夏新志》有天都山、米钵山的记述。
清代乾隆《中卫县志》以其高峰建有香岩寺,俗称“香山”;为原中卫县之南山总名,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面积3492平方公里。
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体,但较高山峰的阴坡,2000~2200米为干草原,2200米以上为中生落叶灌丛。富含煤、石膏、石灰岩、铜、磷等矿产。
中国特有的裘皮山羊——中卫山羊的中心产区。原中寒武统香山群命名地。
主要弧山峰有:香岩寺山、天景山、米钵山、黄色水山、高泉山、帽儿山、丰台山、老君山、夜明山、大草堆山、弧山子、小红山等等。
烟筒山
烟筒山,位于同心县北部、中宁县城东南、清水河东侧,为清水河河谷平原与红寺堡平原界山。有马耳尖山、烟筒子山、磨盘山、马鞍山、万家大梁和窑山等组成。
山体南高北低,呈北西弧形展布,是宁南北东列弧形山地组成成分。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碎屑岩构成。
北东和南西边界均为活动断裂控制。沿北东麓断裂,石炭系和泥盆系逆冲到第四系之上,部分水系发生左旋位移,分布陡坎、槽形地、“土林”等地震地表破裂带中微地貌。
北西—南东走向,长25公里,宽10公里左右,总面积约267平方公里。
山峰多而凌乱,一般海拔1500~1700米,主峰烟筒子1715.4米,耸立于群山之中,形似“烟筒”,故名“烟筒山”,顶部比较平坦,土层较厚,北坡有夜潮地。植被为荒漠草原。西南坡有小型煤田(土坡煤田)。窑山也是烟筒山山地的重要组成成分。
罗山
罗山,古名“长乐山”“铎落山”“达乐山”“乐山”“蠡山”。位于同心县东北部,宁夏中部最高山,呈南北走向,由大罗山和小罗山组成。
东临韦州平原,西临红寺堡平原。是红柳沟与苦水河支流甜水河的分水岭。由奥陶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构成。东西边界由断裂控制。山麓洪积扇发育,泉水较多。近南北向延伸50公里,宽2~5公里,面积约136平方公里。分南北两段。
北段称“罗山”或“大罗山”,位于韦州镇与新庄集乡的交界处,旧称“蠡山”或“螺山”。山形蜿蜒长达20余公里,坡度西陡东缓。平均海拔2000米,主峰“好汉疙瘩”海拔2624.5米。
年均温4℃,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年日照时数2588小时,分布针叶林和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带,系宁夏三大林区和五大自然保护区之一,树木葱郁,景色宜人。
罗山在古生代加里东运动中褶皱隆起,以后历次运动中都有抬升,山上有沟26条、大小泉眼30多个,水质甘甜,为优质饮用水。
南段称“小罗山”,位于下马关镇与新庄集乡的交界处,海拔2000米左右,主峰海拔2201米。
青龙山
青龙山,位于同心县东北部,韦州平原东界。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构成,主要地层为元古代、古生代早期青色石灰岩、白云岩,故称“青龙山”。
南北延伸近40公里,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
海拔1500~1700米,主峰海拔1705米。植被为冷蒿、短花针茅、长芒草草原。蕴藏灰岩、冶236美白云岩矿藏。在深部马家沟灰岩中含丰富的岩溶地下水。
清水河西侧山地
清水河西侧山地泛指绵延于清水河西侧、由香山东南缘延至六盘山北端的山地。总面积约147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桃山、墩山、庙山、丰台山、凤凰山、须弥山、马东山等等。
宁南中列弧形山地组成成分。形成于新近纪末喜马拉雅运动III幕。古近系、新近系砂岩、泥岩、沙砾岩和下白垩统六盘山群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东界为活动断裂控制。
自北而南,走向由北北西渐变为南北,长140公里,宽10公里左右。海拔1600~2300米,由北向南升高,主峰马东山2368米。东坡短而陡,直下清水河河谷平原;西坡长而缓,逐渐过渡为黄土丘陵。
清水河左岸主要支流穿过该山地,形成峡谷,建有石峡口、苋麻河、寺口子、东至河等水库。西河阶地在山地中发生拱曲变形,在东麓发生错断。自南而北,植被由灌丛草原渐变为干草原及荒漠草原。
西侧黄土丘陵古近系中石膏蕴藏量巨大。主要支山脉有须弥山、庙山、瓜瓜山等等。
西华山
西华山,古名“天都山”,又名“西山”。
宁夏南部南西列弧形山地组成成分。位于海原县西部。北隔甘盐池,南隔园河,分别与黄家洼山、南华山对峙,西与甘肃省崛山、吴山并列。中元古界片岩、大理岩构成。
南北边界均为活动断裂控制。北麓断裂即海原断裂带,过断裂的沟谷及小山脊发生逆时针扭动。走向北北西,长10公里,宽5公里,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主峰马鞍桥,海拔2703米。
植被为长芒草草原,为当地细毛羊和半细毛羊牧场,自治区属甘盐池羊场牧其北。山中有灌木林,20世纪50年代前期尚有少量油松等乔木分布。古时曾有“苍崖翠壁,林丛奇拔……清流可挹”的景观。
山上有天都山石窟(亦称“金牛寺”“老爷岭”),山下有西夏宫殿遗迹,相传西夏王元昊避暑于此。山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庙会,乡民云集,盛况空前。
马场沟、簸箕掌、窝宝沟、小地洼、山岔台、小西沟等有铜、金等矿藏。北麓方家河—大沟门一带保存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遗迹。原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西华山群命名地。
山下西安川是最大川道,套子沟、窑洞沟、沙沟等均为季节性河道。
南华山
南华山,古名“莲花山”,宁夏南部南西列弧形山地组成成分。位于海原县西南部,北距县城7公里。南依月亮山,西北傍西华山,东南接寺口子南、北山,呈南东—北西走向,长20公里,宽6公里,总面积约205平方公里。
中元古界片岩、大理岩构成,南端分布中下泥盆统雪山群砾岩、含砾砂岩,并出露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
南北边界为活动断裂控制。北麓断裂即海原断裂带,过断裂的沟谷和小山脊发生逆时针扭动。主峰马万山海拔2954米,是宁夏南部最高峰,名列全区第二。
地表土质肥沃,年降雨量达600毫米,气候凉爽,植被以杂类草草甸和长芒草草原为主,山南有县属南华山牧场。
山之中部,五峰耸峙,如桥形,古称“五桥山”。
主峰北侧五桥沟内五泉环列,众水汇流,出山门后分为两股,一入南沙河,一经黎庄流向县城,是海城镇主要水源。北麓古洪积扇多被马兰黄土覆盖。
灵光寺、五桥沟、水冲寺等处分布天然次生林,设有灵光寺林场,层峦叠翠,风光宜人,为海原县旅游景点之一。
宋夏时期,该山与西华山合称“天都山”,名震边塞;因山形似莲花,亦名“莲花山”;又因山高气寒,春秋落雨成雪而称“雪山”。
清代有“海城八景”,此山独占其三。北麓菜园至野狐坡一带保存有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遗迹。山之西北端水冲寺和菜园附近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东南有水冲寺遗址,山中有灵光寺遗址,可供游人一览。
原中元古界长城系南华山群命名地。马营河、苋麻河、杨明河、李俊河发源于此;形成的河谷川道主要有:相桐川、海城川、史店川、小南川、杨明、李俊川等等。
月亮山
月亮山,又名“七里宝山”,位于海原县与西吉县交界处,距西吉县城35公里。宁夏南部南西列弧形山地组成成分。
东南经西峰岭与六盘山相连,西北与南、西华山和甘肃省靖远县境的崛山、吴山相接。北西—南东走向,长约40公里,宽近10公里,面积约525平方公里。
下白垩统六盘山群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构成,西南坡零星出露西华山组片岩、大理岩。北东、南西边界均为断层控制。葫芦河与清水河支流西河发源地及葫芦河与清水河支流中河分水岭。
山脊线紧靠山体西缘,呈窄条鱼脊状,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2633米,向北东逐渐降低到2100米。西南坡短而陡,比高400米,有白城子、新营川道。东北坡长而缓,前缘比高100米。
扫竹林以北发育丹霞地貌,有扫竹林石窟、禅佛寺、石山寺、石城遗迹等等。近观山岩,风雨侵蚀,形成奇峰怪状,千姿百态;远望奇峰,石林耸立,直插在云雾中。
据史料记载,原名峗朱龙山,宋以后因山南有清泉,旧志称“宝河”,古人见水中有月,便传叫月亮山。
植被以山地中生草甸和草甸草原为主,生长无芒雀麦草等优质饲料。
火石寨一带分布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3.3平方公里左右。东北麓海子堰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
六盘山
六盘山,为陇山山脉主脉,古名“刚山”“陇山”,亦名“关山”“可兰山”“都卢山”“瓦亭山”“颓沙山(实指中北段)”“牵屯山”“笄头山”“络盘山”等等。是宁夏南部的第一大山,中国主要南北向山地之一。屹立在宁夏南端及陕甘宁交界地带。
因山体陡峭,攀山古道有六盘而得名。形成于末期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
宁夏境内,山体由下白垩统六盘山群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东西边界有断裂控制,走向近南北,长110公里,宽20余公里,面积约3857平方公里,包括两列平行的山脉。
西列称“大关山”,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又称“美高山”)2931米。东列称“小关山”,海拔2100~2400米,最高峰2466米。
大、小关山之间是宽约5公里的新生代断陷谷地,堆积古近系、新近系红层。是清水河、泾河发源地及与葫芦河之分水岭。
主要川道,大的有清水河川、冬至河川、葫芦河川、沙塘川、温堡川、西峡川、盛义河川、红、茹河川。次之有红庄、张易川、马莲川、兴隆、什字川、好水川、凤岭川、焉旨川等等。
据海拔2840米的高山气象站资料,年太阳总辐射5264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389小时,年均温0.9℃,年平均降水量680.3毫米,大关山东坡西峡水文站1961年降水量达1174毫米,高寒阴湿,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和黄土高原上的“湿岛”之称。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土壤以山地灰褐土为基本特征,并具垂直分带规律。森林、草原植被兼有,主要出产木材、箭竹、中草药。动植物资源丰富。
六盘山“扼控关陇,咽喉塞北之形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籍中曾有“泾谷之山”“洛畔道”“陇山”“大陇山”“大关山”“牵屯山”“马髦山”之称。主要的山脉山峰有:大关山、小关山、美高山、青杠嘴、马尾山、大雪山、秋木台、秋千架、乏驴坡、炮台山、堡子山、香炉山等等。
宁夏境内还有许多较小而有一定名气的山地,为马鞍山(在灵武市境内)、麻黄山(在盐池县境内)、泉昭山(在中宁县境内)、照壁山(中卫、中宁界)和碱沟山(中宁县境内)、窑山(同心县境内)、云雾山(彭阳县境内)、王洼山(彭阳县境内)、云台山(西吉县境内)、黄峁山(彭阳、原州区界山)等等。
文章摘选自《宁夏历史地理变迁》一书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