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幽默处理尴尬,幽默引入营造陌生

幽默处理尴尬,幽默引入营造陌生猪一样的队友。 神一样的对手, 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哈哈大笑,课堂的氛围立刻轻松,学生紧张的心也放松下来。而且,这个段子也很好的概括了《范进中举》的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讲《智取生辰纲》的时候,我也用了

幽默处理尴尬,幽默引入营造陌生(1)

刚刚讲完《范进中举》,偶有所得,遂写随感一篇,文字拙劣,见识浅薄,还望诸位看官海涵。

一直主张,课堂要有笑声,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必须要打消他们内心中的紧张感,尤其是在上 公开课的时候,学生一紧张,不是呆若木鸡,就是鸦雀无声,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一概沉默以对,相当尴尬。

为了打消学生的这种紧张感,我主要依靠幽默的导语,在《范进中举》中,我用马云的两张图,引出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段子

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

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哈哈大笑,课堂的氛围立刻轻松,学生紧张的心也放松下来。而且,这个段子也很好的概括了《范进中举》的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讲《智取生辰纲》的时候,我也用了

神一样的对手,

猪一样的队友。

做为开场白,效果不俗。

使用这种方法关键之处有二,一是选取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或者是漫画人物,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课就好展开了。第二,导语内容一定要涵盖课文,最好是能一句把课文的内容都概括了,如此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了。

打消了学生的紧张感之后,就应该从文本切入了,我讲课历来主张,课文的讲解要有文本,文学和文化三个层面,简单点说,就是写了什么?怎么写得?为什么这么写?

在文本阶段,很多老师都喜欢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默读,然后概括课文,我觉得有点千篇一律,所谓的概括课文无外乎就让学生抓住关键点,我们只要让学生找到关键点即可,比如《范进中举》我以为最关键的信息有两处,一处是范进中举发疯,一处是屠户打范进嘴巴,我就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将这两处关键点补充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指向明确,减少学生出错率,二是高度概括信息,学生对文本知识能够清晰掌握。

从文本阶段切入到文学阶段,我以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也是语文学科价值的所在,这就是“语文味”。

要找到语文味,一定要紧紧抠住文本,文本细读的能力是体现教师综合素养的最根本标志,我以为它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三字一话”,只可惜,很多教师习惯照搬教参或人云亦云,我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参和众多辅导书中千篇一律的将这篇课文总结为科举制对人的毒害,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它没有往下深一步讲,为什么科举制度是毒害人的,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只能从课文里去读,去找,我们只能依靠文本。我带着这个问题在细读课文中发现了两个细节描写,一是:

“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二是,“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这两处细节万万不可等闲视之,因为这两句隐晦的写出了范进利用权力进行报复的微妙心理,范进中举后众人前倨后恭,生动的表现了芸芸众生对权力的恐怖和膜拜,而范进拥有权力之后也不知不觉的就被权力腐蚀,变得黑化,科举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次考试,但通过考试获得了睥睨众人的权力,人内心的黑暗面就肆无忌惮了。这就是权力的可怕之处,如此说来,范进的发疯不是科举让他发疯,而是权力让他发疯,他孜孜不倦二十多年在科场奔波,要的就是权力。这样的解读,学生感到很新鲜,思维就跟着活跃起来了,教学效果就出来了。

通过文本细节的解读,文化层面的解读也水到渠成,范进膜拜权力,当然惟权力的来源马首是瞻,于是乎,就会联想到皇权专制。只可惜,我本想来个历史,文化的双结合,结果有点喧宾夺主了,讲的过了。

课后反思,第一要用幽默且贴近生活,同时还要概括课文的导语去吸引学生;第二,对课文必须细读,通过解读给学生营造出“陌生感”,让他们觉得课文有趣,激发他们的思维,第三,必须上升到文化层面,最好能做到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您喜欢: