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妻两夫大案纪实,三夫一妻奇案
内蒙古一妻两夫大案纪实,三夫一妻奇案
- 清朝年间,合肥县城某人跟一个低级的武官有交情,恰好两个人的妻子都怀孕了,于是两人一道商定说:“假使都生男孩,就让他们做兄弟;都生女孩,就让她们做姐妹;要生的是一男一女,两家就做儿女亲家。”到孩子落生一看,那个武官添了一个男孩,某人家生了个女孩,于是两家结为亲家了。过了几年以后,武官因有事带家眷返回原籍,两家音讯中断,不久某人也死了。某人的女孩长到十八岁,她母亲不能再等音讯,就另外把她许配给一个商人,在接受聘定的礼品后,商人又到别的地方去了,许久没有消息,女孩母亲又把女儿许给一个本城人。本城人娶亲的日子已经定了,商人忽然回来,派遣媒人来确定结婚日期。女孩母亲吃惊害怕,不知怎么才好。正在着急的时候,那个武官的儿子也送羊羔和大雁来下聘礼。将要举行迎亲礼仪,女孩母亲更没了主见,左右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三家的媒人,往来奔走互相辩论,各说各的道理。最终还是不能决断,于是打了官司。县令收到三个男家的呈文,把女孩母亲传来,询问清楚事情的原委,一时之间也没能做出决断。县令整天都在思考这一案件,想出一个好计策。第二天又升堂,传女孩上堂,让她跪在公案前,又传唤来三个男人跪在女孩身后,县令先呵斥女孩,让她抬头,看过女孩容貌,就跟她开玩笑说:“真漂亮啊!难怪三个男人争着娶你!”话说得近乎轻慢,不庄重,那女孩羞愧害怕,伏身不敢抬头看。县令就对她说:“你只有一个身躯,势必不能嫁给三家,他们三个人,也一定不同意你同时嫁给别人,可是你母亲确实接受了三家聘礼,我也不能偏向哪一家,现在三个男人都在这儿,只好你自己选择一个了。”那女孩羞愧得缩着身子不知怎样答对。县令催逼她,女孩也只是泪流满面,一味悲伤罢了。县令说:“难道三个人都不如你的意吗?”女孩不回答。再问她,还是不回答。大概她羞愧和怨恨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县令就说:“那么你的心愿是什么呢?”女孩说:“我愿意死。”
- 县令笑笑说:“果然你能用死了结这一争执,也是一件好事呀:恐怕你没有这种节烈的志气罢了!”女孩说:“我宁愿独自死去,而且愿意快点死!”县令说:“值得称赞啊!我已经给你准备了毒酒。”于是叫人把酒拿来,让那女孩喝它。女孩略一迟疑,县令喝斥说:“不喝就提着耳朵灌她!”那女孩被逼得没办法,一口气把毒酒喝尽了。女孩母亲在公堂下边,号哭,呼喊着扑过去救她,被衙役拉住制止了。那女孩喝了毒酒以后,开始仍然伏身在公案下,过一会仆倒在地,翻动身子就挺直了。衙役摸了摸她,报告说:“已经冰凉了!县令叫那个本城人说:“你已经定了迎娶的日子,无奈女孩已经死了,你应当把尸体人领回去,按夫妻之礼安葬她,等以后再续娶吧。”城里人说:“我所要娶的是活人,怎能要个死的呢!她已经有前夫,我当把她让给他人。”县令又问那商人,商人说:“我也不用这死人做妻子,请你把她让给比我早和她订婚的人。”又把这事问那武官的儿子,那青年就叩头说:“婚礼虽然没进行,但是指腹为婚的夫妻关系,确是先父的旨意!夫妻的情义,我不敢因为人死了而有所改变,请允许我负责领回。”县令高兴地说:“讲义气的丈夫啊!”又看了商人和那城里人说:“你们两个人,只在她生前争抢,死后你们就抛弃了,很违背夫妻关系的起码情义,应各罚你们十串钱,帮衬那一家买棺材。”二人接受责令缴纳了罚款,武官的儿子抬女孩尸体回家。到了家那女孩又苏醒过来,原来刚才所说的毒酒是蒙汗药啊。这个案子假戏真做,用得是蒙汗药,读过水浒传的人,深知此药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