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总结起来说几句,1、其实不完美的伴侣才是最佳的伴侣。2、最完美的爱情是虚幻的爱情。3、完美和不完美是相对而言的,心灵契合的伴侣是最适合的。4、这也是爱情博弈论的一种。麦穗原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比如爱情,这里的三个弟子,第一个代表了这个社会上的闪婚一族,遇到一个觉得合适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迅速结婚,然而结婚后会发现对方其实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侣,于是闪婚的人有很多伴之以“闪离”,结果很悲剧。第二个弟子属于挑剔的心态,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是挑来捡去,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最行的和相对比较行的都错过了。而最后一个弟子是方法最为科学也最最为实用。也是最好的心态,他知道自己的伴侣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许他找到的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必定是最适合的,很多人总说,自己的缘分没有到,其实不然,只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而已。因为对爱情的要求过于完美,在行走的过程中,对未来不可

各位网友,早上好!

上期我们讲了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和蝴蝶效应等博弈定律,今天我们讲一讲人们最实用的最伤透脑筋的一个博弈模型——麦穗原理。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1)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2)

我们再来看一看目前人们对麦穗原理最标准的回答:

因为对爱情的要求过于完美,在行走的过程中,对未来不可预知,对过去不能回首,所以始终也难以完美,这就是麦穗原理。而之所以叫作麦穗原理,是因为这个原理源于古希腊的一段有关麦穗的哲学对话。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3)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是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开始,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弃,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株麦穗也没有”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4)

根据以上两个故事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故事中的第三位弟子摘麦穗的方法最为科学。

麦穗原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比如爱情,这里的三个弟子,第一个代表了这个社会上的闪婚一族,遇到一个觉得合适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迅速结婚,然而结婚后会发现对方其实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侣,于是闪婚的人有很多伴之以“闪离”,结果很悲剧。第二个弟子属于挑剔的心态,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是挑来捡去,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最行的和相对比较行的都错过了。而最后一个弟子是方法最为科学也最最为实用。也是最好的心态,他知道自己的伴侣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许他找到的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必定是最适合的,很多人总说,自己的缘分没有到,其实不然,只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而已。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5)

总结起来说几句,1、其实不完美的伴侣才是最佳的伴侣。2、最完美的爱情是虚幻的爱情。3、完美和不完美是相对而言的,心灵契合的伴侣是最适合的。4、这也是爱情博弈论的一种。

好了,我们关于麦穗原理就讲到这里,网友们,下期再见!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6)

博弈论经典例子知乎:生活中的博弈论(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