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的开工,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今天集中开工
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的开工,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今天集中开工左敏:”我们有15万平方米的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可以让上海的、中国的、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的新的研发成果在这里转化,同时有将近8万平方米的以大分子,包括生物抗体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的产品的一个生产基地。“ 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浦东又一重磅生物医药项目宣告开工。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左敏介绍,该项目投资金额高达80亿,将聚焦抗体与疫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三大方向,贯穿新药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产业链。 陈军:”全面应用5G网络,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物流配送,无纸化生产。我们现在有1万多名员工,到新厂区会保留五分之二的人数,效率提高两到三倍。“ 新厂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 2024年开启全面生产。随着沪东中华的搬迁,上海造船行业将告别黄浦江。腾出的老厂区,瞄准世界级滨水区的目标,又将开启一场华丽蝶变。 我是记者胡旻珏,我现在是在张江科学城内的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今天是2021年的首个工作日,本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734亿元,涉及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等领域。本次开工的重大项目涵盖范围广,既有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的前瞻性项目,也有着力建设“五个中心”的科创、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产业链高端项目。请听记者发来的一组报道:
我是记者孟诚洁,正在长江口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岛——长兴岛上,沿着岸线,一艘艘巨轮正在孕育成型。现在我的身边一片开阔,紧邻江南造船的这片土地,又一座世界一流的造船厂将拔地而起。总投资180亿元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简而言之就是把目前在黄浦江边,临近杨浦大桥的沪东中华造船厂搬上长兴岛,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介绍:
”搬到长江口,水深更深,水面更宽,将有一个400多米长,96米宽的船坞,15万吨LNG船完全没有问题,更大的舰船也是可以造的,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项目第一阶段建设面积214.6公顷,投产后每年可造6艘特种船。不仅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更为关键的是工艺流程的系统重塑。陈军说,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将全球领先。
陈军:”全面应用5G网络,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物流配送,无纸化生产。我们现在有1万多名员工,到新厂区会保留五分之二的人数,效率提高两到三倍。“
新厂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 2024年开启全面生产。随着沪东中华的搬迁,上海造船行业将告别黄浦江。腾出的老厂区,瞄准世界级滨水区的目标,又将开启一场华丽蝶变。
我是记者胡旻珏,我现在是在张江科学城内的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浦东又一重磅生物医药项目宣告开工。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左敏介绍,该项目投资金额高达80亿,将聚焦抗体与疫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三大方向,贯穿新药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产业链。
左敏:”我们有15万平方米的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可以让上海的、中国的、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的新的研发成果在这里转化,同时有将近8万平方米的以大分子,包括生物抗体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的产品的一个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上海医药管线内,至少有50个创新药有望在这里诞生。基地项目组组长李晓东说,此前它一直是上药集团抗生素生产基地;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救命药”研发和生产用地,既涉及调整规划,又需要重新进行产业准入,为了推动项目能够落地,浦东新区、张江管委会开了一次又一次协调会。
李晓东:”我们所有的手续,即使疫情很严重的情况下,报批的手续也是从不间断;这样我们可以不仅从产业升级、土地充分利用,到利润的整体提升,最主要的话也是符合我们整个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此次启动的一期项目预计两年半完工,二期力争三年内开工,待建成后销售额有望达每年200亿元。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说: ”北边更多是突出研发,南边更多的体现制造,整个产业链全部能够动起来,让更多的,未来园内开花,就近结籽,区内结果,形成这么一个良好的效应。“
我是记者刘婷。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金山上海石化厂区内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分为二期,一期预计在2022年底建成并投产,整个项目预计到2024年底全面完成,届时,每年产能将达到1.2万吨48K大丝束碳纤维。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君说,这将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吴海君:”碳纤维技术买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干。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一个项目,我们国内第一条大丝束生产线。“
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000根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这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轻质量、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到9倍,被誉为“黑黄金”。大丝束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降低其生产和使用成本,打破一直以来因价格高昂带来的产品应用拓展局限,助力中国制造。
吴海君:”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共同培育的,特别我们注重是复合材料的拓展,比如说像风电的叶片、体育休闲,人们的生活、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更多的应用。”
我是记者赵颖文,我现在是在浦东新区杨高南路龙阳路交界处。
最新开工的杨高路改建工程分为六段,先期启动三段,分别是杨高南路(龙阳路立交~高科西路)段、杨高中路(罗山路立交-中环立交)段以及杨高中路(中环立交~金海路)段。浦东新区建交委副主任李树逊介绍,三段工程投资近50亿元,将通过建造跨线桥、增设辅道的方式,实现过境车辆全都从快速路通过,从而有效缓解杨高路拥堵、支持和推动金色中环重点区域快速发展。
李树逊:“比如讲我们从南浦大桥下来到了杨高路附近,在中环和外环之间,现状的一些道路,还是有地面交叉口的,就是有红绿灯的,往往会比较拥堵。经过我们改造以后,用跨线桥的性质跨过以后,到外高桥很快就过去了。”
对周边居民来讲,则可以通过增设的辅道,到达民生路、台儿庄路、枣庄路等方向。前三段工程工期两年,明年年底建成。而等到后三段也建成通车后,整个杨高路在浦东新区范围内就都可以实现快速直达。
李树逊:“也就是说有红绿灯的地方,我通过跨线桥衔接起来以后,是一个不连续的高架。我们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会做相关的辅道,占用道路以后,我们基本上占一还一,而且辅路的建造标准也会要求比较高。”
我是记者刘康霞,正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拓展项目工地,这里将建造二幢综合学院楼和一个大学生综合活动中心,计划竣工时间为2024年2月份。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说: “华政是2003年松江校区正式启用。当年规划的是8000学生,今天已经有13 000的学生。拓展工程传承了学校老校区的建筑风格,依然是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风格,三年以后总面积68 000平方的建筑落成了以后,将会极大的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华政松江校区一直是最受热门影视剧青睐的取景地之一,郭为禄说,拓展项目的空间特征与校园环境相呼应,会塑造新的地标形象,同时内部空间更好的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综合活动中心也将给学生体育、美育社团活动提供更多空间。
郭为禄:“在内部的功能上来说,会更多的体现教学的需要,学生生活和学习需要,特别是未来的教师活动空间会更多的体现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新的学习跟生活方式的需求,特别是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
最新揭牌的“长阳秀带”,坐落于杨浦滨江沿岸,规划功能区域包括总部秀园、研发创园和城市生活功能地标,杨浦区副区长赵亮介绍:
“生态园主要规划布局是一带两区,‘一带’指的是沿着黄浦江岸线,总长度15.5公里的岸线,希望把它建设成为融生态带、文化带和创新带为一体的滨江新经济秀带,共同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秀带上率先落地。‘两区’一个叫‘总部秀园’区,从电站辅机厂西厂到国际时尚中心这个区域。第二个区域叫‘研发创园’,东至黄浦江、南至黎平路、西至军工路、北至区界。”
目前,杨浦区域内在线新经济企业有561家,总产值近700亿元。杨浦区区长薛侃表示,将把生态园建设成为新动能迭代升级的先行区、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承载区、颠覆性创新模式的试验区、顶尖在线经济要素集聚区。
薛侃:“我们要引进培育和发展30家以上的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在线经济的关联型的创新型企业,使新经济的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以上,使杨浦成为上海新生代互联网经济的创业基地和发展高地。”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孟诚洁、胡旻珏、刘婷、赵颖文、刘康霞、程琳
编辑:盛艳姿、程晨
责任编辑:向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