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做义工包吃住吗?我居然有点想出家
去香港做义工包吃住吗?我居然有点想出家而除了拜山祭祖外,不妨也在这个适合沉淀的日子,享受一些宁静时光,可以祈福、也可以怀念,更可以只是从过去三个月的心烦意乱中,放松自己。我家的熊先生今天要去拜山,昨天我们还快闪了一把花墟,买了束他奶奶从前最喜欢的太阳花;今天出发前,还要去茶餐厅买一个纸杯的港式奶茶,他爷爷最爱喝。来香港这么些年,现如今对香港的了解,与初见时彻底颠覆。比如这个被国际化包装的城市,骨子却是传统到不能再传统,逢年过节,总是比谁都更有仪式感。中秋要团圆、端午要龙舟、新家入住要拜四角、结婚也要算良辰吉日,还有任何开心的时刻,都要吃汤圆。也挺好,每当遇见他们这样那样的传统时,我就会觉得自己也没有离家太远。
今天清明,香港放假,在上周五六突然其来的降温和大雨之后,天气骤然放晴,温度也是不冷不热刚刚好的那种,与每天越来越少的确诊一起,让人心情美丽。
我还记得读master的时候有个同学叫飞儿,曾经立过一个「逢节气、必下雨」的flag,后来我观察过,确实屡试不爽,但今天,有点例外。
大概是今年以来,就算不是清明,也有太多雨纷纷的时刻,到了这个满心怀念的日子,想给世间返还多一些温暖吧。
这样的好天 假期,外面的人肯定很多,而且家家户户或许都计划着要去拜山(扫墓),估计到处都有点挤,已经出门或者准备出门的朋友,一定戴好口罩。
来香港这么些年,现如今对香港的了解,与初见时彻底颠覆。比如这个被国际化包装的城市,骨子却是传统到不能再传统,逢年过节,总是比谁都更有仪式感。
中秋要团圆、端午要龙舟、新家入住要拜四角、结婚也要算良辰吉日,还有任何开心的时刻,都要吃汤圆。
也挺好,每当遇见他们这样那样的传统时,我就会觉得自己也没有离家太远。
我家的熊先生今天要去拜山,昨天我们还快闪了一把花墟,买了束他奶奶从前最喜欢的太阳花;今天出发前,还要去茶餐厅买一个纸杯的港式奶茶,他爷爷最爱喝。
而除了拜山祭祖外,不妨也在这个适合沉淀的日子,享受一些宁静时光,可以祈福、也可以怀念,更可以只是从过去三个月的心烦意乱中,放松自己。
象女士今天会带大家去三个香港特别祥和宁静的地方,你未必需要有宗教信仰、也不用上香参拜,只是听听晚钟、看看远山,就很好。
“
志莲净苑和南莲园池
钻石山·九龙
对于游客来说,不要说是志莲净苑和南莲园池 ,就连它们所在的钻石山站,都算不上是热门地铁站。
来香港的前两年,我对这个地方也是一无所知,那时还没有屯马线,本人在沙田上班,家却在新界东。
下班通常是搭一辆巴士798,经过观塘绕道天桥的时候,塞车是标配,遥看志莲净苑美到窒息的亭台楼阁也是。
不得不说,这道风景线实在太不香港了(除了不小心仰望到远处的高楼)。
于是某个想一个人走走的日子,我就去了,整个体验非常玄幻,有种踏入结界的感觉,外面是香港本港,走进那扇木质大门,忽然就变成了另一个世界。
志莲净苑是一座唐朝风格的佛寺建筑,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非常壕」。整片建筑群用的都是无比珍贵的桧木。什么概念呢,你如果去顶级omasake餐厅,可能会遇到这种木材。
比如四季酒店45楼的米其林二星寿司餐厅Sushi Saito,它的寿司吧台用的就是桧木。
除此之外,这里一砖一瓦的连接,是用榫接的方式完成的,没有一颗钉子(有听说过,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榫接工艺建筑之一),想要仔细了解,可以去里面的博物馆看看。
其实我原本也想不通,算算这个志莲净苑几乎是九十年前建的,而且之后的历史里,也因为比如修大老山隧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岌岌可危。
怎么就能保存得这样好?
其实迈进大门看到的那两池莲花就有答案,一个名为梅池、另一个名为咏池。当时香港演艺界名人们筹集了不少善款,为了保住今天九龙市中心的这份宁静。
你从莲花池的名字,猜到两位明星是谁了吗?
而一桥之隔的南莲园池,其实并不能算是同根生,它原本只是港府康文署的一个公园,但为了统一格调氛围,便由志莲净苑代劳,同样以唐代建筑为蓝本,起了一个姐妹篇。
想吃斋饭的这里有个龙门楼,人均150港币左右,因为环境绝佳,生意爆好,建议预定。另外还有一个茶舍,人均200港币左右,进门需脱鞋、要小声说话。
一点后话,志莲净苑不设烧香,但却在庙内设有安老院、日间护理、学校、图书馆等公共福利设施。
这家寺庙在建造时,中心思想有一个「净土」的概念,但或许里面的真正精髓,是它们愿意把这一份「净土」,分享给这个城市里,有需要的人。
“
慈山寺
大埔·新界
而除了志莲净苑之外,慈山寺也是个不烧香,还特别特别清幽的庙宇。
虽然它不像前者那么小众,但因为是预约制,非常严苛地限制每天6个时段,总计400人入场,而地方却是非常非常大,密度一算,人少得有点不真实。
基本上,当你走上普门路,随着离寺门越来越近,就会发现周围的人烟会越来越稀少、整体感觉也愈来愈世外桃源。
进门要出示身份证,核对好预约后,工作人员就会提供一条手带,然后就可以进入啦~
门口有小册子发放,下载app的那种,每次走到一个地方就会自动介绍,可选普通话、粤语或英语。
这里的区域是真的大,中间是主佛殿区,左边是僧寮,右边则是观音圣像区,据说,这座观音是全球第二高的观音像哦。(最大是三亚南山寺?)
慈山寺非常特别,用供水代替供香,我2019年去的时候,对于这个环节印象非常深刻。
先是用一个木砵,在这个供水池里舀一瓢水,然后走过一条慈悲路,最后将水倒入「千处应」铜盆里(千处祈求千出应)。
当时身边有个爸爸带着女儿来,一直让她心无杂念,而我却因为水装得太满,一路都在担心会不会洒出来。
不过走到终点,有一种完成仪式的庄重和宁静感,抬头就是观音,和背后的蓝天。
慈山寺里,还有一个活动我建议每个去的人都要体验一下——在普门殿里抄经。
需时大约1小时左右,所有装备那里都会提供,最后可以把你抄的经带走。虽然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抄的内容具体是什么意思,但整个过程,周围的每个人和自己,都沉浸在一种高度集中的意识流里,很神奇。
唯一要提醒大家的是,抄经最后时段在四点左右开始,如果你约的是两点半入寺,可能时间不太够。(温提:疫情期间,暂没有开放,要再等等)
“
宝莲禅寺
大屿山·离岛
最后来到宝莲禅寺,今年1月,某个天气很好,没什么疫情的周六,熊先生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带我出去玩的地方。
昂坪360的缆车很有意思,无论是第几次坐;但哪怕是第一次,也觉得山上的小店们真的很难逛,有点像前几年商业化最严重时的凤凰古城。
还有一堆很难理解的假花和拍照布景牌,一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们」的样子。
不过吃完了山水豆腐花,穿过南天门,商业气息渐渐褪去,阳光下的宁静祥和扑面过来。
还记得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初来香港的游客时,就来过这里,不管是宝莲禅寺斋堂的煎酿三宝,还是天坛前的268级石阶,都很往人心里头扎根。
相比较象女士前面提到的两个寺,宝莲禅寺的年资则更高。
传说是1911年有三位禅师来到大屿山,见到凤凰山下,大片平原,非常适合修行,于是就一起开荒,还建了一个小庙,名为大茅蓬,这就是宝莲禅寺的前身。
我看过一些新闻,这件年来,宝莲禅寺为中国内地建了三百多所希望小学,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来到这里,除了观光,心里不自觉地多了一份额外的动容。
非疫情期间拍摄
当然了,岁月静好的又何止是庙宇,寺外懒洋洋晒着太阳吃着草的大野牛,或是庭院一角正在看书的僧人,都是很美好的画面。
尤其适合此时此刻,被疫情搅得有点心烦气躁的我们。
香港的天台大佛,不用过多介绍了吧。
高23米,加莲花座总高34米,有人说它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户外青铜佛像(又是第二?最大应该是河南省平顶山的中原大佛),不过我fact check之后又有点没把握,南山海上观音应该有120米高,而乐山大佛也有71米,不知道这个「大」,怎么界定。
BTW,目前大佛正在维修保养中,佛像的下半部分会被遮盖及部分相关场地将会关闭。
天坛大佛下来后,步行15分钟左右,可以去看看心经简林。《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的257字,被分成38段,刻在每支10吨重的木柱上。
这幅字体,可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时期,饶宗颐用篆体而写,目的是为香港祈福。
如今又一年疫情,也请你们继续庇佑这个城市,和这块土地上的人吧。
讲到这里,本来应该收尾的,但想到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一定要吃点什么的习惯,再为大家同场加映一下清明节美食。
江南一带的人,每年的这个日子一定要吃青团;而在香港,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类似的美味——茶果、鸡屎藤味的。(它是一种草药,有帮助消化和安神的功效)
如果你那么恰好地去了大屿山,那么恭喜你,搭个巴士就能来到水乡大澳,寻一寻永安街71号的隐姑茶果店,就能一尝拥有70年历史、最正宗的鸡屎藤茶果。
以炊笼蒸熟,一吃就能体会到客家人的快乐,那种柔软和芳香,只适合现场即买即吃。
最后送给你的,是大澳的万家灯火,愿那些我们怀念但不得不暂别的人,都能守着光亮,找到回家的路。
也愿大家,清明安康。
图 / 象女士&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