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新品种亩产2000斤:质看湖南杨远柱
稻谷新品种亩产2000斤:质看湖南杨远柱杨远柱介绍,通过对隆科638S、晶4155S的进一步改良,育成了优质高配合力新不育系华玮338S,选配出18个玮两优系列品种通过审定,使产量、抗性、品质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充分协调。表现突出的有:玮两优8612,2021年百亩片测产验收(隆回县),平均亩产高达1114.8kg,创湖南一季稻单产最高纪录;2022年溆浦县百亩片平均亩产1158.8kg,再次刷新湖南省一季稻单产纪录,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另外,隆晶优2号获评全国优质稻金奖品种,悦两优2646、悦两优美香新占填补湖南省一级优质杂交中稻空白,这些优质品种的食味品质可与泰国米媲美,产量比泰国优质品种高2-3倍。 利用这些不育系,他累计培育出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491个,其中国审260个,抗病品种173个,优质品种218个,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11个,国评省评高档优质稻30个,成为全国培育高质量水稻品种最多的人。累计推广
华声在线10月8日讯(记者 邓桂明)金秋十月,长沙宁乡市金洲镇关山村1500亩稻田稻菽金黄,丰收在即。这里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核心育种基地。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穿梭于田间地头,难掩心中喜悦:“今年是个丰产年!”
杨远柱田野作业。 邓桂明 摄
近日,杨远柱荣获第七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是唯一个人获奖者。“这既是对我过去41年品种创新所取得成绩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和团队未来品种创新工作的殷切期望。”杨远柱表示。
杨远柱出生于1962年8月,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人,1978年考入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1981年8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杨远柱始终以“培育优良品种,造福亿万农民,振兴民族种业,保障粮食安全”为使命,牢固树立“产品零缺陷、服务零遗憾”的质量理念,在国内率先创立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工厂化、分段式”育种模式,把“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广适高产”作为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努力培育高质量品种,从源头保障农民使用“优良种”“放心种”“安全种”,让希望的种子成为农民丰收致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在杨远柱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创制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不育系30余个。其中,培育出国内外不育起点温度最低、耐受低温历期长、种子生产最安全的不育系株1S,解决了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繁制种安全性难题;矮秆、抗倒、优质早稻不育系湘陵628S,解决了杂交早稻后期倒伏和整精米率低、适口性差的难题;首次培育出以早籼遗传背景为主和掺入粳稻遗传背景的中籼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 充分协调了杂交中稻绿色、优质、广适、高产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杨远柱介绍创新成果。邓桂明 摄
利用这些不育系,他累计培育出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491个,其中国审260个,抗病品种173个,优质品种218个,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11个,国评省评高档优质稻30个,成为全国培育高质量水稻品种最多的人。累计推广面积6亿多亩,增产稻谷220多亿公斤。尤其是他培育的两系杂交稻近两年年种植面积4184.5万亩,占同期全国两系杂交稻面积的52.6%,年产稻谷2500万吨,约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2%。在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前10位的大品种中占居6位,其中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和隆两优华占蝉联2018至2020年全国杂交水稻面积前3强。
杨远柱介绍,通过对隆科638S、晶4155S的进一步改良,育成了优质高配合力新不育系华玮338S,选配出18个玮两优系列品种通过审定,使产量、抗性、品质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充分协调。表现突出的有:玮两优8612,2021年百亩片测产验收(隆回县),平均亩产高达1114.8kg,创湖南一季稻单产最高纪录;2022年溆浦县百亩片平均亩产1158.8kg,再次刷新湖南省一季稻单产纪录,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另外,隆晶优2号获评全国优质稻金奖品种,悦两优2646、悦两优美香新占填补湖南省一级优质杂交中稻空白,这些优质品种的食味品质可与泰国米媲美,产量比泰国优质品种高2-3倍。
据悉,近三年, 隆平高科年均水稻销售额15.9 亿元,海外累计推广面积超1000 万亩。创新成果为隆平高科夯实中国种业第一、跻身世界种业10强,为推动我国杂交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和水稻绿色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杨远柱的创新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大北农和中信集团特等奖各1项。同时,他还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全国创新争先奖、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一审:卢小伟 二审:蒋俊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