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名言名句及译文:孔子四言浅释
孔子经典名言名句及译文:孔子四言浅释非礼勿动言以达其心。凡五伦浃洽,必由恩谊周到;力行仁义,岂不赖言宣畅谐和之?至于阐道德,述圣谟,解争讼,需言之事尤多。但必平日素有修身之学,烛理之明,始能随事告语,曲尽其义。常人任心而谈,不知返己自课,不特妄言恶言、败伤伦类者不足观,即自负才能,言行不相顾,亦可羞怍。故夫子屡屡教人慎言,大抵多言不如少言,有言不如无言。非其人而言,非其礼而言,不自责而言,皆非也。非礼勿听耳通性海,入于耳而乱于心,邪思妄想以成,不待言矣。自天子至庶人,不明义理,为谗邪败德致祸者尤众,故当切戒。非礼勿言
大家好,下面我们开始讲刘止唐先生《下学梯航》里收录的“孔子四言”。
《孔子四言》其实只有四句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是讲动察的根本的,是惟学之目,所谓“目”好比是一张渔网,渔网上的那个洞就是“目”那么整张渔网有这么多的目,这个也是惟学的根本之一,是属于动察的一端,也很重要,刘先生对孔子的四言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赋予了他全新的涵义,所以我们下面先是读正文,然后,诠释正文。
非礼勿视
心之精神全在于目,目所视而心即驰,正则天理,邪则禽兽。色欲一事,少年尤易入邪。于美色而视若姊妹,于邪物而视如豺虎,此求放心第一要功。
非礼勿听
耳通性海,入于耳而乱于心,邪思妄想以成,不待言矣。自天子至庶人,不明义理,为谗邪败德致祸者尤众,故当切戒。
非礼勿言
言以达其心。凡五伦浃洽,必由恩谊周到;力行仁义,岂不赖言宣畅谐和之?至于阐道德,述圣谟,解争讼,需言之事尤多。但必平日素有修身之学,烛理之明,始能随事告语,曲尽其义。常人任心而谈,不知返己自课,不特妄言恶言、败伤伦类者不足观,即自负才能,言行不相顾,亦可羞怍。故夫子屡屡教人慎言,大抵多言不如少言,有言不如无言。非其人而言,非其礼而言,不自责而言,皆非也。
非礼勿动
动兼内外而言。外而一动一静,必准乎理,内而一念之非,必除其根,乃是。
这是刘先生诠释的孔子四言,他的本质刚才已经讲了,是讲动察的根本,那么我们把这个根本,根据刘先生的这段话,具体的讲解一下。
首先讲的是“非礼匆视”。
为何非礼勿视呢?因为人之精神全在于眼睛,眼睛所看到,那么心就奔驰于外面。“正则天理,邪则禽兽”:也就是说所视所看的东西,是符合天地良心的,就是天理,否则看一些淫荡的东西,好比人就是禽兽了。“色欲一事,少年尤易入邪。”怎么才能不入邪呢?“于美色而视若姊妹”也就是说把漂亮的人看作是姐妹那样对待,“于邪物而视如豺虎”各种淫秽的、垃圾的、丑恶的东西,好比豺虎一样看待他,躲之唯恐不及,切忌不可去看,这是收心的第一要功,求放心,就是收心,也就是要静存的第一要功。
非礼勿听
耳通性海,我们耳朵听到的,马上把心给乱了。“邪思妄想”,邪思妄想,心听到以后也马上出来了,从古代的皇帝到平民百姓,包括我们现在人,也是这样,不明天理良心,不辨善恶是非,而被一些挑拨离间的东西,败坏德行、败坏家庭、败坏一切的,多得不得了,所以这个也是切记切戒的。
非礼勿言
言是来表达自已的内心,我们人事的和谐,包括一切恩谊的周到,其实都和言有关,特别是力行仁义,也是需要言语来宣畅和谐的,特别是我们来阐述天地良心,解释圣贤的根本,甚至是调解互相的矛盾,需要言的地方也是非常地多,但是平时必须要有修身之学,也就是要有静存动察之功,对于善恶是非辨得非常地明,这样才能够遇到一些事,随着这个事的根本,来讲解他的内在的矛盾处,分析出天地良心的根本处,从而才能起到真正的调解作用,否则就我们常人这样任性而谈,随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知返己自课”,不知道反省的,那么不仅仅妄言恶言、败伤伦类者,这种不值得一谈,即使是自负才能,自已的语言和行动不相顾,也足可以让自己感到羞怍,所以夫子屡屡教人要慎言,就是谨慎的言语,不要开口就谈,毫无目的的、侃大山一样,这个不行。
“大抵多言不如少言”
意思是说不要夸夸其谈,并没有说平常你不可说话,平常该怎么说话还怎么说话嘛。那么遇到这个人不合适告诉他的,你就不要说,遇到这个具体的周围环境,不适合说的,你也不要说;你不知道自己反省的,你不要乱说,为什么有这些劝告呢?因为你做这样的言行的话,往往是反而让人家更加迷茫,或者是把事情给搞坏,本来是想做好事的,结果成了恶事,这个是切记要注意的。
非礼勿动
动兼内外而言,内就是静存,外就是动察。外呢,一动一静,必须要按照天理良心行事;内呢,哪怕是一念的非想也必须要除其根,要涵养坎宫正位,这个才是根本,那么孔子四言,我们就以这么通俗的,比较易懂的话把他诠释了,关键是落实到实际行动,这个第一重要。
全文讲解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