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克己有什么办法?《论语》上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要从礼上学。我们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常礼举要》?目的就是先从礼上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己不符合礼的言行举止都导正过来。第一步就是先克己,先“三省吾身”,改自己,一改就合礼。这些烦恼习气能不能去得掉?克服习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譬如说我们克除自己的怒气,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克除自己的贪心,也是终身的功课。但是一定要有信心,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很重要。这个信心从哪里来的?信心从明理而来。因为我们学了圣贤教诲,相信“本觉本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纯净纯善的本性,这是我们每个人具足的,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可以为禹”。我们在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禹汤那样的大圣人。“不觉本无”,烦恼习气是本来没有的,是后天加上去的。所以一定可以去掉、可以断除。不要把烦恼当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1)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49集04

一个人能够“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社会上是一个君子,受到人们的尊重,自己的生活也一定是幸福美满的,这是小利益。真正大的利益就是能够回归本性,能够明明德、明心见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2)

《群书治要360》第九十五句:【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段话是讲颜渊问仁。孔子提倡仁道,为什么颜渊还要问仁?这是温故而又求新。孔子对不同程度的弟子问仁的时候,回答也都不同,都是根据他们的程度因材施教。颜回是夫子学生中道德学问最高的,是孔老夫子最肯定的弟子,所以他的行持也很值得我们效法。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读书志在圣贤”。“德比于上则知耻”,如果我们跟复圣颜回夫子来学习,我们的羞耻心就能够时时地提起来。古人对于“耻”这个字特别地强调,“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为什么这么强调羞耻心?羞耻心不是羞耻我做错了某一件事,当然那也值得羞耻。最值得人羞耻的是,孔老夫子、颜回夫子都已经成圣成贤了,而我和他们同样是人,我却是一个凡夫,没有能够成圣成贤,这才是真正值得人羞耻的事。

颜渊问仁,孔子讲到“克己复礼为仁”。看到这句话,我们也想到孟子说的一句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学习圣贤之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从虚妄的、烦恼的心恢复真心、恢复明德,这也是圣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怎么恢复?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克己复礼”。马融注解说:“克己,约身”。“约身”就是约束自己的身心,制伏自己、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身心随顺欲望、随顺烦恼。《中庸》上讲“天命之谓性”,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纯净纯善的本性,这个本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每一个人都具足的。为什么它现在不发挥作用了?这个明德不明了?就是因为有贪、瞋、痴、慢、疑等诸种烦恼习气,所以要把它们统统放下,这个“克”就是克除、去掉的意思。

这些烦恼习气能不能去得掉?克服习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譬如说我们克除自己的怒气,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克除自己的贪心,也是终身的功课。但是一定要有信心,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很重要。这个信心从哪里来的?信心从明理而来。因为我们学了圣贤教诲,相信“本觉本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纯净纯善的本性,这是我们每个人具足的,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可以为禹”。我们在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禹汤那样的大圣人。“不觉本无”,烦恼习气是本来没有的,是后天加上去的。所以一定可以去掉、可以断除。不要把烦恼当真,被烦恼左右,那是认贼作父,不能够回归自己的本性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3)

克己有什么办法?《论语》上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要从礼上学。我们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常礼举要》?目的就是先从礼上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己不符合礼的言行举止都导正过来。第一步就是先克己,先“三省吾身”,改自己,一改就合礼。

《了凡四训》上也说,蘧伯玉在二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反省改过,每天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失,而且用心地改正自己的过失。结果到了他五十岁的时候,还知道四十九年之非,知道他的过失还没有改尽,欲寡过而未能也。

所以只要能“克己复礼”就是仁。这句话也是教导我们,凡事不要责怪别人,先改自己。对别人要礼敬、要宽恕、要包容,凡事对得起人,这就是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只要有一天克己复礼就不得了。普通人、凡人一天都做不到。曾子为什么能做成功?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省察自己、反思自己。所以孔子之道,除了颜回能悟之外,就是曾子能够得到孔子的心要。

自上而下来说,如果国家领导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皆归仁。国家领导人真的能够做到一天克己复礼,这一天性德流露,天下的人都来归附、都来归顺。譬如在周文王的时候,虞芮两国的国君,因为田产、田界发生了争执,就想到西伯昌这儿来评理。因为他们知道西伯昌很有德行,所以非常尊敬他,想请他来裁决。但是一进入西伯昌所治理的国境,看到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是互相推让、互相礼让,这两国的国君非常地惭愧,不好意思再去找西伯昌评理,就回去了。这就是克己复礼的力量,使天下归仁。注解上说:“一日犹见归,况终身乎。”如果他一天做到了克己复礼,都能够使百姓、使身边的人仰慕他、归附他,更何况他能够终身保持,那还了得吗?那一定会是万国来朝的局面。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4)

古圣先王都做出了克己的榜样,凡事都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譬如禹王,他出来视察,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犯罪的人,他马上下车,去询问状况。听了之后非常地同情,忍不住痛哭失声。旁边的人看了之后就说:“这是罪人自己不按道而行所导致的,君王您又何必如此地痛哭?”禹王说:“在尧舜治理时期,天下没有犯罪的人,百姓都以尧舜之心为心。但是当我当了国君,自私自利的心生起来了,百姓都各自以自己的私心为心,所以才有了犯罪的人。说明我治理得不好,比不上尧舜。”从禹王这种“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态度,我们就知道,凡事都要克己,反求诸己,对不起人的地方要自己改。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反省改过,对方还是对我们不好,那这个人是一个妄人而已,我们对他敬而远之就好了。如果怨恨对方,这是自己有瞋恨心,自己修养不够,吃亏仍然在自己。为什么是在自己?因为这个瞋恨心是烦恼,它障碍了我们的明德不能够彰显,不能够明心见性,这个亏不吃大了吗?

后面讲:“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要想行仁,不在别人身上,行仁完全靠自己。所以孔老夫子也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下面颜渊说:“请问其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他是孔老夫子最赞赏的学生,他听了这句话,当然能够明白、能够懂。但是他还要问,这是他谦虚,怕自己理解错了,也是请老师再详细地把这个条目讲出来。

“克己复礼”是总纲,后边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细目。“非礼勿视”,不符合礼的不要看,特别是现在的电视、网路都要少看,最好不看。为什么?因为眼不见为净。现在的电视、网路内容大部分都是杀盗淫妄,引起人的欲望,导致人的邪思邪念。所以《弟子规》上提醒我们,“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我们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5)

“非礼勿听”,耳不听,心不烦,六尘都会污染真如本性,所以我们要懂得藏护六根,凡是不符合礼的都不要去看、不要去听。

“非礼勿言”,像“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而且言出要有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非礼勿言,不能够讲不讲信用的话,不能讲挑逗诱惑的话,不能讲欺骗人的话,还不能够讲恶口伤人的话,甚至于一切让人起烦恼的话都不讲,所以言语必须要懂得艺术。孔老夫子以四科教导学生,首重德行,其次就是言语,然后才是政事,才是文学。说明这个口为祸福之根,言语不能够不谨慎。

“非礼勿动”,这个“动”是指心意的起动。一件不合礼的事,要八风吹不动。这个不动是心不动。视、听是身,言是口,动是意。如果我们懂得佛教讲的三业身口意,就知道圣人与佛的境界是相通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克己最高明的功夫是从哪里克起?就是从念头克起。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我们这个错误的观念或者是起心动念,所有的念头起来了,就怕你觉悟得迟缓。所以我们要不要克己复礼,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一个人的灵性是升是降,谁也决定不了,决定权在自己,所以古人也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鲁哀公有一次问孔老夫子:“有个人非常健忘,他搬家之后,把他太太就给忘了,这个人真是太夸张了。”孔老夫子很有智慧,而且是一片慈悲之心,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来提醒对方、利益对方,把他的观念导正。孔子说:“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最健忘的人是把自己都给忘了。”哀公就问:“还有这样的人,居然把自身都忘记了?”孔子说:“对呀,你看看夏桀、商纣,不就是把自己都忘记了吗?把自己都毁了吗?”什么叫把自己都忘记了?就是把自己的真如本性忘记、糟蹋了,糟蹋了自己的明德和本善,这不是更夸张的吗?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6)

我们经常说自暴自弃,什么叫自暴自弃?《孟子》上说:“言非礼义,谓之自暴。”我们讲出来的话跟礼义不相应,就叫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我们的一言一行不能够止在仁义的标准之中、心境之中,就叫做自弃。自己让自己的灵性堕落了,就是真正的自暴自弃。所以假如我们不善护自己的心念,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违背了仁义道德,那我们就是把自己的真心遗忘了,让烦恼当家做主了,这就是在自暴自弃。

如果这些道理我们真正体会了,就会下定决心,不对的念头坚决不起。坚决到什么程度?坚决到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以不怕死的心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对治自己错误的念头,这叫勇猛,这叫精进。世间什么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就是不怕死的军队,他连死都不怕了,所以是战无不克。如果我们下定决心,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那么这个克己复礼的功夫就出来了。所以这个复礼就是返回到时时保持真心,为什么?因为这个礼就是恭敬心、诚敬心,而这个诚敬是和真心相通的,和性德相通的。这个恢复了,时时保持了,就能够契入真心、契入仁道。这个仁爱之心就是真心。

一个人能够“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社会上是一个君子,受到人们的尊重,自己的生活也一定是幸福美满的,这是小利益。真正大的利益就是能够回归本性,能够明明德、明心见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是谁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