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不惧岁月长,正气漂然者留芳千古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惧岁月长,正气漂然者留芳千古于禁有过光辉的战斗历史,可是却经受不住生死关头的考验,以致晚节不终。他投降关羽后,关羽没有杀他;后来关羽失败,于禁落到吴兵手中,孙权便将于禁放归曹操。曹操念他是老将,没有责罚他。曹操死后,曹丕即位,给曹操建陵墓,派于禁掌管建陵的事,却预先在陵屋的白粉墙上,画了一幅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于禁的图画:画上关羽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却拜伏于地,哀求活命。这是曹丕有意要羞唇他。于禁看了又羞又气,不久便病死了。像吕布,摇尾乞怜不获准,一条绳索绞死,也就死了。于禁活着,却时时遭受别人的白眼,他活着比死还难受。谁还相信那句好死不如赖活的处世格言呢?的确,于禁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之一。在曹操败师有水的时候,夏侯惇带领的青州兵乘机抢劫老百姓,于禁却指挥自己的军队镇压这些抢东西的匪兵,夏侯停于是跑到曹操那里去诬告,说于禁反了。曹操吃了一惊,带了部队要来责问。于禁不是忙着解释,而是引军射住阵角,挖起壕沟,安
“英雄不怕死,怕死不英雄。”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英雄观念。然而,自古以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现过许许多多不怕死的英雄,也出现过许许多多平时英雄,但到了关键时刻却贪生怕死的种。临危不惧、正气漂然者留芳千古;摇尾乞怜、苟且偷生者遗臭万年。生死之间,体现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三国时期,是战争年代。各种势力集团之间无休止的你攻我夺,造成了人的生命的大量死亡。战场形势复杂多变,没有什么常胜将军,每个英雄人物都经常与死神规面,他所遇到的生死考验也就格外地多起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三国时期产生了许多刚强不屈的英雄人物,也出现了不少没有骨气的狗熊。
先看看白门楼的一个场面:曹操由刘备陪着,处置吕布及其手下等一群战俘。既然是战争,军事失利、战败被俘的情况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即或是将军也难以避免。问题是当刀斧加颈,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你是如何表现。当时吕布、高顺、陈宫、张辽等都被押赴曹操面前,除吕布之外,高顺等人都表现得很有骨气:高顺一言不发,曹操怒命斩之;陈宫正气漂然,曹操还有留恋之意,但陈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伸颈受刑;张辽看到吕布乞求哀怜的丑态,大声呵斥他:“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他面对曹操的利剑,“全无惧色,引颈待杀”。只有吕布,平日是何等英雄,而到了生死关头,便失去了脊骨,软瘫成一团,乞哀求饶。
事实表明,越是怕死,越显示其本身价值的渺小;越不怕死,越是表明其自身价值的高贵。吕布怕死,终不免吊绳加颈而死;张辽不怕死,反而引起曹操的爱怜,加上刘备、关羽的求情,曹操“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一个阶下囚立即变成了座上客。张辽后来成了曹操最得力的干将之一。忠靖死难之士大多出现在战败之后。有一场战争,便会出现一批不怕死的英雄。袁曹官渡之战之后,袁绍仓皇逃走,袁绍谋士沮授先就被袁绍囚禁,曹兵涌来,沮授走不脱,为曹军俘获。沮授、田丰等人的谋略不在苟或、荀攸、程昱、郭嘉等人之下,可是袁绍是庸主,不能信用他们。沮授在官渡之战开始前,就向袁绍建议:“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这个分析非常正确,可袁绍却认为这是迟慢军心,将沮授囚禁起来。在囚禁中,沮授仍然关心战事,在关键时刻又曾向袁绍建议:加强对乌巢屯粮基地的防守,避免曹操攻击。而袁绍斥责他是罪人,还要妄言惑众。就是这样一位智谋之士,不幸而落入敌手。沮授一见曹操,就高呼:我不会投降的。曹操优礼相待,把他留在军中,结果他在营中盗马逃跑,曹操这才生气要杀他。沮授至死神色不变,曹操不禁十分感叹:我错杀好人了!审配也是袁绍手下重要的谋士,官渡之战以后,他守卫冀州,多次挫败了曹军的进攻计划。最后因许攸献决漳河水淹城的计策,冀州被攻破,审配被俘。曹操问他肯不肯投降,他干脆地回答:不投降。接着又说:我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要求面向北方而死。
像田丰、沮授、审配等,都号称“河北名士”,自古以来,燕赵即多慷慨激昂之士,大概从荆轲时代便开始,那种重然诺、轻生死的壮士精神,便借着河北的水土和人口繁衍下来,生生不息,形成一种壮美的地域精神。这也是华夏民族优良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不仅河北,还有关中、荆楚、吴越、西蜀,中国大地处处都有激昂慷慨的英雄人物。英雄并非以地域、民族来划分。关羽襄阳大战,杀得曹仁败兵折将。曹操派于禁增援,关羽又水淹七军,活捉了于禁、庞德,威镇华夏,使曹操想迁都以避其锋。在这场战斗中,出现了一正一反的两个典型:不怕死的庞德和贪生怕死、以致晚节不终的于禁。庞德是陇西,本是马超的部下,后来随张鲁降顺曹操。
曹操派于禁统领七军去增援樊城,抵抗关羽进攻,庞德自告奋勇要当先锋。后来有人告发,说庞德原来的主子马超投降了刘备,被封为五虎将,同时庞德的哥哥庞柔也在蜀国做官,现在派庞德做先锋、是泼油救火。曹操听后便要庞德交出先锋印。庞德向曹操问明了原因,便以头磕地,满脸流血,说:与哥哥的关系早已断绝,与马超也已分道杨镳,现今惟有报答大王的厚恩,虽肝脑涂地,也不悔恨。曹操相信了他,仍叫他做先锋。结果庞德在动身前,便做了一副棺材抬着,表示与家人诀别,要与关羽决一死战。庞德的武艺果然不错,与关羽战一百合不分胜负。
他还用暗箭射中关羽手臂。但关羽毕竟是一员老将,且有智谋,终于利用襄江之水,将于禁七军淹得全军覆灭于禁、庞德也就成了俘虏。于禁成了胆小鬼,向关羽乞哀求活命,关羽说:你怎么敢跟我相抗?于禁说:这是上头的差遣,望君侯可怜。关羽摸着胡子笑着说:我要杀你,像杀一条狗一样,只是玷污了我的刀。关羽先要手下将于禁看押起来。当庞德押上来时,庞德睁眉怒眼,站着不跪,关羽劝他投降,庞德誓死不降,还骂不绝口。关羽怒气上涌,便将庞德斩首。庞德虽然死了,但他那种刚正不怕死的精神,却为人们所称赞。于禁虽然苟活下来了,却活得窝囊而凄惨。首先是消息传到许昌,曹操发出感叹:于禁跟随我三十年,怎么到了危险时刻反而不如庞德呢?
的确,于禁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之一。在曹操败师有水的时候,夏侯惇带领的青州兵乘机抢劫老百姓,于禁却指挥自己的军队镇压这些抢东西的匪兵,夏侯停于是跑到曹操那里去诬告,说于禁反了。曹操吃了一惊,带了部队要来责问。于禁不是忙着解释,而是引军射住阵角,挖起壕沟,安下军营。别人要他快去解释,他说解释是小事,现在后有追兵,先击退敌人是大事。刚刚说完,张绣的追兵来了,于禁带头反击,终于取得了胜利。事后,曹操非常赞赏,说:“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于是给了于禁重赏。
于禁有过光辉的战斗历史,可是却经受不住生死关头的考验,以致晚节不终。他投降关羽后,关羽没有杀他;后来关羽失败,于禁落到吴兵手中,孙权便将于禁放归曹操。曹操念他是老将,没有责罚他。曹操死后,曹丕即位,给曹操建陵墓,派于禁掌管建陵的事,却预先在陵屋的白粉墙上,画了一幅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于禁的图画:画上关羽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却拜伏于地,哀求活命。这是曹丕有意要羞唇他。于禁看了又羞又气,不久便病死了。像吕布,摇尾乞怜不获准,一条绳索绞死,也就死了。于禁活着,却时时遭受别人的白眼,他活着比死还难受。谁还相信那句好死不如赖活的处世格言呢?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