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导游介绍到,1958年为了改善当地人民缺水的问题,修建了黄洋河水库,天梯山多处壁画石像被迁移,由于当时保护条件较差,再经多次迁移的损耗,二十世纪末,国家拨巨资修复天梯山石窟,让天梯山石窟重新焕发了生机。这让我想起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饱经风霜,最后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宗教运动中被炸毁的命运。来源于网络 | 天梯山石窟礼佛2018年8月5日,两辆大巴车近百人从兰州出发,开始了为期四天的旅程,第一天到号称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礼佛,再前往武威的鸠摩罗什塔绕塔,然后坐火车从武威去往敦煌。第二天早晨到达敦煌,随车去莫高窟参观中华瑰宝石窟壁画,体验沉浸式舞台剧《又见敦煌》,晚上与“敦煌女儿”樊锦诗院长见面沙龙。第三天西出阳关,包剑英“导游”见缝插针地和我们一起开沙龙,分享沿途的感想和触动,晚上包老师品谈唯识。第四天清晨驱车月牙泉看日出,参观名人街,晚上踏上返程。图 | “涵德行者”行走在大漠

我时常叩问自己,如何在这样一个机会多、诱惑也多的时代,坚守自己的初心?

01

近日,我观看了樊锦诗老师的视频《守护敦煌:以信念作为方法》,老一辈人对信仰的坚守和笃定再次涤荡我的心灵。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三年前和樊院长的一面之缘,那是在2018年涵德智心的“玄奘之旅游学”。

尽管是三年前的一次行旅,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印象深刻。很多美好的场景仍然在我眼前浮现,宛如昨日。

2018年8月5日,两辆大巴车近百人从兰州出发,开始了为期四天的旅程,第一天到号称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礼佛,再前往武威的鸠摩罗什塔绕塔,然后坐火车从武威去往敦煌。第二天早晨到达敦煌,随车去莫高窟参观中华瑰宝石窟壁画,体验沉浸式舞台剧《又见敦煌》,晚上与“敦煌女儿”樊锦诗院长见面沙龙。第三天西出阳关,包剑英“导游”见缝插针地和我们一起开沙龙,分享沿途的感想和触动,晚上包老师品谈唯识。第四天清晨驱车月牙泉看日出,参观名人街,晚上踏上返程。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1)

图 | “涵德行者”行走在大漠

第一站,我们来到天梯山石窟礼佛,我就被深深震撼到。主窟里一尊高28米,宽10米的释迦摩尼佛坐佛像,面水而立,右臂前伸,巍然端坐,庄严肃穆。赞叹1600年前的工匠技艺的精湛,更赞叹那时的高僧大德将信仰与石窟艺术艺术的完美融合,伫立千年的佛像,似乎在像世人宣示他们无比坚定信仰。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2)

来源于网络 | 天梯山石窟礼佛

导游介绍到,1958年为了改善当地人民缺水的问题,修建了黄洋河水库,天梯山多处壁画石像被迁移,由于当时保护条件较差,再经多次迁移的损耗,二十世纪末,国家拨巨资修复天梯山石窟,让天梯山石窟重新焕发了生机。这让我想起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饱经风霜,最后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宗教运动中被炸毁的命运。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3)

来源于网络 |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破坏前后

传统文化在中国是何其的幸运!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的政权更替,中华文化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02

第二天到敦煌,上午参观莫高窟壁画,下午观看情境融入式演出——《又见敦煌》,我再一次被深深的震撼。

公元1907年的敦煌,有一位弱小的道士王圆箓,不经意间窥视了尘封千年的历史,从此揭开了莫高窟的神秘面纱,他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然而对于大批已发掘的文物,当时的清政府无力合理保护和利用。当满载经书的200多个箱子被斯坦因运走,无知又无力的王道士显然心有不甘,面带苦色。面对穿越过来的敦煌研究员的质问,他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自己的苦衷,顷刻间天色大变,菩萨显灵,原谅了王圆箓,于是他大声哭喊,向着菩萨忏悔。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4)

来源于网络 | 《又见敦煌》剧照

在一个国家虚弱到无力捍卫自己尊严的时候,对他的文化遗产又有何能力去保护呢?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生生不已,高潮迭起,也偶有低迷,却始终没有断绝。在清末无比虚弱的时期,老朽沉闷的中国需要有这么重重的一击,就像是在棒喝,唯有醒来才是最根本的解药,唯有觉醒才能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

尧舜禹帝时代的圣明,汉唐宋的盛世,元明清的繁华。而现在,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时代的接力棒再一次给了重新强大的中国,在如此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中国人,我们能够做什么呢?

03

当天晚上,在和樊锦诗院长的交流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樊老师受涵德智心甘肃服务中心的邀请,来到此次活动的现场。当时一同参加活动的甘肃省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校长很是惊讶,樊老师平时很少接受采访,这次竟然能如此近距离与樊老师对话,是何其的荣幸。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5)

图 | 讲座结束后,樊老师继续跟大家交流

沙龙现场,包老师充满好奇和真诚地发问,让樊老师打开了话匣子。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樊院长为我们带来了两个多小时震撼人心讲座,讲座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樊老师就继续跟大家讲述她和敦煌的故事。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6)

图 | 游学讲座现场

196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她毅然放弃了留教北京、上海的机会,选择了敦煌这个千里之外的西北小镇。两任院长告诉他:小樊,大城市不缺人,我们这才缺人。历代莫高窟的守候人深深感动了她,她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把莫高窟保护好,就是我们的使命。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7)

图 | 来源于网络

在大漠深处一待就是50余年,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昔日人烟稀少的荒漠,一时间名声大噪,沉寂千年的河西走廊,仿佛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当时国内旅游景区商业化风头正盛,不少人提议让莫高窟上市,以促进消费,拉动西部经济。听到这个消息,樊锦诗马上带着一众研究人员去北京抗议,守护莫高窟就是她的使命,不允许被利益化带入歧途。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莫高窟上市的提议最终不了了之。

然而,即使未进行过度的商业开发,这个历经十代建成的古文明博物馆,也承受不住太多的观瞻。

十分了解莫高窟现状的樊锦诗首次提出“游客限流”的方案,这在业内再一次掀起了争论。

一昧地保护遗迹或许会适得其反,文化只有发扬才会被传承,出身历史系的樊锦诗十分懂得这个道理。年过半百的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建立“数字敦煌”。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8)

图 | 来源于网络

樊锦诗对促进敦煌文物的保护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学术大师季羡林在2000年敦煌百年庆典上极力称赞樊锦诗,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9)

图 | 来源于网络

在守护敦煌的57年间,樊锦诗老师获奖无数,“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樊锦诗的每一个称号都举足轻重,她终究保持着淡然与谦逊,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却是,“别说我了,还是说说莫高窟吧”。

04

半个世纪,从青春少艾,到垂暮之年,樊锦诗老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这片大漠戈壁,与莫高窟一同抵挡岁月的侵蚀。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都选择了坚守。

回想我自己,如何坚守住自己的初心,完成一件自己的至美人生作品呢?

2018年6月前我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辞职、再工作、再辞职,创业、失败、再创业、再失败,一次次的呐喊,又一次次被拉回到原点。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涵德,在包老师的引领下,成为了一名心理教练。受涵德“家家有教练,人人做圣贤”的愿景感召,传播传统文化也成为了我的“我心归处”。

很幸运,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浪潮中,能遇到一个这么纯粹的学习平台,有一群这么善良的心理教练,他们不忘初心,把生活当作道场,脚踏实地借事练心,走到哪都传递着朴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心理教练,我们不需要做出多么宏伟的事,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把眼前的“小事”做好,把家庭、企业经营好,这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

包剑英老师经常说我们要“三年不抬头,五年不跟别人比,十年磨一剑”。这句话和樊老师的故事时时都在勉励着我。

此心安处是吾乡,现在的我,心慢慢安定下来,处处都是家园......

与大家共勉。

美文一个人最积德的品质有三种:涵德行者感悟(10)

▋本文由涵德智心会员章磊原创发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