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有多可怕,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有多可怕,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一世二次反法同盟后,保罗因为俄国舰队进入地中海的事,又跟英国人闹翻了,他就又考虑跟法国结盟,跟奥地利断交,跟英国人打一场,他甚至派出顿河的哥萨克军队纵跨南北,从亚洲北头向南远征亚洲南头的印度!老妈去世前,亲自决定俄罗斯加入反法同盟,同欧洲一起对抗科西嘉的魔鬼,保罗继位后,当然要对这荒唐的政策,认为应该和平稳定,避免战争。不参加就不参加,和平也不是坏事,可没过几天过几天,法国闹得太大,他又跟着瞎生气,又决定入伙一起收拾法国了。于是他参加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因为当时拿破仑被困在了埃及,难以抽身,所有人都认为法兰西这次要完蛋了,可结果是逼得拿破仑不得不直接登上大位,亲自组织对反法同盟的战斗,迫使他们不得不再次解散求和。但令女皇没想到的是,亚历山大在面对这样一份遗诏,也许是被教育得太好,也许是心地仁慈,也许是对老父亲的尊敬,在叶卡捷琳娜弥留之际,他选择了沉默,任由欣喜若狂的父亲在老妈尚未断气时,进入宫中
亚历山大一世是谁?
那可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孙子,虎父还无犬子呢,可不幸的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儿子保罗实在是一条不争气的犬,对儿子彻底失望的叶卡捷捷琳娜把爱孙亚历山大当作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亚历山大一世从产房直接就被接到了祖母的皇宫里,由女皇亲自抚养。
皇孙亚历山大在祖母身边长大,寄托了叶卡捷琳娜所有的希望和理想,他也不负众望,十分争气,优秀上进,人见人爱,皇宫官员和贵族们都喜爱的称小亚历山大为“天使”,上帝还是垂青俄罗斯的,经过了大半个世纪,这个帝国终于出现了一个靠谱的男性继承人。
女皇放心地走了,走前留下了遗诏,跳过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直接由皇孙亚历山大登基为帝。
但令女皇没想到的是,亚历山大在面对这样一份遗诏,也许是被教育得太好,也许是心地仁慈,也许是对老父亲的尊敬,在叶卡捷琳娜弥留之际,他选择了沉默,任由欣喜若狂的父亲在老妈尚未断气时,进入宫中一通乱翻,终于找到诏书,丢进了壁炉。
女皇叶卡捷琳娜
保罗一世成功登基,成为统治这个大帝国的皇帝,但他这个皇帝当得十分不合格,由于常年不受老妈待见,心里产生了扭曲,凡是老妈制定的政策都是错误的,从登基伊始就开始了否定一切的状态。
老妈去世前,亲自决定俄罗斯加入反法同盟,同欧洲一起对抗科西嘉的魔鬼,保罗继位后,当然要对这荒唐的政策,认为应该和平稳定,避免战争。不参加就不参加,和平也不是坏事,可没过几天过几天,法国闹得太大,他又跟着瞎生气,又决定入伙一起收拾法国了。于是他参加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因为当时拿破仑被困在了埃及,难以抽身,所有人都认为法兰西这次要完蛋了,可结果是逼得拿破仑不得不直接登上大位,亲自组织对反法同盟的战斗,迫使他们不得不再次解散求和。
二次反法同盟后,保罗因为俄国舰队进入地中海的事,又跟英国人闹翻了,他就又考虑跟法国结盟,跟奥地利断交,跟英国人打一场,他甚至派出顿河的哥萨克军队纵跨南北,从亚洲北头向南远征亚洲南头的印度!
十分搞笑的是,对于自己的治国方略,保罗自己都没什么信心,可能是知道自己当皇帝这几年太招人恨,在圣彼得堡修建了米哈伊洛夫城堡,壁垒森严,大炮环伺,他成天就躲在里面发号施令,自以为高枕无忧,无所畏惧。
叶卡捷琳娜留下来的辅政大臣是受命辅佐亚历山大的而不是昏庸的保罗,眼看着保罗今天打法国,明天打英国,要把整个欧洲都得罪光了,但他成天躲在城堡里不出来,辅臣们除了骂街没什么办法。
谁知在一天夜里,有人穿过结冰的护城河进入沙皇的堡垒,逼他签字退位,争执中,保罗沙皇就神秘地死掉了。
这人是谁呢?这么胆大包天,敢刺杀皇帝。
别人可不一般,他叫朱波夫,什么来头呢?叶卡捷琳娜养的小白脸,你没听错,是个人都会有生理需求,更何况还是个女皇?
就这样,保罗一世死了,帝位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众望所归的亚历山大头上,这一年,帝国的皇帝24岁。
他在位期间让俄罗斯成为欧洲霸主的同时,自己也在对国内改革的事情中纠结不堪。
亚历山大即位的时候,整个欧洲都笼罩在科西嘉魔鬼的恐怖阴影之下,皇帝立志要击败魔鬼,拯救欧洲!
但在此之前,头等大事是召回南征印度的哥萨克军队。
对于欧洲的外交局势,亚历山大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法国是公敌,谁跟法国交好,谁就也变成公敌;俄国和奥地利有传统盟友关系,跟英国有传统贸易关系,这两家如无意外,最好能保持友好。作为一个专制帝国的皇帝,亚历山大实在容忍不了拿破仑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大逆不道,因该尽快把这个矬子干掉。
听说英国和奥地利两个兄弟正在和拿破仑打架,亚历山大就要帮帮场子。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俄国、英国、奥地利、瑞典联手对抗法国和西班牙。12月2日,著名的三皇会战,亚历山大初出茅庐、年少轻狂,自认天下无敌,虽然手下众将士都劝他不要贸然进攻,唯恐有诈,他还是和奥皇一起冲进了法国人的圈套。盟军死伤惨重,沙皇和奥皇趁着夜色,狼狈逃出战场,避免了更大的羞辱。
这一战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投降。亚历山大不服气,逃出性命后,以最快的速度拉上普鲁士并再次联合英国,组建第四次反法同盟,再次出击,亚历山大不出预料的又失败了,但沙皇不信这个邪,又在波兰边境迅速拉起六十万人要和拿破仑拼命,这次不接受现实是不行了,再败就到俄罗斯本土了。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亚历山大见在战场上打不过拿破仑,马上就接受合约,配合法国对英国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并与法国结盟。
亚历山大知道,这场盟约不会持久,趁着短暂的和平时期喘口气,打不过法兰西还打不过你土耳其吗?
于是,沙皇把目光放在了东方,先是击败波斯帝国,吞并格鲁吉亚,沙俄的边境线扩张到了大高加索山脉南侧,波斯被打服了,但土耳其脑了,说多了也没用,那就打吧,库图佐夫将军带着俄军一路高歌猛进,把土耳其教训了一顿,又是割地又是赔款。
但这还不够,亚历山大又看上了北方邻居瑞典的一块地——芬兰,以前成天嚷嚷着要收复故土的瑞典人这下连芬兰也别想要了,沙皇头上又多了一顶芬兰大公的帽子。
战场上的胜利并没能掩盖国内经济的崩溃,由于英国是俄罗斯重要的出口国,全国上下老百姓生产的农产品全指望着英国人买呢,对英国禁运没多久俄罗斯的经济就快不行了,亚历山大也很无奈,只要签署法令,与法兰西的合约是不能违背的,你们就凭自己的本事往英国走私吧,我不管了。
当时在拿破仑的控制下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都禁运了英国,沙皇的这一举动无疑是雪中送炭,英国人很感动,法国人可不高兴了,还在西班牙平叛的拿破仑听到此消息,气急败坏的组织大军准备征讨俄罗斯。
当时的军力对比是60万打20万,法国不但仗着有拿破仑,这次还要以多欺少了,这60万大军在他们皇帝的带领下向着东方开进。
听闻这样的消息,想必亚历山大是十分崩溃的,在众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之后,终于有了退敌之策,那就是一个字“跑”,打不过你,我还躲不过你吗,你尽管来,你敢来我就敢跑,于是沙皇扔给库图佐夫几万兵马带着整个朝廷连夜离开了莫斯科。
人是铁饭是钢,纵使拿破仑有捅破天的本事也得吃饭不是,库图佐夫一路败退,连莫斯科都不要了,一路上坚壁清野,诺大莫斯科硬是一粒米都没给拿破仑留下,法兰西60万健儿,就硬生生在冰天雪地里挺着。
有啥事都好商量,你先出来咱俩谈谈,没必要闹这么大不是?
拿破仑说尽好话引诱亚历山大现身,但亚历山大可不上这个套,就躲着你,看你能挺几天。
从9月中旬进入莫斯科到10月19日,拿破仑在莫斯科硬撑了将近一个月后终于顶不住了,下令撤军。
既然你撤了,那我也就不藏着了。收到法军西撤的消息后,亚历山大立刻做出反应,令俄军沿途追击,发起全面反攻。
这一战,60万大军损失了57万,骑兵和炮兵几乎全军覆灭,法皇拿破仑最后不得不丢下军队,弄了一部雪橇,只身逃回了法国。
亚历山大击败拿破仑已然成为欧洲各国贵族圈里的重磅新闻,一时间,亚历山大几乎成为欧洲的在世传奇,声威大涨,但沙皇并不满足于此,既然你拿破仑能攻进我莫斯科,那我亚历山大也得打到你巴黎去。
欧洲灯塔、沙皇亚历山大一声吆喝,第六次反法同盟立马就拉了起来,什么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普鲁士和长期被封锁的英国都来了,总之一句话,天下苦法久矣,被欺负了多年的欧洲各国,此时不揭竿而起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
拿破仑(左1)与亚历山大一世(左2)
1813年10月,美丽的莱比锡平原上排列着各个民族的军队,他们有着不同的容貌,不同的语言,能将他们联合在一块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他们都和法兰西有仇。
联军经过四天苦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驱赶了所有德意志境内的法国军队,随后,联军进入法国,反法同盟经过21年的屡败屡战,终于反攻进入法国境内。
“十八路诸侯”盟主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身着戎装,神采飞扬地进入了巴黎。
此时的头等要事是如何处置拿破仑,考虑到拿破仑身为一代战神,好歹得给个面子,皇帝你就别当了,去厄尔巴岛当岛主去吧。
处置完拿破仑就该瓜分法国了,于是在盟主的带领下,各路诸侯共聚维也纳讨论如何分赃。
分赃大会开得很不愉快,各路诸侯利益纠纷,关系微妙,吵了好几天都没个结果,照这样下去,非得再依法一场腥风血雨不可。
亚历山大很头疼,底下这些诸侯们不怎么给自己这个盟主面子,正焦头烂额之际,拿破仑又蹦出来了,岛主又成了皇帝,诸侯们这下彻底傻了眼了,都不敢跟这个魔鬼过招,这时才又想起了他们的盟主。
此时的亚历山大可谓是真的成了救世主,再次带领小弟们组建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并在滑铁卢彻底击溃拿破仑仓促组织起来的军队。
战后的亚历山大成了谈判桌上真正的盟主,拿走了波兰的领土。
既然欧洲各国都认自己这个大哥,那总得罩着小弟们,他叫上和自己关系比较铁的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一个“神圣同盟”,专门镇压像法国这样的革命,业务范围可不止这三个家,而是整个欧洲,谁再敢露头闹革命,神圣大棒立时就能打的你头破血流。
此时的亚历山大可谓是功成名就,从没有一个沙皇能在欧洲有如此的声望和荣耀,叶卡捷琳娜泉下有知,当敢欣慰,多年来对爱孙的教育没有白费。
可在欧洲的辉煌并没能改变沙俄帝国长久以来的制度弊病,由于受到帝师阿拉尔普这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对俄国现存的政治制度并不满意,其中禁锢俄罗斯进步最大的枷锁就是“农奴制”,改革不改农奴制,一切都会是空想,但俄国庞大的贵族阶层所依仗的就是农奴制带来的利益,要想改制甚至废除,这股反对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亚历山大并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皇帝,他受到的启蒙教育告诉他,俄国现在这么搞不行,以后肯定出问题,但自己却又没足够的魄力拿出雷霆手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是农奴制的改革还是反腐败措施都浅尝辄止,不愿与国内保守势力发生冲突。因此,亚历山大折腾多年的改革没有一项是真正贯彻执行的。
既然改革不成,多开几所学校总没人反对吧。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期间,开设了4所大学和其他不计其数的学校,成为沙俄历史上对教育事业投入最大的皇帝。
在亚历山大最后的几年,改革事业事事不顺的打击下,他逐渐失去了对政务的兴趣,将国家大权更多地交给了炮兵出身的阿拉克切耶夫。
阿拉克切耶夫典型的军人做派,为人粗鲁古板,但对沙皇无比忠诚。
前面的那些改革不都是改国家制度吗,阿拉克切耶夫也搞起了“改革”,他的改革方案是“军屯制”。
搞一块地,农民全部赶走,驻军。不打仗的时候就种地,驻地区的女人必须嫁给驻军,还给了生育指标,每年必须生一个孩子出来,孩子出生后,从小就会受到军事化教育,然后接着打仗种地生孩子,世世代代无穷尽,这项制度在俄国被广泛的施行,更重要的是,阿拉克切耶夫讨厌那些碎嘴子的老百姓和文人,谁也别在这乱说话,颁布了一系列了禁锢文化思想,堵塞言路,控制言论的法令。
至于此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他看到了俄国体制上的弊病自己却无力改变,日日苦恼,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对处理政务的兴趣越来越少,甚至排斥。
在他47岁那年在海边度假时不幸暴毙身亡。
当然这只是一个谎言,亚历山大在改革的事业中不堪重负,来了一出诈死,偷偷躲到西伯利亚隐姓埋名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
一代雄主却是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感到遗憾,这个欧洲灯塔,卫国战争的英雄,在国家真正危难急需变革的时候,抛弃了他的子民,选择了逃跑,也正是因为这一跑,让他彻底无缘沙皇中大帝的队伍,错过了击败拿破仑后,改革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